分享

65岁丧偶老人身患重病,独生子不愿救治,他的悲惨是谁造成的?

 雅视觉2022 2022-08-28 发布于江西
 图/网络
亲情就像是带着荆棘的风,有时候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也让我们心寒彻骨,父母子女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相连,常听人说:爱是向下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毫无保留,辛苦一辈子就怕苦着孩子,等到老了,或者生病了,又有几个子女会倾尽全力去医治和照顾老人呢。

  • 01


钟伯原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开了几家餐饮店,老婆也在单位里上班,夫妻只有一个儿子钟强,从小备受宠爱,学习成绩一直没让父母操心,顺利考上了211院校。

毕业后就留在了大城市里工作,谈了女朋友后,父母就给他在大城市首付了一套100多平的房子,还买了代步车。

钟强的税后收入是1万左右,虽然有房贷但他的压力并不大,因为父母每个月还会给他供一半的房贷,在单位里他过得比其他上班族要滋润多了。

钟伯每次说起儿子钟强都满脸的自豪,也许是因为自己收入不错,身体又健康,只要儿子生活好就知足了。

可连着几年的疫情让他的生意亏损厉害,由原来的5家店到现在只剩下1家在硬撑了,而且他老婆又得了癌症,突然之间好好的日子就像罩上了一层黑布,乌压压的看不到一点光亮。

为了照顾老婆,钟伯更加无心打理生意,只能低价转让。

夫妻俩商量让儿子回老家工作,这样至少能帮着点家里,可钟强并不愿意,他说女朋友在城里,如果回老家就意味着分手,而且老家工作没有发展空间,更没有那么好的待遇……

面对儿子的理由,钟伯夫妻只能哽咽着同意。

钟婶病了大半年时间,钟强都没有回来过,直到病情恶化,他才请了几天假,在家的时候也都是钟伯在医院陪夜,钟强就在家里做三餐饭送过去。

每回送饭到医院钟伯说想回去休息下,让钟强在医院守着,钟强都显得很不耐烦,钟伯到家没有一个小时,钟强的电话就打来了。

一会儿是他母亲要上厕所,一会儿是要吃东西,他说自己应付不来,钟伯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到医院。

  • 02


钟婶跟病魔抗战了两年多就离开了,她拉着钟强的手央求道:你爸身体也不好,把外面的房子卖了,回老家工作,我走后他只剩下你了……

钟伯夫妻感情很好,钟婶走的时候他刚好60岁,可几年的心力交瘁让他看起来苍老了不少,没有了老伴,儿子又回到了大城市,他感觉到日子冷清到害怕。

他时常打电话给钟强,希望他能陪自己说说话,可每次都匆匆挂断。

钟伯65岁那年也跟他老婆一样得了癌症,他顿时感到死神在向他逼近,再次央求钟强回家,钟强回来了。

回来后钟强问钟伯还有多少钱,对于自己的儿子自然是没有隐瞒了,他如实说出现有的存款50万左右,除了存款还有一间店铺和住的那套房子。

钟伯做完手术后,身体有了好转,但他每月的治疗费需要几万元,用的都是进口药,眼见着卡里的存款越来越少。

身体健康的时候,人往往会觉得得了重病就不治了,事实上真正得了重病后求生欲更强,钟伯也一样,他害怕死亡,他想要看到儿子成家生子。

他让钟强去把店铺卖了,钟强嘴上答应着却没有行动。

在钟强的心里,父母生病花去了很多钱,虽然那些钱都是父母自己的,但他不想后面落到人财两空,城里的那套房子卖了100多万,他并没有让父亲知道,只说还没卖出去。

当下父亲让他卖了店铺他也不愿意,在他心里已经接受了父亲会和母亲一样花了钱也治不好,所以他不愿意把钱扔进父亲这个无底洞里。

钟强在老家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开始创业,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钟伯经常都没有按时吃饭,身体越来越差。
每个月要去医院化疗,化疗完后钟伯也不出院,因为回到家里更加孤独,在医院还有医生和病友,需要什么的时候还有人能帮一把。

病友们问起他儿子时,钟伯总是长叹一声,偷偷抹泪,年轻时他总想着自己努力赚钱,就能有个好的晚年,没想到生病连自己的钱都无法自由支配。

他不知道花完卡里的钱,儿子还会不会给自己治病,也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 03


钟伯的遭遇让人感到心痛和心寒,为什么看起来成绩优异的钟强会这样不孝?

正如那句话说的:世界上最不能直视的就是人心和太阳。而金钱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在血缘面前也是一样。

一个家庭当中,如果父母并没有多少财产让子女去惦念,牵绊彼此的反而是感情是爱;如果父母一直为子女倾尽所有,需要子女时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不管哪一种感情,习惯了得到就不愿意付出,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父母,如果有两个孩子,那兄弟姐妹之间几乎没有亲情可言,就算是独生子,也总是会想着从父母那儿贪婪更多。

人性的底色就是自私。

钟强的家庭相比一般家庭算更优渥了,在他的概念里,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所以他从小学习成绩不需要让父母操心,包括毕业后,父母主动帮他买房,还房贷。

这些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父母的一切都是他的。

所以父母生病要花钱了,他觉得是侵犯到了他的利益,他丝毫不会觉得那些财富是父母赚来的,他舍不得卖店铺,城里的房子卖了更加舍不得拿出来给父亲看病。

人性很多时候是丑恶的,我们不愿意接受,却不得不意识到它的凉薄。

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自己的钱财就算在最亲的人面前也没必要完全坦诚,防人一手,未雨绸缪,才是亘古不变的人生真谛。

对于孩子的教育,身为父母不是一味地给就是爱他,而是要学会让孩子付出,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让他学会承担能承担的,养成习惯他才会知道,对于父母不能只想着索取。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渐老,如果你还大包大揽,那迎接你的就会是欲壑难填,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放在任何关系都是这样。

我们信奉着养儿防老,可如果血缘真可靠的话,就没必要出台有关赡养的法律,正因为有很多不孝子女,才需要立法约束。

而且孩子成家后,就算自己的孩子孝顺,儿媳或女婿呢?很多老人喜欢说,看他的良心吧。

如果凡事只能靠良心使然的话,那就太可悲了。

不要高估了人性,看清它不代表要做冷漠的人,只是让我们能更好地与之相处,不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押到别人身上,随时做好应对措施,才不至于让自己那么被动和悲凉。

大家认同吗?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