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卫员在周总理身边工作6年,吐露总理不为人知的日常,惹人泪目

 lixj1028 2022-08-28 发布于天津

俞标,原名俞善明,1950年因工作出色进入中南海工作,先后担任过治安员和会议警卫等职务,后来有幸去周总理身边学习、工作长达6年,那一段日子是他最难忘的时光。

下面的故事,大部分来自于他担任周总理警卫员期间,对周总理的回忆,其中吐露了许多总理一些不为人知的日常,惹人泪目。

一、初到紫光阁

俞标在中南海工作的6年时间里,有一半的时间是担任会议警卫,他对紫光阁有非常深刻的情感。

紫光阁是中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总理会见外宾的场所,由于当时人民大会堂和政协礼堂都未修建,所以它也是国家重大会议召开的地方。

文章图片1

图|紫光阁

因此紫光阁的使用频率以及使用面,都比后来完工的人民大会堂和政协礼堂高出很多。解放初期,紫光阁同中南海其他房舍一样年久失修,为此1951年间曾经进行过一次大修。

大修工程由当时的中南建筑公司承担,他们邀集了京都有名的古建筑专家和技师,集思广益、精诚合作。经过大约半年的紧张施工,紫光阁原来的金碧辉煌、富贵之气都再次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次修缮保持了建筑原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

例如紫光阁正门上方,仍挂着“紫光阁”金字直匾,这是中南海唯一的一块直匾,令此阁与众不同,极有特色,引人注目。

紫光阁的修缮工作进行过程中,周总理和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多次来到施工现场亲临视察领导。

有一回,陈毅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对阁殿东西廊壁上,原来镶嵌着的一百来块石碑,逐块进行了仔细推敲,然后命俞标详细记下哪几块应予保留,说这是有很高文史价值的,其他碑文则可予以涂抹。俞标深知这一指示的分量,便认真照办了。

当时政务院的小礼堂经常举行会议或者演出活动,紫光阁是演出前和演出间隙,首长休息的地方。

每周五,周总理只要没什么其他活动安排,他都要找政务院会议厅主持政务会议,简称例会。每次例会,俞标都是以警卫员的身份在外面站岗,所以他才能够对每天会议的参加人数,以及总理的日常有所了解。

二、周总理鼓励俞标“挡车”

1950年12月1日,为了提高保密性,保证领导人的生命安全,中南海开始使用全新的出入证,也就意味持有旧出入证的人员,不再允许进入中南海。

俞标是这个新规定的执行者,一天,他在蜈蚣桥检查站执勤。下午4点半左右,下一班警卫即将前来换岗,突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从远处快速驶来,到达俞标所在的执勤点。

俞标按照惯例向司机敬了个礼,并将车子拦下来,例行检查,他让司机摇开车窗,把出入证交给自己检查一下,令他惊奇的是,司机使用的出入证刚刚过期作废。

这一疑点,顿时引起了俞标的高度警惕,他决定对车内的乘客作进一步检查,他对司机说:“请您和您的乘客下车接受审查。”

这一情况被站在桥西头交通哨岗的老交警发现了,他迅即跑步过桥对俞标小声说道:“快让放他们过去,里面不是别人,是周总理和他的秘书,他们有要事处理。”

俞标将信将疑,连忙弯腰朝车内望了望,透过淡黄色的防弹玻璃定睛一看,果然发现车内坐着的,竟然真的是周总理和他的行政秘书何谦同志。俞标抱歉地朝周总理鞠了一躬,将手一横,示意其他警卫赶紧给轿车放行。

显然,这一“挡车”过程,造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事故”。

根据警卫员管理的相关规定,警卫处的执勤人员或者哨兵,都必须对中央领导的专车牌照和特征牢记在心,任何时候都必须迅速放行。对领导来说,随意“挡车”会给领导带来安全风险,同时也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

俞标刚才犯下的“挡车”事故,至少耽误了到处奔波的周总理5分钟时间,属于一次严重的违纪行为。事后,俞标立即向警卫处负责人和中南海治安所,就事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了深刻反省。

文章图片2

图|俞标(前排左一)与其他人的合影

交班后,俞标回到宿舍,无心去食堂吃饭,他心事重重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反思自己的过错。他念叨着:“我怎么就这么没用了,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在进入中南海执勤的第一天就出错,挡住的还是周总理的车。”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错是自己犯的,俞标只能勇于承认错误,听候上面的批评与处分了。他开始分析自己这次犯错的原因:平常业务不精,学习也不认真;再就是思想麻痹、大意,忘记了平时进出都走西门和北门的周总理,竟然有一天会从东门走蜈蚣桥,所以才造成了处理的不当……

第二天傍晚,治安科陈群海科长,果然找俞标谈话了。经过昨晚的反思,他已经做好了接受处分下达的思想准备。可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陈科长竟然是带着笑容接待他的,还让他坐在自己的对面,微笑着说:“小俞,你干得不错,周总理说,要表扬你,你坚持警卫原则,应该给予表扬。”

俞标一脸惊讶听着陈科长讲话,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科长补充道:“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有一次召开中央人民委员会,伟大的列宁同志走到会场门口时,才发现自己竟然忘记带开会的凭证了,他也被哨兵拦了下来,进不了会场。事后,列宁没有生气,也说这名战士做得很不错,要给予表扬。”

俞标听完,转忧为喜,感动得热泪盈眶,自从“事故”发生后,他就一直惴惴不安,沉重的心情压得他喘不过气,现在总算如释重负、烟消云散了。不仅如此,他还感觉自己身边有一股暖流在流淌。

周总理的表扬,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一次严厉的鞭策。俞标从中吸取了教训,从此虚心学习警务员法则,熟记毛主席、刘副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乘坐专车的车牌号、颜色和特征,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低级的错误了。

三、周总理处理政务的日常

1952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乱象,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三反”针对党政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五反”针对的是工商从业者。

时任中央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受到运动的感召,主动将家里藏着的三公斤黄金主动上交给周总理,要求总理帮忙移交国库,被周总理婉言谢绝了。

不料几天后,傅作义每天从居住地“小红楼”通勤上班和开会都不再坐轿车,改乘三轮车了。

针对这一情况,周总理在政务院全体会议上,当面向傅作义诚恳指出:“请傅将军千万不要误解这次运动的真正意义。如果你出入坐三轮车,俞标他们该如何保证你的安全?乘轿车与反浪费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傅将军请自重,不要再发生坐三轮车的事了!”

文章图片3

图|傅作义

傅作义虚心接受了周总理的建议:“是我做得太过了,我诚恳接受周总理的批评。”

建国初期,有关部门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草拟了一个新建政务大厦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把中南海以西到西单街以东都纳入了筹建范围。周总理将该方案在一次政务全体会议上进行审议,经过各方深入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一方案不切实际,建议暂缓实施。

周总理在会议结束作总结时,反复强调“三年恢复,十年建设”的指导方针,并指出:“现在国家不富裕,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发,需要我们继续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建设政务大厦的项目,目前是不可行的。”

这次政务会议的民主决策过程,对到会的每个高级干部也是一次生动的实例教育。据说毛主席后来也说过:“这样的项目我们无权批,让人民去审批吧!”

因为国家生产力低下,国家大部分机构实行的是供给制。有一次,周总理在政务院会议厅吃工作餐。他将俞标叫到餐桌前,询问他:“小俞同志,我问你,每桌的伙食费开支大概是多少钱呢?”

俞标不负责管理餐饮,他立即跑去询问膳食科长,之后又跑回来向周总理汇报,说:“总理,我了解到了,每桌大概30万元(旧币)。”

周总理陷入沉思,说:“这么多钱吗?我提议将每桌的费用压缩到18万元。”

从此,政务会议人员的伙食标准一下子降低了40%。

1953年10月,政务院会议决定,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这个政策从起草到正式颁布实施的全过程,都属于绝密级别的国家机密,可是不幸泄了密。香港报纸抢先刊登了一则《中共即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报道。

中南海对此事引起了高度重视,立即下令彻查泄密事件的根源。会议期间,只有两个执勤人员,一位是俞标,另一位是一名女招待员。有关领导连续多次找俞标谈话,每次都只问了一句话:“是否有意无意,向别人谈起过这件事?”

俞标坚决否认:“领导,我绝对没有泄密!”

俞标被暂时停职调查,几天后,他接到通知,他的嫌疑解除了。一位领导对他说:“好了,问题已经查清,是机要处所属的印刷厂一名工人泄露了机密,被国民党特务钻了空子窃取了情报。”

俞标总算放下心来,长舒了一口气,他从这件事亲身经历的事件上,深深体会到了党和国家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四、周总理:西花厅的修缮要注意节约

文章图片4

图|周总理夫妇

西花厅,因周总理夫妇在这里居住过26年闻名于世。

西花厅,原名西华厅,和中南海的东八所和西八所相互对称一样,与它对称分布的还有一个东华厅。

西花厅偏居于中南海西北角,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栋式老宅院,灰色条瓦,方砖铺地,斑驳陆离,阴暗潮湿。由此可见,它是一座既不利于休息,更不利于防范的嘈杂院落。

俞标第一次踏入西花厅,就是受到上级命令,负责想方设法减轻噪音对西花厅的干扰。西花厅西北两面分别是府佑街和文景街,日夜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经过观察,俞标发现文景街某单位里面安装的高音喇叭,对周总理的工作和休息影响最大,他认为这个喇叭完全可以关小一点。于是,他拿着中央办公厅开具的介绍信,向该单位的领导简单说明了来意,对方感到比较愧疚,表示会立刻整改,最终他们改善了音响装置。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俞标继续前往府佑街挨家挨户走访。事后,向北京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对部分居民进行搬迁的提案。市委高度重视这份提案,立即着手改善了西花厅周边的环境。

周总理一生勤俭节约、心系人民。1954年,他的警卫员围着西花厅转了几圈,发现房子经过雨水多年的侵蚀,非常潮湿,急需维修,否则会有倒塌的风险。

为了保护周总理的安全,他的警卫员俞标提出对西花厅进行大翻修,可周总理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生产都需要钱,没必要将财政浪费在这样的小事上,他不同意维修,甚至连破了洞的地毯都不同意换掉。

周总理说:“俞标同志,没必要的,真没必要的,浪费钱。”

俞标和其他警卫员挨个劝说总理:“总理,房子太潮,而且又有虫蛀,虽然倒塌的风险不大,但对您的身体不好,您不是总说腰疼吗?我们猜就是长期住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的。”

周总理看着他们,沉思了好久,才笑着说道:“好吧,办公室里铺地毯,客人来了也好受一点,我的卧室不要铺。”

由于地面太过潮湿,办公室地面铺的地毯都长了虫子,周总理经常腿疼。何谦秘书看着十分心疼,跟邓大姐(邓颖超)商量后,又向周总理提议:“房子常年没修缮,我担心房梁倒下,造成财产损失。”

周总理抬头看着被虫子蛀空的房梁,点点头说:“你说得没错,正常维修是必须的,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吧,我有一点要求,就是要注意节约。”

何秘书说:“那我就选在您外出工作的时候,安排工人维修吧!”

文章图片5

图|周总理

1954年4月下旬,周总理带着陈毅和其他代表团成员,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趁周总理出国访问之际,有关部门决定对西花厅进行简单修缮。

修缮工作由何谦负责,因为修房的工人每天都必须出入中南海,警卫处被派到西花厅配合何秘书负责安保工作,俞标就是负责人之一。修缮工人都是由俞标亲自到中南建筑公司,通过政审筛选过来的,工人每天上下班出入西花厅和政务院西门都是他负责接送。

为了在周总理回国前完成修缮,工人加班加点,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任务。经过这一番检修,西花厅比以前要明亮、干燥、整洁多了。

根据日内瓦会议的统一安排,6月底会议暂休,期间周总理回到北京,当时修缮工作已经结束。他仔细打量了修缮后的房子,说:“为什么要将原来的窗帘换掉,换上新的窗帘呢?原来的,不是好好的嘛,还是可以用的嘛!这是谁提的主意?”

一旁的何谦回答:“是我擅作主张提的主意。”

俞标附和道:“不,是我们一起想的主意。”

周总理严肃地说:“我要求你们换回原来的窗帘,新的窗帘,你们自己处理。”

何谦只能按照周总理的意思,将原来的窗帘重新安了回去。

西花厅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前厅是周总理会客或接待外宾的地方,后院是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两院由长廊相连,长廊中间有一个亭子。周总理的养女孙维世和侄女周秉德是西花厅的常客。

周总理为什么会选择住在一个嘈杂,同时又破旧不堪的院子里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西花厅,顾名思义,是一个绿化面积非常大的院子。这里的花,品种多,环境优美,比中南海其他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花让西花厅显得没那么简陋了。周总理最喜爱的海棠花,在这里开得尤其好。每年5月,海棠花盛放的时节,周总理都会邀请外宾和好友,共赏海棠,留影纪念。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邓大姐特地托人给总理送去了一朵海棠花,可见总理对海棠花的喜爱。

第二个原因是俞标以旁观者的身份总结的,他认为总理从来都是坚守“方便留给他人,麻烦留给自己”的原则,所以他负责中南海住房分配时,主动选择了环境较差的西花厅,体现了他先人后己的无私崇高品德。

五、周总理亲自下厨做“红烧狮子头”

文章图片6

图|周总理

1952年7月9日,是周总理的六伯父周嵩尧的生日。总理邀请在北京的亲属,包括侄儿、侄女在内共10多人,齐聚西花厅共同为老人家祝寿。

周总理夫妇带头向六伯父敬酒,祝他生日快乐,同时还要求侄儿、侄女多抽空陪一陪老人家,让他的晚年不再寂寞。

席间,周总理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自己的拿手好菜——红烧狮子头。由于周总理的手艺很好,做出来的狮子头特别好吃,孩子都抢着吃。六伯父周嵩尧吃完,从里面尝到了家乡的味道,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周总理的侄孙是那场寿宴的参与者之一,几十年过去了,他依旧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七爷爷(周总理)的'狮子头’做得太好吃了,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怀念那个味道。”

实际上,周总理第一次亲手做“红烧狮子头”,还是在1941年11月下旬。当时,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在重庆的民主人士心里都堵得慌,为了让大家高兴起来,他提出用话剧来活跃气氛。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邀请重庆文艺界的朋友,去曾家岩周公馆吃饭,他说:“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坏人,都欢迎来周公馆吃饭。”

消息传开后,无论是被邀请的,还是没有被邀请的,得知消息后,都赶到周公馆,将楼下的四间房和一个小天井挤得满满当当。开饭后,碗筷都不够了,但大家都无所谓,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十分和谐。

周恩来出来见了一下客人后,便回到厨房,亲自为大家做狮子头。因为是他亲手做的,菜刚上桌,大家几筷子就给夹完了。

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组组长的徐冰,回忆道:“周总理在重庆周公馆做的'红烧狮子头’,让人终身难忘。”

文章图片7

图|周总理

周总理一生无儿无女,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都是总理的子孙。

谨以此文向周总理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