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li),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 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碰上克星诸葛亮,也只能是哀叹一声:“为什么受伤总是我?” 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 吕蒙的这句话,并不是自夸,只有真正认清了自己的人,才能说出如此自豪的话来。 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有本事的人,从来不会自吹自擂,关公的这句话,虽是说张飞,但也暗示了自己的实力,张飞都那么厉害,做为兄长的自己还不是更厉害。这句话余威,最后延续到了长坂坡,令得数十万曹军面对独据木桥的张飞,而不敢有所行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大才,与诸葛亮不相伯仲,可注定了这两人生下来就是要敌对的,因为这世界太挤,容不得两个天才的同时存在。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评:身虽殒,名长留,神永存。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中,岂能事事都如意?还是放开点,看开点,把握住现在的自己。评:挫折只会使我们成长,不必过多的哀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榜理由:谁不希望有这样一个儿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认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比喻友谊无比可贵。 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彼一时,此一时也。 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无谋之辈,见利必喜。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