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外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说,文老师,你就是一代苍生大医。你的付出,是读者们的福报。 我想说,你千万别高看我。文老师,就是一个搬运工。我不过是把前人的优秀经验,说给你、分享给你而已。这些优秀的经验,于患者而言,可以找到求医问药的方向。对医者而言,则是提高技艺的教材。文老师在其中,不过是借花献佛。 故而,什么“苍生大医”,什么“药师佛”,这些跟我没关系。我和你一样,都是中医路上的小学生。 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的,是曾经的山东杏林名宿袁正瑶前辈的治验。袁老前辈的学术生平,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您自己到网络上查一下吧。老人家是1986年离世的。 有一回,大概是1981年的5月份,袁老前辈接待一个患者,啥病呢?就是痔疮。 这人,40岁,姓宋。最近这一年来,他肛门肿痛,肛门外有一个赘物,表面看上去青紫,触摸上去很疼,同时大便干燥带血,小便色黄。 这个人曾经到医院去检查过,说是“血栓性外痔”。 患者经过权衡,投中医治疗。 刻诊,袁老发现,患者舌质红,苔微黄,脉象沉数。 当时,袁老就给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槐米10克,乳香9克,没药10克,大黄9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以后,肛门外头的赘物,以及其周边的红肿,都明显缓解了,疼痛消失大半。这时候,原方加入茵陈20克,再投5剂。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痛苦全消。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它就记载于袁正瑶前辈的相关医案专著里。 在这里,我想让大家,把这个方子下来。我个人认为,它是非常实用的。 其实,这个外痔,在中医看来,多是热邪郁久所致。 什么意思呢?尽管说,随着人类的直立行走,注定了痔疮的容易形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重视个人生活习惯和体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素来身体壮盛,同时嗜好烟酒和肥厚食物,这就容易在体内聚集热邪。热邪,一旦往下面这么一走,郁积日久,就会形成外痔。这类患者多局部疼痛,红肿,舌红,苔黄,脉数。这些都是热邪郁积之象。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清热凉血,同时活血化瘀。热邪没了,血运正常,外痔自然消失。 所以说,我们就应该把袁正瑶前辈的这个方子记下来。它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治疗理念: 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槐米10克,乳香9克,没药10克,大黄9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这里头,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善于清热解毒。槐米、赤芍、丹皮,用于凉血。乳香、没药,用于活血化瘀。大黄,泄热逐瘀。 你看,这些药物的搭配,非常精致、紧凑,直中病机。 文老师个人感觉,平时有痔疮苦恼的朋友,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袁老前辈的这张验方。医案里患者的舌脉和全身表现,十分典型,您尽可以反复琢磨。 当然,所有这些药材,性味苦寒,偏凉。所以,脾胃虚寒者不宜用。患者,大多还是青壮年,素体来身体有热,看山去都是火急火燎的类型。 最后,文老师想说的是,我们务必要理解,疾病和体质、疾病和饮食之间的关系。我跟你讲,这个人啊,他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或者要少吃什么,生下来就注定了。你活着,不是想干啥就干啥,想吃啥就吃啥的。你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体质、年龄、生活地域环境等因素。比如说,你体热,体质壮盛,你就不要过嗜肥厚辛辣的东西。否则,容易吃出毛病,口臭、口疮、痔疮、痘痘,要啥有啥。你应该咋办啊?吃得清淡。清淡的饮食,帮你少得病。 相反,你是一个素体虚寒的人,你可能不爱吃肉,不爱吃香的,就是喜欢清爽素淡的饮食。那我给你说,你真就得适当多吃肥厚的。鱼类肉类等优质蛋白,你吃得越少,将来气血越容易亏虚。 总之,饮食这个东西,要量体裁衣,绝不是你想吃啥就吃啥,不爱吃啥,就可以永远不吃啥。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感谢你的阅读。 ![]() |
|
来自: 柒ik9glygm4gio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