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長民《略说中国教师节和国际教师节》

 乡土蓝田 2022-08-28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2022年的9月1O日,是中国教师节和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节日。首先先说一下教师节的来源和建立恢复过程。

      中国教师节的来源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教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为“师",与军队有关。

       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学校的教师都是由高级军官担任,因其取业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官任教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的职业。

       于是“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逐渐把“教”和“师"合起来,成为“教师"。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的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就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教师节的建立和恢复过程

       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四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教师节没有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令",“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

       198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提案。

       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会同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

       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O日为教师节。

      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

      1985年9月10日是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世界教师节

10月5日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lL0)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联合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將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以上由赵長民搜集资料整理编写)

作者简介:

赵長民:网络名旭日东升。生于一九四六年九月二日,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李后村赵家巷人。一九六二年八月到一九六五年七月蓝田城关中学高中六五级乙班学生,当年毕业后考入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西安向阳航天培训中心工作到退休,髙级讲师职称,荣立航天三等功。学通政史经传,爱好文学,兴趣广泛。1994年版陕西省技工学校德育教材第一副主编,主编美育章节。经济理论文章《浅谈企业管理》发表在国家核心刋物《经济科学》杂志上。退休后致力於古典词歌创作,论文曾在省上获得一,二,三等奖多篇,诗词及其他文章多次在《水为之文学》和《乡土蓝田》,《滋水美文》等平台发表,写景抒情,即事言情,不拘一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