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南城梅兰芳故居——青云胡同29号

 新用户8926AVU2 2022-08-28 发布于北京

梅兰芳先生在北京有多处故居,其中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广为人知。1961年梅兰芳逝世前,他曾在这座安静、舒适的四合院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梅兰芳逝世后,周恩来总理提议将此院建为梅兰芳纪念馆。从1986年10月梅兰芳故居对外开放至今,悬挂着邓小平亲笔题写匾额的“梅兰芳纪念馆”,吸引了无数寻“故”访“梅”的人们。

文章图片1

梅兰芳纪念馆(网络图片)

梅兰芳在京城的住所据说有八处,唯有青云胡同29号在梅兰芳所著《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有过详细记载。而前门青云胡同29号院是梅先生购买的第一所院落,是两座四合院共20多间房,1916年至1922年,梅兰芳22岁至28岁的6年时光在这里度过。

文章图片2

梅兰芳故居(青云胡同)

此后,梅先生1931年去上海,直至解放后回到北京,国家就安排其护国寺街9号居住,直至1961年去世,就是今天的“梅兰芳纪念馆”。

青云胡同位于正阳门大街东侧,北起西兴隆街,南至北芦草园胡同。长约280米,宽约5米。旧时称庆云巷或庆云大院,皆因胡同内有一座庆云庵,故而得名。1965年后,称青云胡同。

文章图片3

该巷为南北走向,29号为东、西两所打通的并列四合院落,两院格局相同,东院倒座南房面阔五间,东侧间辟为门道,街门位于靠近东南的一角,面向东开,横楣上方为精致的雕花门当。

门外有青石门墩一个,因岁月久长,已经辨认不清纹饰。因院落地基高,门外置有数层青条石台阶。北房为面阔五间带前廊,通过北房前廊原来可通西院。西院临街为长巷五条30号,平时不开大门。

文章图片4

通过门道西行,两厢房南山墙间置有障墙,将南房隔在外院,步入屏门为一木制影壁,里院东、西厢房各为两间,今仍保持老式的窗户和窗格子。

文章图片5

北房为上,面阔五间带前廊。通过北房前可通西院,南、北房也各为五间,均与东院房并连,北房也带前廊。东西厢房也各为两间,西房南侧辟为街门,临街为高庙胡同(今长巷五条30 号),平时此门不开,正门为东院之门。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今青云胡同29号,现早已隔为两个院落。在此居住时,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更趋成熟,与谭鑫培再度合作演出了《汾河湾》、《四郎探母》等。《木兰从军》、《天女散花》、《黛玉葬花》、《麻姑献寿》 等戏的首场演出也都是在此居住时。1923年,梅兰芳全家才迁入东城区无量大人胡同(今红星胡同)。

文章图片8

人站在院落的墙根下自西向东望去,视线依次略过明清时期的老砖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加盖的红砖房、当代仿古砖瓦和玻璃砖构成的凉亭,一条通道可望见百年历史更迭的痕迹。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由于院落原有建筑破损严重,需要大量的青砖、红砖、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所以院内的建筑材料许多都是捡回来的砖瓦,再重新用到院子里。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现在的青云胡同里,新与旧的结合,继续诉说着北京老城区胡同里的历史文化。在未来,前门东区将继续依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青云胡同里的艺术天地,让印刻在老胡同里的美,继续在时光中流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