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四株有名字的耐冬花

 行者老鱼 2022-08-28 发布于山东

耐冬是花,却有树的枝干,干径盈尺、龄可达千年。原来的崂山没有耐冬,它只是在包括长门岩、千里岛等几个有限的岛屿生存。

长门岩只生红色的耐冬,红色的耐冬年长,最高寿者达1300岁,枝干四季常青,冬春两季开花。花开时小岛红透,分外妖娆。

鼓子洋岛只生白色的耐冬,花开时小岛白雪皑皑,唯余莽莽。清胶州人赵法宪《咏鼓子洋白耐冬花》说:“皭然冰雪姿,遗世而独立。亭亭空谷中,寒威不能蚀。烟岚伴其幽,玉石贞其德。霜月满林皋,点缀乾坤色。有客海上来,疑是徐元直。云际落天表,可望不可即。”

耐冬花色有红白,瓣有单双,并且红单白双。你看,单为阳双为阴,则阳者为红、阴者着白;长门岩在崂山东北、鼓子洋在崂山南,北为阳,南为阴,故长门岩生红花,鼓子洋开白花。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初,辽东人张三丰,自海岛上移植耐冬于崂山下”。明永乐年间,道人张三丰将长门岩和鼓子洋的红白耐冬各一本移植到了崂山,从此阴阳合一,渐成大观。

追求大道的修行人总是喜欢与耐冬为伍。

张三丰亲自移植耐冬到崂山,他修行的地方必有耐冬。胶东奇人胡峄阳,曾在千里岩修行长伴耐冬。杜怡亭在《谭略》中说:有渔人出海遇到风暴,船被吹抵千里岩,见“岛中耐冬盛开,暖如春,有老人貌甚清古。”老人说自己是流亭人,并让渔人回去后转告其子“好为人,若翁在仙岛甚乐。”

赵法宪诗中徐元直为三国时徐庶,胶州胶南一带传说其隐居鼓子洋长年陪伴白耐冬。清《胶州志》中载曾经有人在此碰到一驾舟老人并给胡峄阳捎信,该人归后对胡面陈此事,胡抚然曰:“此三国时徐庶也,隐居鼓子洋久矣!”胶南有“徐庶不离帽子峰”之谚,在《灵山卫志》中记载有徐庶在胶南活动的传说,后人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徐庶庙,至今香火不断。

崂山的耐冬很多,但只有四株有名字。

第一株为绛雪。绛雪是红色的耐冬。世上多的是白雪,红色的绛雪,也许只有崂山才有吧。“绛雪”生长在太清宫三清殿内,开红花,千年以来,枯荣数次。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来太清宫静心写作《聊斋志异》,用上清宫的牡丹和太清宫的绛雪为原型写出了一篇《香玉》:某年某日,崂山上清宫"胶州黄生,舍读其中”,相逢白牡丹香玉和山茶花神绛雪。从此“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同香玉“由此夙夜必偕,爱而忘死",最后与牡丹和耐冬 "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第二株为白雪。白雪是白色的耐冬,白色的耐冬在太清宫三官殿内,据说张三丰手植,名为“重瓣白雪塔”。其花自霜降皆前开,直至次年谷雨后始罢。花开之时花涌雪峰,层层铺开,犹若雪塔,凡见其花者皆流连忘返。

两株有名字的耐冬一绛雪一白雪,一红一白,一阴一阳。阴阳和谐,生成了天下全真道家第二丛林。

无独有偶,崂山头覆盂峰张仙塔的耐冬也有一红一白,一阴一阳,是另外两株有名字的耐冬。

世人皆知有张仙塔,不知张仙塔原来有两座,塔旁的耐冬也有两株。每一塔边各有耐冬,南红北白,寓意南阳北阴,塔居太极鱼眼,神奇如此,非有缘者不可见。

即墨文人纪润最早记录了南北两座张仙塔,他在《劳山记》中记录:“观张仙塔二座,系邋遢张神仙碎石所砌。一塔在海边,数丈削壁顶上,紧贴南崖,往南探头。北边又有一碎石塔,塔旁有一大耐冬树,至今几千百年。而碎石安如盘石,非神物而何哉?”

蓝水先生对此描述的比较详细,并明确指出了围绕张仙塔的耐冬之名。他在《崂山古今谈》中介绍张仙塔曰:

“覆盂峰东坡,峭壁悬空中岩石层叠似塔,南北各一,南塔紧贴南崖向东探首,其旁石缝中各有耐冬一丛,北白南红,下临巨溟,洪涛澎湃,人不得前,舟亦不敢近,从峰东坡向南转可望见。胆大者附石攀草根可下至塔根,一失足即逐波匝去,勿轻性命,辄尔尝试。传系张三丰手成者,耐冬当亦其所植。俗称南荒刹,北荒刹”

从蓝水的记录可知,这两株有名字的耐冬,分别名为“南荒刹,北荒刹”。

周宗颐说张仙塔,“塔底有洞曰仙窑,系张三丰养静处。”“刹”在梵语的意思为寺庙佛塔,也许对张三丰来说,张仙塔就如明霞洞和太清宫一样,也是其修行的另一处“荒刹”吧。

古人常说,若有大道,其地必有嘉草瑞木生就,以为气物感应。郑玄康成书院的书卷气息感化了周围的草木,生就了书带草和篆叶楸,也许崂山的耐冬亦如是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