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名校毕业后我打算躺平,但后面发生的一切让我始料未及......

 吕静贤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原创2022-08-26 21:20·吕静贤

文丨吕静贤

前言:

最近,一篇文章在朋友圈中大火: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

这篇文章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共鸣,是因为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可以说,很多人身边都有这种类型孩子的影子。

而反思,是因为我们不想再重蹈覆辙:为什么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供孩子读书、毕业出来,孩子却依然让我们放不了心?

我以为孩子名校毕业后我就可以躺平,却没想到后面负担会更大

01

最近一篇“儿子名校毕业后,我和老公的灾难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

文中以一个母亲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和老公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出来。原以为从某省城高校金融专业出来的儿子,出来社会后将会自己独立甚至有所作为。

而与此同时,自己和另一半的任务已经完成,甚至开始躺平、享受人生。

却不曾想,这是自己和另一半痛苦、辛苦的开始。

孩子眼高手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出来社会几年,参加各种考试、培训,均无一过关;

一会说出国,一会说考研,一会说疫情结束去北上广……但都只是说说而已,而没有实际的行动;

去父母千辛万苦托人帮他找的银行上班,上了三天,就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不上了;

……

花钱大手大脚,而且花的都是父母的钱:

每顿外卖都不少于50元;

手机里没钱,就直接微信呼父母:“老妈,求支援。”

一双鞋子上千元,去了就试,试了就不脱,然后让父母去结账;

经常伸手向父母要钱,和朋友出去外面大吃大喝,一顿饭三五百元都是低配;

父母托人在银行帮他找份工作,还没去上班,就要求父母买车代步;

……

要知道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人士。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在学校里学业优秀,被父母和身边人寄予厚望的孩子,一毕业却啃起了老。

而且啃得心安理得,一点愧疚和焦虑也没有。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会变成这个没担当的样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

02

总结起来,这个名校毕业的优等生,身上暴露出的问题就是:

眼高手低;

不懂得生活的艰辛;

没有担当----生活中各方面一味地依赖父母、啃老。

为什么一个学业优秀的孩子,长大后竟会成为这样一个人?

其实,这也暴露出长久以来我们大多数父母教育上的误区:

都把最好的给了孩子。以至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顺风顺水,看不到真实的社会。

从而导致孩子不知道社会生存、竞争的激烈和残酷。

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的习惯。

于是这个名校毕业生出来社会,会变成这样一味啃老并不懂感恩,一切觉得理所当、眼高手低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大多数父母,其实都跟这对父母差不多。

就如我老公,对待孩子也是如此。比方在吃上,什么好吃的、有营养的、贵重的东西都给孩子,而自己舍不得吃。

其实这样也没错,因为这也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

但另一方面,一味给孩子最好的而忽略自己的做法,却容易培养出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身边人的孩子。

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的孩子,父母一味地为我付出,以我为中心。导致我从来没有主动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直到我做了父母之后,我才明白并开始有意去感受父母的付出。

所以我觉得对待孩子,父母不应刻意地去围绕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尽管爱的本能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这样去做。但是如果真正为孩子好,我们应以理性为主,看到长远:把自己和孩子放到一样重要的位置上。

比方说,吃好东西,既要给孩子、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给自己。只有这样,在长期的耳熏目染下,孩子也会无意识地树立“大家都一样、都平等”的观念,而不是为我独尊。

其实,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坏品质并不都是天生的,只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

但这造成的后果,会让身边人辛苦一辈子,也害了孩子。

如果你认为孩子成长仅仅只有学习一条单行线,你就大错特错了

03

还有文中的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最好条件,保证孩子能顺利地读完书来书出来,就一切OK了。

但没想到孩子出来社会后却百般不适。而且还是读书好、重点大学出来的孩子。

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父母的误区:孩子只要读书好,将来就一切万事大吉。

但现实却啪啪打脸。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

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究竟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拼命创造条件让孩子好好读书、读好书,难道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过好生活吗?

但为什么现实却适得其反?

我想,一定是我们的方法用错了。

而方法用错,首先一定是来自于认知、理念的错误。

可见,“孩子只要读书好,将来一切都会好”的观点是错误的,经不起现实考验。

那什么样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呢?

我的看法是:孩子,在好好学习的基础上,也应从小培养生活技能,使之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为什么学习好的孩子,还是适应不了社会?

那是因为他不了解社会,从小生活在父母创造的完全以真实社会相隔离的舒适区里。

而且为什么孩子会眼高手低?那是因为他仅仅只是学习知识、知道知识,却没有在实践中把书本上的知识转为身上有用的技能。从而导致眼高手低。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多看到、多接触真实的社会,而不是一味地埋头书海。与真实的社会完全隔离开来。导致孩子将来出来社会后,不得不重新学习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甚至因不了解真实的社会而吃亏、而跌跤。甚至因此搭上生命和人生,这样代价太大了。

04

成长,不是仅仅只有读书考试的一条单行线。

它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学习、三观的建立和心灵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在十几年成长的黄金时期里,都把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读书考试上,而没有获得能力、建立好三观、心灵没有得到成长,那么走出学校,面对真实和残酷的社会,他就会一筹莫展。

并在一筹莫展之后,要么选择逃避;要么咬紧牙关接受社会的锤炼去重新学习。

为什么不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一课顺理地学好呢?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上。

这就好比小孩子吃糖:

小孩子被糖的表面所吸引,不知道糖的危害性。但是我们成人是知道的,因为我们的心智相较于孩子是比较成熟的。

但是对于某些事情,我们成年人跟小孩子差不多,都是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去追逐,却不知道背后需要承担什么后果;或者认为眼前的东西看起来也没什价值,就不做或放弃。

----人与人的距离和际遇也就是被这么拉开的。

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包括各方面能力的增长、三观的建立、心灵的成长,其实是比学习成绩重要许多的。也更影响到一个人将来的际遇和人生。

这个母亲口中毕业了还更让家人操心、学业优秀的孩子,其之所以会弄成这样,也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只重视学习而缺乏其它各方面的成长所致。

人生的开挂,其实在于内心的觉醒

05

在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读书过程中,我们总是为孩子的未来而操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过分注重孩子学习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你要知道,真正让人放心的孩子,应是那些已被唤醒内驱力、懂得为自己负责的孩子。而不是一直被推着走的孩子。

换言之,就是一个孩子要想真正让人放心,就应是一个懂得为自我负责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首要责任不是孩子的未来而担心,紧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拥有内驱力、为自己负责的人----这才是关键。

也许有父母会说:等孩子会想,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不,永远也不会晚,只要有一天会醒悟。怕就怕永远醒悟不过来。

我认识一个姐姐,在她45岁的时候因老公出轨而离婚。

这个姐姐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离婚时手里就只有分给她的两千块钱。

她没脸回娘家,选择投奔在县城的哥嫂家。在哥嫂的帮助下,她先找到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到年底,她积攒了一笔钱。用这笔钱,她报了一个美发班,学了半年剪发。

随后在哥嫂的扶持下,开了一间美发店。一开始,生意并不太好。她就到处去派传单、贴广告,60岁以上老人一律10元等方式去拉客源。

后面生意渐渐好转,一开始是中老年人,后面年轻人也来了。她剪头发剪得非常好,慢慢的在县城也有了名气。她又租了新的店铺,开了几家分店。在这期间,她又学习了美容。后面又开了一家集美容美发于一体的高档美容店

再见她时,50多岁的她已是一个有想法又能干,穿着得体、谈吐大方的职业女性。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人,只要醒悟,无论年龄大小、时间早晚,都有机会翻盘。

关键是自己内心觉醒。

我也在生活中发现,一个人只要埋头认真学习技术某项技术,几年后基本上都能掌握这项技术。

我知道有几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折腾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写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都通过写作成为在某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且也都出了至少一本书。

以前我不相信某个作家的话:一个人只要在某领域好好努力个三、五年,基本上都能在该领域有所成。当时我觉得太鸡汤了。但是当我看到周围人通过努力都能在这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时,我也理解了这句话。

所以,我觉得孩子也不应紧盯着他(她)的学习。

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应关注他心智的成长。

因为一个人只有心智成熟了,他才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会变得有担当。

而如果一个人心智不成熟,不懂得为自己负责和担当,那学习成绩再好、再优秀又能怎么样?

就如那个现在还在理所当然地啃老的重点大学出来、让父母头痛不已的孩子。

所以,孩子心智的成长,才是我们家长最应重视,也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06

人生的开挂,其实就在于内心觉醒(或者说开窍)。纵观那些人生开挂的人,无不都是内心觉醒的人。他们懂得为自己负责和担当,也明白一个人最大的贵人其实就是自己。所以他们努力,他们靠自己,他们拼博,让自己做得更好并过得更好。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的人。

所以对待孩子成长,我们不是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而是应想方设法引导他、唤醒他,成为一个为自己负责的人。

这,才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