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影:郭富城演不了梁家辉的角色?

 唐泪 2022-08-28 发布于四川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毋庸置疑。

若以演员的魅力、戏路宽度和表演的深度而论。

“双梁一郭”可谓三座山峰。

但有人说,「郭富城演不了梁家辉的角色。」

又再进一步讲,「换句话说,郭富城演不了内心复杂的角色。」

其实能理解前一句话。

如果放在《三岔口》之前。

或许是对的。

但实际上。

梁家辉超过一百二十部的参演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快节奏的商业片。

真正能谈及“内心复杂”概念的作品,并不多见。

相对有复杂情绪的作品,或大略有《爱在别乡的季节》、《情人》以及《我的教师生涯》这么几部,其他影片则大多不涉及真正的深度。

甚至外露型表演在他作品中其实尤其多见。比如《跟踪》、《双瞳》、《目露凶光》、《金钱帝国》,也包括《寒战》,更多作品不赘述,但无一例外,这些角色都并不以复杂内心和深度表演为胜。

梁家辉的表演当然一向极具水准。

但若与梁朝伟、郭富城相较,会发现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实。

那就是梁家辉的情绪表达,与他的外露型表演相反,以克制为主,始终就欠缺“临门一脚”,也就像一个歌手在飙高音,但卡在限于天赋条件的临界点位置,始终无法冲破。

无论是《爱在别乡的季节》中周南生与李红的久别重逢,还是《情人》里的心丧若死、《我的教师生涯》内的时代感怀,都看得见这个情况。

而他的表演,其实已经竭尽全力。

反看梁朝伟和郭富城。

他们的眼神,似乎轻易就能够有丰沛的情感喷涌而出。

比如梁朝伟的《喋血街头》、《辣手神探》和《无间道》,郭富城的《赤脚小子》、《三岔口》、《最爱》和《百年浮城》,其中任意一部,都有令人称道的悲情戏份。

所谓悲情,就如海浪。

起初,是极远处的若有若无,慢慢地近了,漾起了泡沫、有了浪声,再后开始在眼前堆积,前浪与后浪开始交叠,直至最终汹涌滔天。

需要的技术非常复杂,并不是“演谁像谁”这个层级的能力所能够驾驭的。

比如就讲《无间道》中的悲情一幕,梁朝伟那个以手扶额、惊鸿一瞥的眼神,厉害在哪里?

那是包括了深度的入戏、情绪的深入体察,以及情感酝酿、沉积到极致状态之后的瞬间爆发,单单一个眼神,其间却有不敢置信、悲痛、愤怒、恐惧乃及绝望等种种情绪的杂糅。

再比如《最爱》片末的一场补叙,郭富城为何令对手的章子怡和监视器后的顾长卫泪涌?

八个镜头反打,每个镜头都看得见情绪的递进和深入,及至最终的爆发,内里是极致的爱意、悲凉的感怀和对于生命将逝的无助和哀恸,而这种精准控制、释放和爆发的能力,可谓华语影坛仅见。

这当然不是说梁家辉不好。

他尤其重视细节。

在细节的处理上,可谓精准、精到而又功力非凡,甚至放眼整个影坛,也难有能出其右者。

比如《情人》,颤抖的手、用力的指节,蠕动的嘴唇、歙张的鼻翼和闪烁的眼神,包括面部表情的精微变化,无一没有做足戏份。

又比如《爱在别乡的季节》,这部戏其实很有意思。

题材非常难遇,这当然也是年代优势,后来的演员基本上没有机会再碰上了,而他与张曼玉,与《最爱》里的章子怡和郭富城的表现,简直如出一辙。

《爱在别乡的季节》里有两场哭戏,一场是喜极而泣,另一场是久别重逢的苦情。

对比之下,张曼玉的层次、爆发都来得宛若天成、毫不勉强,而梁家辉则如前述,始终被动应手且欠缺“临门一脚”。

章子怡在《最爱》中也是如此,基本被郭富城带着情绪走。

另外一部《我的教师生涯》。

梁家辉在情感传递上的弱点就暴露得更加明显。

电影的立意其实很深,但最终却是依靠画外音和空镜来表达那种岁月流逝、不可逆返的悲凉,实在很可惜。

而《最爱》这部电影,则在一路“乡村、热病、爱情”的纪实铺垫之下,以最后一场戏,凭借郭富城在情感上的精准层次和强势爆发,令电影越过了纪实、记录的层面,转而就拥有了人文关怀的力量。

电影当然并非无懈可击。

但郭富城是真的特别好,而这个“好”,并不在于他以偶像身份而能精准演绎一个乡土农民,如果以角色论的话,很多人都演过反差型角色。

关键在于强悍的艺术创作能力,也在于强大的共情、传情能力。

这是唯一不可以依靠技法打磨而拥有的能力。

它需要演员本身有深入剧本进行再创作的能力,也需要有极为丰沛的情感做支撑,还需要有“艺术化”表达的能力。

换句话说,郭富城这种表演,并不是街边地头可以看见的层次。

如果完全以现实为标准,那么对不起,电影艺术其实就没那么动人,郭富城如果真的嚎啕大哭而无层次,这场戏就将失去它的光华。

还可以再延及一部电影,《寒战》。

这部电影的梁家辉很强。

甚至可以这样讲,其表演足以和香港影史上任何一部电影的演员争辉。

这部电影目前有系列两部,而在《寒战》和《寒战2》,分别给两位主演设计了一场“生死悲情”戏,即《寒战》中徐永基驱车驰援刘杰辉而中枪,以及《寒战2》里何国正为助李文彬,选择自寻死路。

同样是上司和下属,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悲情结局。

但两场戏的设计完全不同。

刘杰辉的戏分为三幕,分别是天桥、医院和汽车,其中天桥戏爆发、医院戏内敛,而真正好看的是第三场。

电影用了一个时空错位的手法。

半醒的刘杰辉,听到徐永基讲,“阿辉,回家去睡,明早我来接你。”而转头看见的是梁紫薇,两秒内,眼眶突红,情绪达临界点。

李文彬是全程“默片”式表演,也就是依赖于眼神、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三者去做。

这场戏毫无疑问非常成功。

当然,从剧情角度来讲,杨佑宁带血的左眼放大了悲情程度,而梁家辉则发挥了一贯擅长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优势,将一种想竭力挽回却又无可奈何的悲凉心绪表达得尤其精准。

从效果而论,各有千秋。

但再进一步剖析,这恰好也是根据二人的不同特点而设计的剧情。

郭富城的情感丰沛度与爆发力,皆要强于梁家辉。

所以结合作品而论。

梁家辉长于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与控制,但唯独欠缺一种深度爆发的能力。

他与梁朝伟、郭富城的差异,则基本就在眼神的运用上,这种“深度”能力,或可谓之演员的终极天赋,当然,有这种天赋能力的人,必然还包括张曼玉。

很多人都喜欢以表演的自然度来判定演技高低,他们的标准,也就是演员饰演一个角色,到底像不像?其实这种临摹能力,天赋不差的演员都可以做到,即便天赋略弱,也可以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成熟。

但如前述,表演的深度与创造力,与演员的尝试有关,却绝非“手熟”即可。

这是天赋与努力的合二为一。

所以在《三岔口》之后,郭富城一飞冲天。

不过若论历史声望,郭富城当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然而所谓「郭富城演不了梁家辉的角色」和「郭富城演不了内心复杂的角色」。

皆是伪命题。

双梁一郭。

以实际表演能力而论。

皆是现下香港影坛殿堂级的存在。

各擅胜场。

也都值得笔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