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4:狼多肉少引发群殴,三方围攻拓跋珪,惨

 思明居士 2022-08-28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十一月。

前秦皇帝苻坚率八十万大军征讨江南,大战于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瓦埠湖),因士卒厌战,不战自乱而大败,苻坚率残兵败将逃回中原。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这场仗还为汉语贡献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多个成语,可以说深刻影响了南北朝的历史走向。

消息传回长安,臣服于前秦的各部族趁机纷纷起兵反秦,北方大地再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前秦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北方统一顷刻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节奏。

当月,慕容垂就摆脱监视,袭杀前秦大将符飞龙,正式和苻坚决裂,带着拓跋珪逃回河北去了。

文章图片2

两年后,慕容垂在河北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重建燕国,为了区分慕容皝的前燕,历史上称为“后燕”。而拓跋珪也回到了代北草原上,并在贺兰部的拥戴下即代王位。在代北牛川大会诸部,重建已经灭亡了整整十年的代国,建元登国元年(386年)。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国号也更改为魏(又称北魏、后魏、元魏和拓跋魏)。

拓跋珪就是北魏的开国之君,死后谥为道武帝。

至此,拓跋代国在灭亡了整整十年后再次复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打拼,统一北方,入主中原,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复国之初,关于国号的问题在拓跋部内部发生了一场争论,很多老臣主张恢复“代”的国号,认为这是正本清源,追根溯源,可以衔接起十年前的代国历史。不过这个主张遭到了另一批贵族官吏的反对,认为应该另起炉灶重新开张。

拓跋珪一开始采纳了老臣们的主张,恢复了“代”的国号,自称代王。不过仅仅几个月后,他便突然取消了代的国号,改成了魏。这里的魏显然可以追溯到三国时的曹魏,不难看出拓跋珪的野心。曹魏是当年的中原正统,拓跋珪改用魏做国号,分明是在向世人宣布自己将继承曹魏的事业,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做全中国之主,而绝非区区草原之主。

文章图片3

这个胃口非常大,大到令隔壁的慕容垂很不爽。

小珪呀,几个菜呀,喝成这样?要不我送你一面镜子吧,你好好瞅瞅自己。

慕容垂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过没等慕容垂出牌,已经有人抢先掀了桌子,而且还不是一个人,是一伙人。

他们分别是慕容永、窟咄和刘显。

这三位都是当时北方的大佬或地头蛇,拓跋珪称孤道寡建立北魏显然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这北方就这么大的一块地盘,慕容垂已经分走了一块,现在你拓跋珪也想分一杯羹,岂有此理!

出于“义愤”,三个人聚到一起开了个三方峰会,他们一拍即合,准备联合出兵教训教训拓跋珪,让他学学规矩。

登国元年(386年)八月。

“启禀魏王,燕主慕容永领兵二十万,勾结窟咄①王子及独孤部刘显②大举犯境,前锋已到南境,离王庭三十里。”

前线送来的这条军情在王庭里引发轩然大波,诸部大人听说慕容永、窟咄、刘显三路来犯,顿时脸色大变,窃窃私语,恐惧情绪弥漫开来。

“于是诸部骚动,人心顾望。”——《魏书·太祖纪》

新生的北魏政权面临着一场严峻考验,拓跋珪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俗话说“患难见人心”,君臣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很多人都坚信拓跋珪这次铁定完蛋了,因为这场景跟十年前符洛灭代,生擒什翼犍简直如出一辙,说不定慕容永已经准备好了囚车,就等拓跋珪享用了。

文章图片4

开战前先让这三位亮个相,露个脸。

慕容永,一看这名字就知道也是慕容部的人,没错,他也是出身前燕皇族,不过属于旁支,血缘离皇位有点远。他的祖父慕容运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叔叔,这就有点远了。

前秦建元六年(370年),苻坚攻灭前燕,将四万余户鲜卑人迁到长安,慕容永亦在其中。从此,慕容永流落长安街头,靠卖草鞋为生,有种刘皇叔的气质,后来最惨时一度以乞讨为生,顽强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他相信,只要活着,总有一天他慕容永会时来运转。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三年后的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大败于淝水的消息传回长安,关中大乱。内迁的慕容族人纷纷起兵反秦。慕容永趁机拉起一支人马投奔了起兵于河东的同宗慕容冲,当时已经自称西燕皇帝的慕容冲加封他为黄门郎。

西燕这个小政权也是慕容部建立的,这个小国的地盘位于山西南部,地处四战之地,动乱频仍,七位国君无一例外全部死于非命。需要说明的是十六国中并不包括西燕,史学界没有把这个小国列入十六国,但它确实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慕容永投奔西燕两年后,凭借高超的手段夺取了皇位,自立为西燕皇帝,当然他也是西燕最后一任皇帝。

慕容永称帝后击败符丕,攻占长子(今山西长子县),势力达到了巅峰。

忘乎所以的慕容永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野心膨胀的他准备挑战刚建国的拓跋珪了,就在这个时候,窟咄及时出现了。

窟咄是拓跋珪的叔叔,什翼犍的小儿子,符洛灭代,窟咄也一起被押回长安。淝水之战后,窟咄追随慕容永逃回山西投奔西燕。窟咄对拓跋珪即位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是什翼犍的儿子,而拓跋珪只是什翼犍的孙子,王位应该是自己的。

为了抢回王位,窟咄就千方百计怂恿慕容永进攻拓跋珪,企图利用慕容永之手除掉拓跋珪,自己取而代之。

而慕容永也一心想吞并拓跋珪的地盘,这事儿就没法调解了,只能战场上见面了。

文章图片5

不久后,又有一个人找到了慕容永要求参战,此人就是刘显,匈奴独孤部首领刘库仁之子。这个刘显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极力支持窟咄夺回王位,其真实意图就是鼓动窟咄和拓跋珪内斗,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可以说慕容永、窟咄和刘显三人都是各怀鬼胎,同床异梦,这场战争还没开始便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三个人各自都在算计对方,这场仗能赢就活见鬼了。

但北魏内部不了解这个情况,看到慕容永、窟咄、刘显三路来犯,很多人吓破了胆,一些意志不坚定分子私下密谋发动政变,这又和十年前拓跋寔君、拓跋斤的政变如出一辙。

可惜,保密工作没做好,拓跋珪得到了密报,听说有人要对他下黑手,立即先下手为强,一举摧毁政变团伙,诛杀五名主犯,迅速稳定了局面。

政变虽然失败了,但这件事仍使拓跋珪心有余悸,出于安全考虑,他下令全体军民拔营向北,翻过阴山投奔贺兰部。贺兰部是他母亲的娘家,也是坚定拥护他复国的中坚力量。此时此刻,也只有那里能带给他一丝安全感。

文章图片6

注释:

①窟咄:鲜卑拓跋部贵族,代王什翼犍幼子。前秦灭代国,窟咄被俘送往长安,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窟咄追随慕容永东归,被慕容永封为新兴太守。后来投靠匈奴首领刘显,一起出兵和侄子拓跋珪争夺王位,兵败后投奔刘卫辰,被杀害。

②刘显:匈奴独孤部首领刘库仁之子。杀叔父刘眷夺位,企图谋害拓跋珪,公开支持拓跋珪叔叔窟咄争夺代国王位。拓跋珪击败刘显、慕容永、窟咄三路联军后,刘显逃往西燕投奔慕容永。登国九年(394年),后燕皇帝慕容垂消灭慕容永西燕政权,杀刘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