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彷徨路上,呐喊向前

 万卷作文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如同迷雾之中的一座灯塔,照耀前路却独自坚守;也如开辟前路的斩荆刀,折损自身也要奋勇向前。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忧思,启悟中国人要“悟己之为奴”,从而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他的理想就是所有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他的路,也是救国救民的必经之路。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在欢呼声中,鲁迅改变了在日本仙台学医的想法,他的路也随之改变。因为他明白,他所面对的,是一群病入脑髓的“病人”,手术刀已经无能为力,他必须握紧手中的笔杆,奋力捣毁“铁屋子”,竭力呐喊唤醒沉睡的人。《狂人日记》是他在路上的第一声呐喊,“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救赎是他的路,呐喊是他前进的方式,他呐喊着踏上征程。被封建科举所迫害的“孔乙己”和“陈士成”,以“精神胜利法”麻痹自我的阿Q和方玄绰,为生活所迫憔悴、充满奴性的闰土,他对他们的惋惜痛恶的呐喊,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声透纸背。《呐喊》是他的第一道惊雷。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他是一位孤独的英雄,在寂寥无人的路上跋涉,路是远的,而前面又看不见尽头;依稀有路时,却看不见光;想挣扎着走出一条路来,却是遍体鳞伤,毫无结果,只能“荷戟独彷徨”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未来又总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孤独,悲哀,无奈。但他是鲁迅,是一位永不屈服的战士,彷徨之后,在无路的地方,他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像永不屈服的拉奥孔,身陷大蟒毒虫之纠缠,仍奋力挣扎,继续前进上路;像伟大的普罗米修斯,为救赎国民不断承受被啄食的痛苦,永无休止;更像英雄的丹柯,当暗夜如磐、太阳遁迹,不惜掏出自己火红滚烫的心来,照亮大地恐怖的黑森林,指引人们上路前进。他对“正人君子”冷嘲热讽,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血,喂养着人民,真如郭沫若所赞: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的路还未走完。他所追求的路是那么遥远,那么琢磨不定,以至于他拼尽全力、积劳成疾也没走到终点。只有他的墓园,才是他的休息沉思之所;否则,他永不停止。但丁·阿里盖利说:“人生就像一枝箭,不能回头,回头意味着坠落。”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一枝光明的利箭;他在路上,他永不回头,所以他的精神永不坠落,他还活着。

我想,鲁迅先生的路,就像他对于左联五烈士之一的白莽的热情赞美:“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