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竹珈​|穷且益坚

 万卷作文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2021高考模拟作文训练:郑州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振华中学将举办"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高三(6)班为此进行了"热身"交流,李博同学介绍了自己了解的曾国藩: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李博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高三(6)班的一名学生,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请你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穷且益坚
高二 郑竹珈

“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之中,称最愚钝;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哀者。”这是梁启超对曾国藩其人的评价。慎独而心安 ,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文正公的诫子四条激励着无数后人。贯穿他一生的“不屈”信条没有在其中体现,而是由他身体力行地传达了出来。

穷且益坚,是凌云的壮志。虽然日后他将手握重权,名垂青史,但曾国藩早年间的求学经历并不顺利。相反,他前前后后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他的青春时光虽然埋没在“四书五经”之中,却坚韧不拔地书就着穷且益坚的壮志。        

穷且益坚,是不屈的灵魂。国家危乱,他临危受命,在回乡省亲之际创办湘军。在从一介儒生向军队掌控者转变的路上,他受当朝大臣排挤,为军费焦头烂额,更为此前长沙的屈辱而倍感焦虑。在具体的实践中,他一步步犯错,也一点点成长,最终,建成了“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湘军,这支军队“吃得苦”的评价,与他一脉相承。        

穷且益坚,是高洁的品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曾文正逝世后,“百姓巷哭,绘像祀之,朝廷闻讯,辍朝三日”。他极尽一生,以穷且益坚的意志,慎独内省的谦卑和习劳自勉的勤奋达成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凌云壮志。        

人虽死,而志气犹存,他的思想与事迹激励着后来者。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早年间熟读《曾国藩家书》,勤于思考借鉴,为青春的思想成长找到了道路。

我们读曾国藩,不应当只关注他日后的大成就,更应该关注的,是他成就背后的艰辛与坚忍,了解他青春时期的成长,对于所有的中华名人来说都是如此。我们在和平的天空下出生,并不意味着能够高枕无忧,忘记前人的苦难与功绩,更不能忘记前人留下的璀璨的思想瑰宝。只有永不泯灭的穷且益坚的不屈意志,才能带领我们肩负起未来,在激荡风云中穿越重重险阻,撑起和平的天空。

【万卷点评】
紧扣“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这一写作任务,写出了今天学习曾国藩这位晚清名臣的现实意义。以立志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也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个时代对后浪们提出的要求与希冀。
文题最好使用曾国藩名言。
议论说理部分,不能只囿于曾国藩其人,而应当适当延展开去,力争做到收放自如。只收不放,会在一定程度了局限了视野。
综合评分:52(满分60)
推荐等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