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住养老院后,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隐藏着老人们“千奇百怪”的心思(一线调查,运营必看)

 新华养老週刊 2022-08-28 发布于河南

编辑:万仁涛。本文采纳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适应过程研究——以北京市Z养老院为例》(作者隋玉杰、王健男)、院老人生活适应现状研究》(作者朱心怡)等专家学者的观点,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图片为编者拍摄,图文无关。全文约6700字,建议收藏阅读
       

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柳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商河南厚朴养老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陪同新入住的长者过生日。图:万仁涛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是一个重大的生命事件。养老院生活的适应对老年人而言并非易事。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经历了怎样的适应历程?为获得适应他们要应对哪些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隋玉杰教授在北京某养老院开展“老年人入住养老院适应过程”研究时,深度访谈了入住该养老院的老人。对访谈素材研究分析后发现,老人新入住养老院后,看似波澜不惊的养老院日常生活之下,潜藏着老人入住适应期的各种心态。而这些心态,对于经营养老机构或者开展养老服务的业内同仁来说,尤其值得关注。

-01-

新入住养老院,老人们最隐秘的“心事”

以下,我们从隋玉杰教授的研究成果里摘选被访谈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初期的各种“心事”,这些“心事”按类别划分,包括处理与过去的联结、平衡自主与依赖他人、应对失落和活在当下几个部分。通过老人吐露的心声,为养老院日常护理照料提供服务指引。

1.处理与过去的联结

绝大多数的被访者都参与了自己入住养老院的决定,而且是得到本人的同意之后,家人才将其送入养老院。访谈发现,伴随着健康状况恶化而日益增加的照顾需求,是迫使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院的最重要因素。在老年人入住之前,有家人照顾的,也有选择雇佣保姆的,但在出现种种难题和困境之后,最终选择入住养老院。

尽管是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入住养老院,但入住后老年人仍尝试保持与过去的家的联结。对老年人而言,养老院并不是家,有家在会让他们安心。对于新入住的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

让孩子带着回家看了看,归置归置东西。看女儿把家里收拾得挺干净,心里挺高兴。(Y)
而对于失去原来的家的老年人而言,生活似乎也失去了希望:家(房子)卖了,东西没了,过一天算一天。(H)

受访老年人即便知晓售卖原来的住房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但也不倾向于卖房,而是更愿意出租房子。

他们在谈到原来的家时会充满感情,说起种的果树、邻居朋友会有留恋。对于他们来说,原来的住所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有感情的“家”的象征,所以他们更愿意保留原来的住处,哪怕是被闲置。另外,熟悉的社区里还有其大量的社会关系,这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原来的房子空着,也没有租出去……种了三棵树呢,每年结了大石榴给邻居们一分,大家都特别开心。那棵石榴树都十多年了呢!B)

老年人们对于过去的联结还表现在对一些旧有物品的珍惜上。他们会保留交往过的朋友的书籍画册、去世的老伴曾经用过的卫生棉、与家人的合影等等。他们会介绍这些物品的由来,这些是联结他们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要求统一管理的养老机构来说,这些是不美观的“杂物”,由此就会带来老年人和养老院工作人员的一些冲突。

有一天,四个人过来说要收拾东西,装了一大黑口袋(垃圾袋)。有很多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东西,别人不懂,被收拾扔掉了……自己想留着旗子、照片,留点纪念……还有妻子死前用过的棉球……都是不可能再有的东西……他们扔出去后,我就想到那里(垃圾箱)看能不能捡回来。(Q)

虽然老年人们对于重返家庭生活基本不抱希望,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留有退路的。在笔者问及老年人如何处置原来的住处时,大多老年人选择是出租;即使个别老年人将房子卖掉,在谈及“万一不想住养老院怎么办”时仍然说“自己还有地方”(Y)。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原有住处的保留也可以视为入住老年人的外在支持性因素,一定程度上对于其养老院生活的适应也有益处。住所的保留让老年人觉得自己还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现实压力面前还能保有一定的自主性,即使这个选项几乎不会被启用。

老年的连续理论认为,老年并非一个孤立的人生阶段,而是之前人生阶段的连续,老年人在变老的过程中并没有发展出全新的对待生活的方式,而是延续一生中所有的活动形态。老年人在能保持与以前的活动形态一致的成熟完整的人格时最为满意。这也是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仍然习惯用原有的模式来生活的原因。

入住以后,虽然老年人难以保持过去的生活形态,但这些物品似乎提供了一个与过去的联结。人生回顾理论认为老年人常回顾往事,那些联结过去的愉快往事,对于老年人自我调节、适应养老院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平衡自主与依赖他人

已有研究发现,入住养老机构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份认同。转换居所会带来个人生活的改变,如果要获得较高的适应水平,其代价是个人角色或身份的根本性改变。受访老年人普遍谈到入住前生活比较独立,而入住后要学会依赖他人的协助。在这方面有的老年人转变得较为顺利,而有的老年人则难以接受。

受访者谈到较多的入住后的感受是减轻了原来在家里生活时的日常压力。他们很快适应了由他人协助的生活。特别是生活照料方面的协助。

老伴去世后第一年我差点也跟她一起走了。我自己生活了五年,不大会做饭,主要在外边买了吃。来这儿好了,不用操心一天三顿饭。(Q)

原来在家里我不敢出门,怕他(老伴)自己待着出事。现在有事随时都能找到人帮忙,挺好的。(Y)

来到这里自己什么也不用做、不用管了。每天只管吃饭睡觉。(Z)

觉得自己一下子解放了!(Q)

也有的受访者发现要接受他人照顾自己有很大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服务”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衰老”甚至“无能”。

我和你说,我可不是个懒人。原来我都是自己收拾屋子的……可是现在走到哪里都需要推着这个小车,上厕所都离不了它……你看打个水都需要护工。(Z)

不习惯让人家帮忙,我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晚上上厕所不好意思喊别人帮忙,自己扶着(扶手)慢慢去。(W)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柳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商河南厚朴养老集团工作人员正在了解新入住长者的饮食情况图:万仁涛

与通常认为的刚刚入住的老年人会有较大的适应问题不同,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受访的新入住老年人大多没有诉说自己的不适应,反而会较多提及入住的好处。这或许是因为刚刚入住,家人亲朋大多会担心老年人不适应,会比较频繁地探视,院方也有新入住老年人的跟踪访视和服务,因此他们还未真正体会到”正常”的机构生活。

而入住时间较长的受访老年人,特别是体弱的高风险老年人,机构对他们的限制多,则会谈及因为失去自主性而遇到的困扰和不适应:

这里就像监狱一样,限制你的自由。我知道是为了我好,怕我出事,他们说我儿子不同意我出(养老院)去,我就不能出去。(H)

老年人对于失去掌控自己生活的自主性做了生动的描述:

幼儿园大班一自理(老年人),幼儿园中班一半自理(老年人),幼儿园小班一不能自理(老年人)。(Q)

访谈中老年人会特别提到自己自豪的往事,尤其是性格要强、工作能力突出的那些老年人。由于对自我价值肯定的需要和生活状况的突然改变,往往这些老年人最难接受养老院生活。

原来在居委会当主任、书记,成天组织活动,忙各种各样的事情。现在就是上午做做操,没什么意思。(B)

原来的生活中,老年人们往往都是独立生活的能人,而这正是他们入住养老院之后不再拥有的。规范、统一的机构生活和自主、个性生活之间有着矛盾。例如J老年人就提到自己原来也是上报纸的“劳模”,可是如今生活起居还需要别人的照顾;H说原来自己指挥别人干工作,可是现在自己做什么都由别人来规定。

而能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会让他们更乐享自己的生活。

入住后的生活也与原来截然不同,老年人许多原来的生活习惯在这里难以保持。比如,对于过惯了节俭生活的H老年人来说,一般过期的食品并不会及时扔掉,相反,他认为这还可以食用:

可是工作人员说都不说一声就给我把冰箱都清理了!我在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还告诉我,过期的食品就不能吃啦!我查了那是在常温下保存,哪有那么多规矩嘛!(H)

还是原来在家里自在些。(Y)

这些变化被入住老年人反复提及,说明老年人们还是非常重视自主性。可是外在环境的变化让他们难以保有原来的自主。

一些身体退行性的病变随着年纪的增加在不断加剧,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所以在访谈中老年人们也不断提到他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协助需要,往往这都是下降的身体功能导致的。当然,也有老年人对这些持有乐观的态度,这也体现出老年人对于老化的接受态度。

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要说过期的话,我也过期了,是不是也该被扔了?“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今年都九十了,你看都过期多久了。(H)

与此同时,并不接受自己的躯体功能退化、生活需要协助的想法也是存在的。

Y老年人在刚入住养老院的时候,每天早上还自己着手打扫房间、倒垃圾;Z老年人在起夜时认为自己可以独自完成,没有按铃寻求帮助而再次摔倒,结果导致骨折,被迫卧床治疗。这种矛盾突出地体现了入住养老院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他们需要在自主性与被照顾之间找到平衡。而这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笔者访谈的养老院中,老年人在适应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因为机构的规章制度而觉得自主性受限制的情况,这使得即使是在养老院生活比较久的老年人仍然面临适应上的困难。

3.应对失落

入住养老院并不一定能化解老年人原来居家生活时遇到的难题,甚至可能会遭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所带来的丧失,这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困扰,使入住后的适应变得曲折,甚至漫长。

L老人在入住养老院后摔倒并住院,这件事情对她的影响很大。失去原有的熟悉的家庭生活又叠加上健康状况的急转宜下,给她适应养老院的生活蒙上了阴影。养老院的社会工作者介绍,她回来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下降许多,而且在与其他老年人聊天时,总是会说到“有什么意思在这里”等类似的话,整个人显得很消极,这在她住院之前是没有的。

Z老人和老伴入住养老院后的第二天,老伴即感冒住院,这让他情绪低落。原本想着虽然住了养老院,但还有个作伴的。但现在陪伴也失去了。他担心老伴可能会病情加重,再也回不来了,自己甚至不能跟她见最后一面。这一丧失让他很悲观:

如果她走了,我也活不了了。(Z)

H是一个活跃老人,尽管年近九十,依然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具活动,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然而,一次意外跌倒使他不得不住院治疗。出院后他开始使用手杖行走。他需要重新适应因身体功能丧失而带来的新的限制。他说工作人员和周围的人都提醒他不能大意,他自己也觉得要谨慎一些,调整自己:

不能给人家添麻烦。(H)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体弱多病,随着入住时间的增加,疾病和意外事故带来的丧失使他们面临持续的挑战,需要不断调整适应。

访谈中发现,时间推移有可能会带来新的需要适应的“事件”,顺利地度过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具体在养老院中,可能影响到老年人适应的突发重大事件会有如下几类:亲友去世等家庭变故;自身活动能力突然下降(比如L老人的摔倒住院);对养老院有限环境的厌倦等。

4.活在当下

受访老年人对于是否会在养老院一直生活下去并不是很确定。有的是源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不知道未来是否有能力负担养老院生活的费用。有的受困于老年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确定是否要换个机构。也有的没有想好是否在机构终老。这种不确定性使老年人在适应机构生活时采取的态度大多是活在当下。

在谈论到未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被访老年人都回应寥寥,他们更多的是喜欢谈论当下的生活。虽然养老院并不是他们期望的最后的生活居所,但绝大多数老年人也认为自己将在养老院度过余生。H老人在谈到这作题时说到:

我和孩子们说:现在看不看我无所谓,也不用让我住这好养老院,给我买0.3平米的小房子(墓地)就行。哈哈哈!(H)

现在能自理,住三层;以后(身体)差点了,住到二层去;不能动了,直接推到一层去。哪天不行了,直接送到医院,前门进,后门出,这一辈子就完了!(E)

入住养老院这_事件往往意味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但是在谈及死亡或后事安排这些事情,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会说“没想太多”或者是顾左右而言他,极个别的老年人可以轻松谈论这个话题,并且表示“都安排好了”(E)。

我觉得现在考虑的就是现在。他(指老伴)能维持住现在的状态就好。(Y)

原来就和他们(儿子)谈过这个问题(指住养老院),他们都同意。两个住的房子还是我的呢!(自己)兜里有钱,我说了算!后事也都安排好了!(E)

这也体现出对于未来的状况,老年人们普遍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这不仅包括人生最后阶段的生活,也包括生命最后一刻的安排及后事。这一问题,事实上关乎他们如何来协调人生最后阶段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影响着他们对当下的适应。当然,这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的、社会的因素,需要未来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探讨。

-02-

如何协助老人尽快适应养老院的生活?

一般来说,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需要度过一个适应期,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的变化。这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异常用心做好服务,让老人度过这个心态波动期。

1.协助老人熟悉环境,鼓励人际交往

除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要带领老人熟悉养老院的生活环境外,养老院也可以建议老人子女常来养老院,带着父母一起熟悉机构各个地方,包括周边环境。和他们一起散步,同他们一起用餐。让父母感受到子女也喜欢他现在住的地方。

另外,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可以陪同老人热情地和同房间或同餐桌吃饭或隔壁房间的老人亲切交流,帮助老人结识新朋友。如果涉及同住长辈的入住矛盾,就需要及时沟通协调换房间。

2.关注老人精神健康

根据实地调查和大量文献,心态乐观开朗,精神状态饱满的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在养老院适应得更好。而精神状态消极的老人习惯考虑事物消极的一面,往往很难适应新环境,也很难对生活感到满意。

对于新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到倾听。不管是自理的老人,还是失能、失智老人,都想要获得关注,获得归属感。听听老人的心声,比如老人入住前后的生活、经历、居住、喜好、人际等情况,以及老人对其生活的满意度等,从这些方面可以较快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以及老人自己的独特性,包括敏感话题等,为往后的心理维护和预防打下基础。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老人入住前及入住后都要持续的对老人心理状况进行跟踪走访,力求让老人入住舒心家属放心。此外,倾听本身就是一个帮助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有时老人通过一番絮絮叨叨的述说之后,心情就变好了。

图:河南厚朴养老集团在周口市淮阳区运营管理的五彩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同长者就餐,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得生活环境。图源:万仁涛

3.增加娱乐活动

调查发现,愿意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的老人在养老院适应得更好。大部分老人不愿意参加文体活动可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组织和引导。为了调动老人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养老院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娱乐、游戏活动,比如棋牌类活动、举办各种运动保健活动和知识讲座、组织短途的踏青和旅游等,提高老人居住在养老院的趣味性,让老人在各类活动中找到生活的乐趣,重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4.促进老人和家人互动

调查发现,经常受到家人亲戚探望的养老院老人生活适应水平更高。家人的关怀与爱对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养老院可以经常组织老人的家人来养老院陪伴老人,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促进老人和家人亲戚的互动,从而增进他们的感情。对于与家人亲戚关系不太融洽的老人,可以考虑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工的介入来改善关系。对于孤寡的老人,也可以组织志愿者进行探望。有了家人亲戚的关怀与爱,老人一定能更好地适应养老院生活。

多调动家庭别的成员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平时没事儿多跑几趟,把手头做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琐事多和他们诉说,有时候还要装作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节假日尤其需要所有家庭成员一起和长辈闲聊、进餐,或者陪他们参加曾经喜欢的活动(比如以前一家人喜欢打牌搓麻将,在养老院也可以来一局)。让父母心里放心,入住养老院只是换一种生活方式,他的亲人们依然很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让父母安然放心的在养老院度过晚年。

5.提高养老院工作人员的素质

实地调查中发现,养老院的护工多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务农妇女或下岗女工,这样的护工是没有办法满足老人日常照顾的需求的。养老院应该适度提高工作人员招聘门槛,选取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负责老人的日常护理。同时,对于体系内的员工也要定时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最后,养老院还应设置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以保障老人能在养老院快速适应。

6.改善老人的日常饮食

饮食对老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日常饮食搭配不够好,老人在养老院就很容易有营养不良的现象。在调查中笔者观察了部分养老院老人的饮食情况,发现老人的饭食大多用料便宜寡淡,没有充分考虑老人的营养问题。养老院应该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对老人们日常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关注每个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避免忌食的食物,帮助老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个别无法自己进食的老人,也要安排人手帮助进食。

养老行业最佳学习资料!全场超低折扣大促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