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社日关路作》:时间都去哪了?

 墙头草说 2022-08-28 发布于山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有限的光阴似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只好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社日关路作》一诗中就表达了类似的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

“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傍晚时分行走在函谷关附近的道路上;正值凉风习习的秋社天气。诗人开篇点明时间地点,照应题目。诗人花了很长时间,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在黄昏时分到达了函谷关。眼看日色渐晚,前路漫漫,诗人只好暂时在驿站中歇宿。渐浓的暮色使这座千年雄关更显威严,凉风吹过,带来远处百姓们庆祝秋社的喧腾声,可是,诗人却感受不到丰收的喜悦,他所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惆怅。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青灰的山岩间新近有燕子栖息;入秋后树叶变红的林木间几乎听不到蝉鸣。诗人站在驿站的楼台上,向远方眺望,他发现有几只燕子栖息在了远处青灰色的山岩间,推想它们也许和自己一样,也是暂时歇宿的旅人,等天亮以后,燕子继续向南,诗人继续向前。诗人看到,山上的林木经秋之后,树叶大都变成了红色,侧耳细听,很难听到夏日那喧闹的蝉声了,这些物候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人们,时间正在悄然流逝。
“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前”,我满怀愁绪立在驿站的楼台之上;厌恶前方记录里程的土墩。在这一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开始写自己的感受。他作为一个旅人,目睹函谷关一带的萧疏凄冷的黄昏秋景图,百感交集,愁绪满怀。于是,他眺望苍茫的天地,希望能找到出路,可是,摆在面前的,只有漫漫长路,不知还要再增多少羁旅愁怀,才能抵达目的地。想到这里,他不禁厌恶起记录道路里程的官了。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我为寂寞冷落的秋日情怀所苦;因为我已逐渐步入了老年。在萧条凄冷的秋日里,诗人感到愁苦。这些愁苦,一方面来自于羁旅漂泊;另一方面来自于时光流逝。然而,诗人却不得不再出发,也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于是,他深感无力。更让人愁苦的是,诗人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人生也已步入了秋天,并且终将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老,旧日的愁绪还未排遣,新的惆怅又压到了心头。
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是秋社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和庆贺活动,以庆祝丰收。然而,诗人的情绪却没有和人们在一个频道上,这是因为在这个秋天,他所感受到的只有无奈,前路漫漫,时光匆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就好了。面对这一切,诗人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