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不补,等于白过!增强免疫力,用好2碗“补气汤”

 woainijingzhi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处暑已经过了,也就是说,暑气会逐渐消散,夏季会真正地走向尾声。经过一个夏季,孩子身体里的'气’会被耗损不少,古人说的'一夏无病三分虚’,其中以'气虚’是最突出的。按照我多年来的经验,入秋以后,孩子会变得'多事’,儿科门诊也会非常忙。所以,夏秋交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家长要好好地帮孩子补一补,而重点要补的就是'气’。

“气”是什么?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础的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简单来说,气就是人体的功能。那要怎么理解“虚”?“虚”,实际上就是不足、少。“气虚”,也就是人体的“气”少了,“气不足”、气的功能不足。

《素问·三部九候论》曰:“虚则补之”,气虚了,自然就是要补气!尤其是在夏秋交接期,家长更要及时地帮孩子补,气足了,身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就会变强。入冬后,孩子的抵抗力变强,自然会少生病,一些过敏性疾病也会减少复发。生病少了,进补的机会也会跟着变多,孩子就会长得更壮实。

 

夏无病三分虚,气虚最突出

古人有云:“一夏无病三分虚”,意思是经过暑热的夏季以及长夏,人们即使没病没痛,身体也会觉得很“虚”。这里的“虚”其实就是身体里的气被耗损了。

● 气随汗泄

夏季天气炎热,孩子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旺盛,在户外活动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汗流浃背。尤其是今年的暑假比往年都要热,经常出现40度以上的高温,孩子出汗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血是气的载体,出汗过多,就会耗血,血被消耗过多,就会导致气的流失。《黄帝内经》中更是说到:“汗者精气也”,所以,中医讲“气随汗泄”就是这样的道理,出汗过多,人体内的阳气就会跟着跑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气虚。

● 寒邪伤气

今天夏季出奇地炎热,为了避暑,不少家长会让孩子长时间地吹空调、吃雪糕、喝冷饮。寒属于阴邪,最伤脾阳。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阳受损,则生化无力,气的能量源没有了,孩子自然会气虚。而且,空调、雪糕、冷饮等等都是“人造”的寒邪,会比大自然的寒邪更加地凶猛,孩子的脾受到的损害就会更大。

● 病邪耗气

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对今年的流感季有印象。今年夏季流感肆虐,很多孩子都中招了,在流感期间,孩子会持续高烧,而一些本就脾虚肺虚的孩子在退烧后还会咳嗽,甚至迁延难愈。中医讲,病邪是最耗正气的,加上天气炎热,孩子出汗又多,这样下来,气就更虚了。

 

气虚不及时补,孩子的体质就会变差

临床上,90%的孩子都是气虚质的。也就是说,孩子本来就是气虚的,加上一整个夏季的消耗,就会虚上加虚。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帮孩子调补,否则对体质的损伤是很大的:

气虚了,脏腑的推动力就会减弱,无法有效地促进津液的运行,孩子就会无精打采,总是觉得很累,走两步就要大人抱,这些孩子的舌质都会很淡,脸色也会发青发白。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总是叹气、“善太息”的情况。

气虚了,身体的温煦功能不足,孩子就会更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季,无论穿多少衣服,手脚都是冰冷的。此外,肌表的防御能力下降,风、寒、热等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到了寒冷的深秋和冬季,孩子就会频繁地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甚至肺炎,一些过敏性疾病如鼻炎都会容易发作。临床上,我看到的一些“复感儿”,反复感冒生病的孩子,气虚的特点都特别明显。

气虚了,固摄功能也会变弱,体内的津液会由于气虚、肌表不固而丢失,不断地往外排泄。孩子就会出现白天汗多,动一动就出很多汗的情况。严重的话,还会自汗,也就是孩子哪怕坐着不动,也会不停地冒汗。

气虚了,身体对水液的蒸腾气化能力降低,水液不化,气的推动能力又变差,水液就会停滞成痰饮,孩子的湿气就会很重。一旦演变成痰湿体质,出现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夏秋换季,补气用好2大食材

“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也就是说,孩子的气血是不充盛的、幼稚的、不完善的,而一辈子体质的好坏,都是在小时候决定的。因此,家长帮孩子补气,更是越早越好,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在夏秋换季具体要怎么补?家长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去做:

● 控制消化,减少积食,以通为补

补的前提是体内要“通畅”。打个比方,孩子的身体就像一个容器,由于饮食习惯、环境、情志等原因会产生各种瘀堵,水谷精微、津液、气血都无法顺利到达五脏六腑。如果不祛除瘀堵,无论吃什么都很难吸收,怎么补都补不进去。所以,补气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清除身体的各种垃圾,把垃圾排出了,才会接纳新的能量,这就是我经常强调的“以通为补”。

孩子“脾常不足”,常见的“淤堵”就是积食。家长每天都要坚持用“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的消化状态,如果舌苔、口气、大便、睡眠之中有一个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表示他积食了,要及时给他喝新三星汤,配合素食,消食导滞。日常保健也要每周安排一次新三星汤,预防积食。

● 用好2大补气食材:太子参、五指毛桃

临床上,帮孩子补气,我一般会用太子参,在我的《儿童食疗大全》当中,有很多食疗都有用到太子参。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可见古人一早发现它对孩子的助益和适宜。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它补而不燥,能达到益气而不升提、生津且不助湿、扶正又不恋邪、补虚且不峻猛的效果。

太子参可以用在药膳,或与粳米一起煲粥,也可泡茶、煲汤。平时脾胃虚寒、手脚冰冷、易腹泻、怕冷、脸色发青发白的孩子,在消化好、无病痛的时候,可以每周安排1~2次健脾养胃方,健脾补气,增强体质。

 

健脾养胃方

材料:白术15克,山药10克,谷芽5克,陈皮1克,太子参5克

功效:全方消补结合,既能健脾消食,燥湿利水,又能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宜忌:

◆ 适用于体弱、易患病、面色差、胃口差的孩子。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平时虚不受补、容易上火的孩子,如果担心用太子参会容易上火,可以改用五指毛桃来补气。五指毛桃性平、微温,味甘,归脾经,能健脾补肺,行气利湿,它又叫南芪,具有补气的作用,其效果不亚于黄芪。五指毛桃既没有黄芪的升提之气,可以避免孩子阳气过度升发,出现上火的症状,它性味平和,补气不会太峻猛,容易补得进去。另一方面,五指毛桃有祛湿的功效,夏季、台风季湿气重,孩子的脾胃受累,适当吃点五指毛桃祛湿。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可以每周安排1~2次的五指毛桃瘦肉汤。

 

五指毛桃瘦肉汤

材料:五指毛桃15克,瘦肉50克,蜜枣1枚

做法:

1. 瘦肉切块,焯水;

2. 五指毛桃、蜜枣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

3.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30~40分钟;

4. 加入适量盐调味,晾温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

宜忌: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补气的根本是健脾

脾乃后天之本,又是气血生化之源。孩子吃进去的补气食疗需要靠脾的运化吸收,而且脾更是气的生化源头,脾胃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孩子气就会更足。因此,补气的根本就是健脾。

家长可以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每周安排2~3天的新四神汤,每天1~2次。新四神汤由山药、芡实、白扁豆、南杏仁和少量的银耳组成,山药、芡实、白扁豆能健脾祛湿,山药、南杏仁能补肺,南杏仁、银耳又能润燥、润肠、通便,这些食药材搭配起来能起到健脾祛湿、润燥补肺、润肠通便的功效。

接下来,气候会越来越干燥,燥邪伤肺,肺司呼吸,孩子很容易就会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复发,给孩子喝新四神汤,还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