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思丨为什么要每天更新专栏文章?

 景夜思 2022-08-28 发布于安徽
文丨周景,图丨pexels.com

01

读吴军老师的《见识》这本书,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在“得到”开设专栏时,虽然根据和读者的合同一周更新5次就够了,但是我会天天更新内容,这样便于读者习惯每天在固定时间来阅读这个专栏。否则,有时更新,有时没有,大家就会觉得结果不可预期,不会每天一定要来,每天关注的习惯就养不成。一年的运营结果表明,《硅谷来信》专栏每篇来信的订户阅读比例非常高……

每次看到这段文字,我都羞愧难当,毕竟作为一个经常断更的公众号作者,很难保证每天甚至是每周更新。

因为写作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般需要用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写出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需要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去修改、排版、发布,这还没有计算为了写作而花费在读书、查询资料上的时间。总之,写完一篇靠谱的公众号文章,前前后后预计需要5个小时。

即使熬过了新手期,效率翻倍,也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从吃完晚饭基本上就要熬到洗洗睡的时间。比耗费时间更要命的是,这几个小时的投入几乎没有什么收益。

因此,很多公众号作者直接弃号了,选择去短视频领域碰碰运气,或者把空闲时间释放出来,做点其他事情,陪伴家人、结交朋友、散散步、看看电视,搞点其他兴趣爱好。

当然,还有一批高质量的作者依然在保持持续的写作热情。我特别喜欢的一位作者——公众号“辉哥奇谭”的张辉老师,他就是长期日更,在《人生护城河》这本书里,他分享了自己写作的经历:

在2017年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我碰巧在一个小长假连续写了三篇,当我写第四篇的时候就在想,何不立个“flag”——连续日更100天?这次日更计划不仅改变了我的写作习惯,更改变了我的人生。

那次日更的起点是我在职场最辛苦、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每天早晨爬起来要在7点多赶到20千米之外的公司,每天晚上10点多到家之后,还要处理工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依然利用极为有限的个人时间,坚持写作。

后来,他在2018年元旦开始继续日更挑战,连续日更365天。到现在为止,他的公众号文章每天早上7点准时发布,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看,没有哪一天他偷懒停更了。

保持长期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呢?无非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例如读书思考、观影感受、工作总结、生活见闻、友人对谈、读者答疑等等。

很多碎片化的小智慧,如果不通过写作加以梳理,就很容易从时光的缝隙中溜走,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遇。

02

吴军老师能长期坚持写作,除了愿意分享的精神、高度自律的态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专栏是付费的,因此有这样的动力或者说义务去持续更新。

吴军在《硅谷来信》第一季的发刊词里提到:

去年(2015年)年初,曾经试图每天在新浪微博上写一篇博文,介绍一项发明,这就是《发明365》系列。我在坚持了四个月后,就有点坚持不下去了,工作一忙就暂时把那个系列的写作放到了一边。在断断续续又写了三个月之后,终于写不下去了,这个系列也就中断了。

内驱力非常重要,但是缺少外部激励的事情,很容易被排在个人优先级列表的末端,从而无法开始,或者开始后无法完成。

以前有朋友问,写公众号肯定能赚点外快吧?不然你干嘛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上面呢?

其实,如果要说收益,基本上只有头部大号才能有不错的收益,业余作者基本上就是图个欢乐,能够记录自己的思考,帮助一些读者,给到别人一些启发。

友人不死心,问到底每天能收入多少钱?我被问得烦了,就告诉他,可以每天请你喝一瓶农夫山泉。

友人撇撇嘴,那还写个啥?没意思。

的确是这样,前段时间有个学生给我留言说:“老师,我以前是替辅导员运营个人公众号才关注到你的,我辅导员的号早就停了,你还在坚持自己写作,真不容易。”

其实,这位同学不知道,我也想过100次放弃。

友人觉得写作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我没告诉他的是,我拒绝了几十个商务合作,因为我无法确认那些推广的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真对读者有价值。以前有一个英语学习的推广联系到我,我自己先申请试用了下,觉得不太好用,没有广告的效果好,就拒绝了。除非是真正有价值、值得推荐的产品(例如一些精品课程、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等),否则自己并不想发布太多推广,伤害读者阅读体验。

如果从经济上考量,写作完全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但是,友人不知道的是,被读者需要的感觉,非常美好。

因为很多大学生,刚工作没几年的职场新人,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向谁咨询。一方面他们平时学习的渠道比较少,也不好意思问身边的亲友;另一方面,还没有掌握利用互联网资源找答案的方法。于是在公众号里巧遇,便把问题丢给了我。

很多问题,我也没有经验,不知道答案,只能给予一些安慰和鼓励。可能很多提问的读者,无非也就是需要一些安慰,因为困难有时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困难也会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而变得更加简单,但是在茫然四顾无人问的时刻,有个地方可以倾诉,实在是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大多数时候,这个公众号以及我本人的角色就是一根临时稻草,或寻求解决方案,或寻求心理安慰,又或者只是找个可以倾诉、吐槽的树洞。

03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常常有不耐烦的时候,特别是有的读者没有掌握基本的沟通礼仪,没头没脑地发一堆语音条,或者几个字几个字地发闲聊,我就只好忽略,或者提醒对方把问题一次性写清楚发给我,然后抽时间再一次性回复。为此,我还专门写过文章,如何在微信上优雅地向他人提问,可见我当时烦躁的情绪。

结果,有三分之一的人再也没有麻烦我。这既让我高兴,免去了过多的答疑负担,又让我感到担忧,有不少人知道自己遇到了问题,但是连梳理问题的耐心都没有,很容易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最后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就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处理。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处于困境之中,但是思考问题、梳理问题、请教别人、解决问题这些过程都很麻烦,还不如先忽略,这样就可以掩耳盗铃,假装自己看不见问题,问题也看不见自己。

困惑是写作的理由,但写得久了,这个理由便渐渐退去,前一段的写作成了后一段写作的理由。有人看,我就写给读者;没有人看,我就写给自己。

畅销书《重来》的作者说过,如果你面试了几个候选人,他们都非常不错,但最终你只能留一个入职,那么选哪个? 答案是“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你要招的是营销人员、推销员、设计师还是程序员,无论是谁,他们的写作技巧都会对工作有所助益。

在这里我并不是鼓励你去写作,而是要在变化无常的生活里,给自己一个确定性,不论是发展一个兴趣爱好,还是持续地做一件事情。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做一个确定性的动作,能够缓解我们焦虑的情绪。

我在手机里截图了一些读者留言表达感谢的话,是这些话激励我继续写作,没有这些读者的鼓励和推荐,我是坚持不到今天的。

写作这件事,刚开始也许是为了别人,但最终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推荐书单】

《见识》这本书我推荐给很多朋友,自己也买了两本,一本放在家中书桌上,时不时翻翻;一本放在办公室,每天早上在办公室随手翻阅一会儿。

《人生护城河》这本书我曾经在高铁上一次性读完,很受益,同样推荐给读者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