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石延峰:时光不老,翰墨悠长——致赤峰读书会

 渭南文坛 2022-08-29 发布于陕西

作者

他山石,本名石延峰。塞外赤峰人,寄居于姑苏。酷爱文学、摄影、旅游、徒步,静安于尘世用文字记录生活,在漫漫旅途中书写心路历程。《渭南文坛》特约作者,《中国都市文学社》江苏社社长

作者/他山石 主播/宁静致远
点喇叭、边收听、边阅读

《赤峰读书会》走过了五年历程,已于2022年5月解散,但人们对读书的渴求对知识的探索永不停歇。时光清浅,愿你我在文字里,相见不晚。举起火把,把阅读之光长久点燃。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重新遇见。——题记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读好书,就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使我们心旷神怡;读好书,就像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使我们领悟到快乐的真谛。

偶然,通过家乡文学平台与赤峰读书会的卢会长(默涵)结识,她带我走进了《赤峰读书会》,让我在这里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在这里阅读了很多名篇佳作,大家在这里分享着读书之乐在这里传播着家乡文明历程。“因书而聚、志趣相投、读书互助”也让我们有了跟许多高尚人谈话交流的机会。


通过读书会,让我们领略了塞外赤峰玉龙之乡的风采,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精神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和血液之中。赤峰墨玉龙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龙”。有龙须有水,在赤峰境内有两条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其水哺育了其流域内的各族人民,被誉为赤峰的“母亲河”。两河流域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创造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就曾生活在这里


通过读书会,让我们领略了蒙元文化契丹故里的文化源远流长,神秘的木叶山,青牛白马传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萨满宗教祭祀仪式的宏大场景和隔着岁月烟尘远去的契丹金戈铁马。留给我们的只有这山抹微云碧草连天,旷野风劲鹰击长空和守护着这段极遥极远的传说——草原文化。
草原民族建立草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与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流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时光不老翰墨悠长。《赤峰读书会》风雨五年历程,一路豪情一路歌,在默涵老师的组织下几十位轮值老师义务奉献,她带给了我们写与作,带给了我们书与读,带给了我们思与考。“愿好书照亮心灵”,相信赤峰读书会,会回来,继续照亮我们求知心灵……

编辑
闵盼龙,2012年至2015年就职《渭南日报》。现为《渭南青年网》内容总监、首席摄影。第二届“渭南网络好青年”,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渭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推荐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