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浪屿“看海”纪(游记散文) 易律夫撰

 易律夫 2022-08-29 发布于湖南

              鼓浪屿“看海”纪(游记散文)

       易律夫撰

久困山中的人,总想看海。海的碧蓝,海岸的宽狂,海浪的喧嚣,使人能顿生遐想激情的。但要看海,最好妙的地方,中国恐怕要数厦门鼓浪屿了。

厦门市在福建省南端,是全国改革开放初第一批特区,发展是很快的。她望东面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而金门、鼓浪屿是海峡相对的两个小岛屿。金门岛为败退台湾的国民党驻守,鼓浪屿则是共产党的招牌、门户。我为了看海而游逛的,就是鼓浪屿。

鼓浪屿的确不凡。

鼓浪屿现为福建厦门市所辖,是颇有名气的。除了是特区外,主要是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厦门大学所在地。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爱国恋家乡,饬巨资捐建了厦门大学,还在厦门一域构建模范区,亲自赐名“集美”。从“集美”字面上看,就知道厦门的幽郁闲适了。

记得第一次到厦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年方弱冠的本人应邀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究讨论会议,地点在厦门大学。由于在大学时,就专注于理论时事,还常在小报上发一些“豆腐块”文章,可能是因此也有了点小名气的缘故,竟忝列全国级专家名儒荟萃的学术年会,自感受宠若惊。短暂的几天,从名家大儒那里长了见识,的确学了不少东西,感慨至今。但予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厦门的风景,厦门人的热情,尤其是畅游鼓浪屿,完了我梦寐以求的看海夙愿。

鼓浪屿的景,完全可以用“美”“爽”字来概括。四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芳草萋萋,白雾茫茫;岸芷汀兰,鹭飞草长。而鼓浪屿的海景,更是看不够的。海势泛远,风吹浪涌;游船翩翩,游人如织。真个是:天蓝蓝,海蓝蓝。

我乘大会午休间隙,与参会的北京刘教授、陕西张教授等会友一道,携着自备的“海鸥”相机,登游了鼓浪屿。

凡到鼓浪屿,是要过海的。我们先是在轮渡处,等了不到二十几分钟,就乘海轮离开了厦门本埠。时值初夏,一阵阵温湿的海风,把我们送到了对岸鼓浪屿码头。码头很是热闹,摆摊卖饮料的熙熙攘攘,生意十分的红火。冰棒,冰淇淋,汉堡包,海产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十分方便。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景象啊!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多待,就向鼓浪屿最高处“日光岩”登去。这次爬“日光岩”的游人竟然并不多,虽然路径窄石级多,我们还是轻松地便上了岩顶旁。岩顶是并不宽的,岩顶的某一处,书写着“日光岩”三个大字。字体虽然不怎么显眼,但登临高处,眺望着海平面,感觉却是爽然异常。

我们在岩顶处歇了歇,望了望岩顶下海景,一边摆弄着相机,准备应景拍照。这时,岩顶不时一阵凉风,很是恰意。近望沙滩,平漠静谧;眺望海面,海水蓝碧。而不时飞越天空的海鸟,咿咿呀呀的,最后又在沙滩林边嬉戏。好一派南国海景!

在日光岩上,我们几个人一起摄了彩照,我携帮年岁较大的张教授先拍了几张,拍了照后,自己也拍了几张,以资纪念。大概是当时如日中天、光线甚好的缘故吧,后来洗出来的照片,效果极佳。

照完像后,我们又欣赏了一会儿海的风景。海景依然,而游船似乎多了起来。在晴空蓝天下,景致明媚,远近清晰如镜。就连平常从这里都很少窥见的厦门对金门的“炮台遗址”轮廓,也似乎可以一睹它缥缈依稀的尊容。我眺望着“炮台遗址”,心潮澎湃,思绪连绵:祈愿远在那方的台湾同胞,早日回归祖国。我想,会的,总有一天,台湾终会回归祖国大陆的。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日光岩,离开了鼓浪屿。

记得那天的晚餐,在厦大博学楼,是大会会务组为我们摆的丰盛的迎客宴席,满桌鸡鸭鱼肉,海鲜珍肴。宴席上,杯盏交筹,热闹非凡;宾主燕仪,温文尔雅。这时,厅堂正播放着的音像片,响起了我国当时著名歌唱家关牧村的女中音:“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旋起波浪…我遥望啊,美丽的台湾岛。”我们大家聆听着,聆听着,很是恰意可人。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刚游完了鼓浪屿海景的参会者,更是浮想联翩,感觉至美。而我在此时,不经意地看了北京刘教授一眼,只见刘教授微醺似醉,正陶醉其中,还不自觉地张大了他高翘的胡须嘴巴,念念有词的。

厦门市真美,鼓浪屿更美!

就完盛宴,趁天幕未暗,我们又游赏了著名的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地处厦大校门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岗上,出校门不几步就到了。一进寺域,顿觉禅韵浓郁,心境似生悟透感。寺周树高林密,草盛卉丽,环境极为幽雅。而寺内庙堂纮大,绿碧翠瓦,红灿柱梁,画梁雕栋,别具特色。仅此就看得我们流连忘返,如醉如痴的了。寺里的和尚尼姑,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行为颇为规范。听说这个寺里的方丈主持,在中国佛教界很有威望,亨受处级干部待遇呢。但天公不作美,方丈到鼓浪屿布化去了。我们欲问禅不果,只好悻悻地下山回厦大招待所了。

第二天,我就赶回单位。因为工作忙,不能在路上多耽搁,连夜与张教授等,坐海轮直往广州市,以便尽快搭乘火车奔凤凰县。

在一天一夜的海轮上,我又一次领略了海的风景。临夜的海,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巨大的海轮竟几次被海浪摇晃得上下起伏,东倒西歪。客轮上有人不断呕吐,狼狈不堪,忙着吃准备好的晕船药。直到第二天早上,情况方完全稳定。只见曦日微红,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了。真是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在快近香港海域时,有好事者从轮窗口,用小长绳套个小盒,弄了一小盒海水上来。大家争着试海水味,忙忙碌碌,连说“真咸”。有人让我也试试,说是亲近海的好见证。我也就试了一口,果然咸涩无比,比盐味是差多了的。

客轮经过深圳蛇口、香港海域,驶进珠江口,沿途所见“五羊城”风物人情,果是新鲜。而使我惊奇的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见证物----黄埔军校旧址,远远可见。轮船不久就进了广州市区,抵达广州码头。我们便下了岸,下榻在原广州军区空军某部招待所。稍事休息,尔后就先到著名的广州火车站购买了回程火车票。由于时间有限,也没有在广州玩什么。仅就近选游“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越秀公园,中山大学校园等。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部队招待所的那顿早餐,仅购五角人民币票单,便有不少可食用的新鲜早点,任你放开肚量,饕餮一顿,很是价廉物美,只是就餐者不能擅自打包带离餐厅。细数早点品种有:大盘小盘的白面馒头、肉菜包子、小笼包、烤大饼、饼干和众多小碟盛着的各式甜点、牛肉香肠瘦猪肉条荤菜等,还有油饼、油条、面条、牛奶、豆浆等。餐食品种丰富,颇具特色。当时我心里就直犯疑,那里还有这么个地方,吃饭就像捡石头一样,简直是空耗国库。虽说保家卫国、打仗战争是要命的,多吃点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不能有浪费现象,钱物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所以,后来就不大喜欢进那些地方就餐了。

然而,我至今尚在怀念此次的游观经历,学了知识,广了视野,长了见识。更感叹厦门,感叹鼓浪屿的海景,美的爽,美的实在!


                                  海岸风景图(百度)

             (易律夫初撰于公元1985年8月15日农历乙丑秋旬,今略有改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