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级

 无风无雨kx247j 2022-08-29 发布于湖北

发生改变的,不仅是咱们社区村庄的外貌

——“共同缔造”的天门探索

9月14日傍晚,天门市蒋场镇永镇桥社区热闹起来,在外忙碌一天的人们陆续回家。

“玉秀,忙完了?有点事咱商量下。”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代昌禄掐着点来到三组居民刘玉秀家。

接过板凳,面对面坐下,代昌禄开门见山:“现在社区正在搞环境整治,你家面向进城的主干道,屋旁种菜既有交通安全隐患又不美观,清理一下比较好,你觉得呢?”

“不种菜也可以,但荒着容易长杂草,清理起来也麻烦。”

“这个你放心,社区会统一进行绿化,环境美了,你们住起来也更舒心不是?”

“是这个理。”刘玉秀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拉家常般的交谈中,一场可能的“矛盾”消弭于无形。

居民家中,屋前空地,大家面对面坐下来,大事小事一起议,这样形式简单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板凳会”,今年成为永镇桥社区一道“流动的风景”。

“'板凳会’拉近了社区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还解决了场地、人员局限等问题。”代昌禄说,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高涨,议起事来多了一份和谐,少了一些红脸。

目前,永镇桥社区环境整治项目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小游园场地平整了、堰塘变清了、埋设涵管了……一天一个新变化,让社区居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板凳会”上,居民抛出的不只是“操心事”“烦心事”,还常常贡献“金点子”。

今年,社区引进一路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说服居民将闲置农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社区集体收入也很可观。

“田块被分割成两块,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一天,合作社负责人找到代昌禄,诉说发展中的困难。原来,社区共流转600余亩农田给合作社,但有几户居民不愿意流转,10余亩农田横亘在这600余亩农田中间,合作社很是无奈。

当即,代昌禄组织社区干部和这几户居民召开“板凳会”,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我们年纪大了,又不用带孙子,种点地能打发点时间。”“自己种收入更高一些,我不愿流转土地。”

一片沉默之际,3组居民梅运珍站出来说话:“可以把我的田地跟那些愿意流转的对调一下。”此话一出,其他居民也纷纷应和:“我们也不想阻碍社区的发展,这个解决方案确实可以。”

最终,社区两委采纳了梅运珍的方案,目前,10余亩农田已基本调整到位。

黄潭镇七屋岭村

家门口的“共富基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陈飞 汪科达

游农庄、品美食、赏花卉……一到周末节假日,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村里游人如织,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七屋岭村始建于明朝初期,古称“七屋台”,这里风景秀美、生态良好,六百年人文历史厚重。

“之前,因为没有产业,大伙守着这块'宝地’过着穷日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雄感叹,近些年,村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变化从何而来?农村要想发展好,村民支持少不了。

“不拆,我留着还有用的。”今年,七屋岭村计划打造整村内外循环水系,施工要拆除七组村民张双喜家一处废弃的猪屋,8月底,村干部上门商量时,他态度坚决。

见此情形,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劝说。“沟渠整好了,以后防汛抗旱有保障。”“村庄环境美,孩子回来都乐意多待两天。”

“大家说的有道理。”慢慢地,张大爷态度有了转变。9月16日上午,他主动找到杨国雄,“拆猪屋留下了些砖石,你们拿去填路吧。”

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近几年,七屋岭村借助紧邻城区、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以知青农庄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业。

“要想吸引游客,村庄环境必须要提升。”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契机,七屋岭村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拆除棚屋、清挖堰塘、改造“小三园”,环境整治“战役”打响,村民们也有过观望、犹豫、不理解。为此,村里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村民余诗红平时早出晚归,房前屋后杂草横生、垃圾遍地。村干部专门来到他家,帮他搞大扫除。

看着村里一天天变美,余诗红心里过意不去了。后来,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前的垃圾。在余诗红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将自家房前屋后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

村民们还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树彻底铲除,栽种花草、果树,打造庭院小景点。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同住一村到同护一村。

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内容生动的文化墙,目之所及,村庄处处洋溢着温馨文明的气息。

如今,该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初具规模,带动农民既“卖风景”又“卖特产”,村民实实在在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彭市镇长江村

积分制激发“主人翁”意识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吴述明 张雪艳

初秋时节的长江村,四野无闲田,满眼皆丰收。

“现在路修好了,绿化也搞好了,村里越来越漂亮。”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左雄祥说。

长江村曾是全市软弱涣散重点整治村之一,沟渠里杂草丛生,垃圾成片,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村民常常投诉。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从房前屋后拆通透、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的实事小事做起,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长江村退休党支部书记左立凯介绍,刚开始推行人居环境整治时,难度很大,不少群众处于观望状态。

村干部一边发动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志愿者,进组入户逐家敲门讲政策,做宣传;一边带头扫马路,清杂物,转运积存垃圾……

干部带头干,党员主动干,村民从“不让整治”到“看着整治”再到“一起整治”,先后无偿拆除屋后旱厕、鸡棚、牛棚、杂屋等各类杂乱建筑物190余间,一齐动手转运垃圾杂物、疏洗加固河道沟渠、建设污水管网,一改村庄“脏乱差”的景象。

长江村5组的张德全是边缘户,主动提出将新修建完工的旱厕拆除,按照改厕治水模式修建小三格,并入污水管网。

发生改变的,不仅是村庄的面貌,更是群众共建共管的主人翁意识。

“我是村里今年第一块'清洁农户’奖牌获得者,这个牌子就是人的面子,贴在家门口大家都羡慕!”刚拿到“清洁农户”奖牌的村民左雄峰高兴地说。

长江村积极借鉴先进村居的工作方法,结合本村实际开展“清洁农户”评选活动。村“两委”班子、湾组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定期对村民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打分,并张榜公布,已评选上的定期进行复评,实行动态管理,不合格的按照村规民约进行批评教育。

同时,村里还设立文明 “红黑榜”,利用公示栏和微信群,“线上线下”表扬文明行为并曝光不文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文明乡风。

今年来,长江村在“清洁农户”评比基础上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兑换制”,对群众房前屋后整治情况进行量化评比,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垃圾、门前无乱堆乱放、主动参与村庄清洁日活动等均可加分,积满10分即可获得积分奖励。目前,有23户群众已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长江村党支部书记左俊峰介绍。

如今的长江村,平整的水泥路串联起田野与村庄;房前屋后焕然一新,绿树成荫;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已成为长江村群众便捷高效的办事窗口。

九真镇子文村

幸福食堂乐享好“食”光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吴述明

9月15日下午5时,天门市九真镇子文村,饭菜的诱人香味弥漫开来。

92岁的危腊枝拿起拐棍,和其他老人一起慢悠悠地踱到“幸福食堂”。宽敞的餐厅里,饭菜已经摆上桌:煎鱼块、笋衣烧肉、清炒包菜、丝瓜蛋汤。

“没想到还能在村里吃上食堂。”危婆婆笑着说。她平时一人独居,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做饭实在力不从心,以前只能“随便吃点”“简单对付”。

村里的“幸福食堂”是怎么建起来的?

村党支部书记章元发介绍,近几年,村里引进在外能人田四林返乡发展鲈鱼养殖、水果采摘等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60万元收入。

“发展成果应该由全体村民共享。”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村里相继拓宽刷黑通村公路3.2公里、建设休闲小游园3000平方米、改造“小三园”5000平方米、建成公益性墓地10亩……村容村貌大变样。

“村里留守老人多,70岁以上的就有115名,'吃什么’对他们来说是个大问题。”子文村“幸福食堂”负责人李新平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门儿清,去年9月,投资40多万元的“幸福食堂”建成运行。食堂提供一日两餐,村里专门聘请了一名厨师,每餐荤素搭配不少于4道菜。

有了“幸福食堂”,老人们的日子舒心多了,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表示,这样的好事他们愿意捐钱支持。

子文村从去年开始试点积分制管理,村民志愿参与村级公益和公共事务,可获得数额不等的积分,累积的积分则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在“幸福食堂”就餐等。来就餐的村民,70岁以上老人需积分2.5分,70岁以下人员需积分5分。

“你看村里到处干净整洁,但我们并没有专职保洁员,全靠村民自发管理维护,食堂所用的蔬菜都是大家一起种的。”李新平自豪地说。

沿着平坦舒适的柏油路在村里漫步,美观现代的文体广场、富有科技感的太阳能路灯、郁郁葱葱的树林、风景秀丽的小游园、设施齐全的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一一映入眼帘。

“闲暇时下棋打牌,或者健身、散步、跳广场舞,日子舒服着呢。”村民韩早二说,现在周围几个村的人都跑来子文村玩。

记者手记

“共”出内生动力

□ 张茜

天门的共同缔造探索,让我们看到在新的理念引导下,基层治理的新气象。

在基层,共同缔造要落到实处,需以激发内生动力为要务,需以共情为基础。

共情,就是了解群众心里想什么、盼什么,真心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共同的情感,才能催生同向奔赴。

美好家园怎么建,民意大如天。关键环节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汇聚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具体实施环节,不能干部干、群众看,要发动老百姓一起干,自己付出了汗水,参与后的成就感会来得更真切。同时,要共同维护建好的设施、改造好的环境、形成好的规则。幸福生活是人民群众自身的福祉,任何人来管都不如自己来管效果更好。

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落地。在实际中,也是能更好凝聚群众的关键一招。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验幸福生活的场景,这样,共同缔造就有了强大内生动力。

群众一旦被发动起来,力量是无穷的。共同缔造,当以发动群众为要。

天门以学促建打造宣传思想铁军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茜、通讯员熊文婷)“社会日新月异、理论更新迭代,新闻科要做好主题专题宣传、挖掘典型等工作,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永无止境。”在9月15日晚7点的学习例会上,天门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赵玉琴说。这期夜学主题是“我为打造模范政治机关做贡献”,市委宣传部各科室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4月来,天门市委宣传部大力开展模范政治机关创建活动,将创建工作融入日常,着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清朗型、纪律型的模范政治机关,打造宣传思想铁军。

目前,每周四的集中夜学已成常态。夜学采取个人自主学、交流分享学、邀请专家专题辅导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定期选派年轻机关干部到省委宣传部跟班学习,及时将跟班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将所学所得融入日常工作,切实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

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常喝理论墨水、常沾基层泥水、常流苦干汗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帮助纾困解难。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2个难题。

以学促建,效果初显。“年初,天门被确定为省级数字乡村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在全域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怎么建建成什么样都处于探索阶段,”天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边学边探索,在近期召开的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天门在会上交流发言。

“文明创建+”成就市民“幸福生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陈飞 喻光辉

9月中旬,在天门城区大街小巷,一群志愿者开展“趣捡跑”公益环保活动,鼓励人们在慢跑的同时随手捡拾垃圾,为市民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

今年来,天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文明创建+”品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文明创建+典型选树,凝聚榜样力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天门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营造出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天门指导各村(社区)对“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的简称)进行修订完善,各村(社区)成立“四会组织”,把倡导勤劳致富、爱护环境等文明行为、抵制“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陋习纳入其中,定期开展议事、劝导、评议等活动,持续提升农村精神面貌。

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以加强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建设一批诚信文化企业、诚信经营一条街、诚信文化宣传墙等,把诚信建设要求贯穿到文明创建活动中,使诚信成为全市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如今在天门,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天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天门共有9大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特色志愿服务分队1008支,共同编织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网”。

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众等群体,该市常态化开展“情暖福利院”“关爱留守儿童”等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需求登记12万户,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125件;每年投入200多万支持志愿服务项目,推出“爱心食堂”“童学堂”等20个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

坚持试点先行 共建美好家园

罗田县三里畈镇党委书记 徐应超202208

三里畈镇作为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所在地,抢抓机遇、先行先试,通过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实现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党建引领,厚植乡贤文化

五级联动树立“风向标”。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乡贤助力”,构建“镇党委-片区联合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把组织引领贯穿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全过程。镇党委主导,片区联合党委主抓,村支部主责,党小组主体,党员中心户主力,五级党组织责任明晰、任务明确、党员明白,构建了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

群众自治打造“桥头堡”。规范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打造群众谋事、议事、评事、决事平台,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罗家上垸村将本村能人、党员、明白人组成村民理事会,带领村民开展环境整治,7万元做了16万元的工程;新铺理事会完善财务公开制度、入股分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实行规范化管理。

能人带动当好“领头羊”。激发乡贤家乡情怀,发挥领头作用,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苍葭冲党员丁汗平退休后返乡共建美好家园,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湖北省十大乡贤等荣誉称号。牌石坳村解决多年道路难题,乡贤能人自发捐资11万余元。新铺村邀请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及武汉十几所高校的策划设计人员,与群众一起共谋共建,成为新村民新乡贤。

示范引领,坚持试点先行

以环境改造为切口,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商量办”。实行决策共谋,规矩群众定、点子群众出、规划群众议,征集环境整治等方面意见;实行环境共管,5名乡贤认领乡风文明等5个“管理岗”,引导村民提升主人翁意识,不断激活“村规民约”的共治力量,更好地实现公约管事;实行效果共评,村“五老协会”和“四点半学校”的“老小组合”组成评审团,对全村环境卫生情况定期评选、公示结果,并纳入积分超市,用行动换积分,用积分换实物。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变“少数人沾光”为“合作社创业”。苍葭冲坚持“一户一业”,成立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小作坊中的大产业”“大融合中的小典范”,采取“保底、保息、分红”模式,先后发展了进士油面小院、武举人酒坊、丁豆腐等8个小产业,实现年营业额近300万元,合作社盈利30多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分红1000多元。

以干中求助为路径,变“等政策等项目”为“先动手再伸手”。坚持不等不靠,主动求变,没有政策就创造条件争取政策,没有项目就先动手做起来为项目赢得机遇。苍葭冲乡贤丁汗平以“一根扫帚、一担箩筐、一把铲子”发动群众动手,将房前屋后扫干净、柴草杂物码整齐、猪圈旱厕拆顺畅、水沟清污修塘堰,实现了“雨天不走泥巴路、晚上走路不摸黑”,同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推动苍葭冲实现完美“蝶变”。

“五共”引领,积极拓深扩面

推动共同缔造意识入脑入心。开展不同层次会议集中学12次、专家授课学6次,组织百余人实地考察学,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出台全镇共同缔造工作方案,指引全镇共同缔造由点及面、全面铺开。

推动共同缔造实践分层分类。根据各村区位特点、现有基础,按照“示范型”“巩固型”“提升型”等3种类型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共打造“示范型”村落2个,打造“巩固型”村落21个,打造“提升型”村落45个,共同缔造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

推动共同缔造理念落细落实。以共同缔造活动为统筹和路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推动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收集问题清单1293条,梳理任务清单967条,公示效果清单823条,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募集爱心捐款25万余元设立激励基金,奖励共同缔造行动中涌现出的红星理事会、优秀乡贤及先进个人,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热情,切实把群众的实事依靠群众的力量办好,让群众心悦诚服。

党建引领共同缔造 五美共建幸福家园

英山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英山县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思路,以“五美红塆”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幸福家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领思想美 共铸理想信念

在301个村全面构建“行政村党组织-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织密共同缔造“一张网”,1.2万名农村党员主动带头亮相、发声管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的“传声筒”。

因地制宜建设集塆组议事、党群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红星之家”60余处,发挥“红星之家”阵地功能,开展政策宣讲2000余场次,受众面达8万人。推动小副食店、小理发店、小食堂、小农资网点、小快递代收点等公共资源向“红星之家”周边聚集,提供代办服务1.4万人次,逐步形成了以“红星之家”为主体的塆组“10分钟生活服务圈”。

引领环境美 共建美丽塆落

美好环境是幸福生活的保障。结合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组队服务,在2.8万个塆组建立由党员和热心群众组成的塆组整治“小管家”服务队3.2万支,长年累月在村塆开展卫生清洁服务。同时设立人居环境“红黑榜”,在村塆开展卫生评比,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引导村民发挥“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做到“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让党员队伍成为美丽塆组建设的主力军。

方家咀乡千斤坪村引导村民以家庭为单位,美化自家庭院,村民们纷纷就地取材,用竹木编栅栏、鹅卵石砌花坛、废弃锅碗瓢盆做花盆,建成一个个美丽庭院,点缀在绿水青山之中。

引领文化美 共育乡风文明

建立村民议事会、思想道德协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会、发展理事会和安全联防队等“五会一队”106支,完善村规民约1000余条。

充分发挥4000名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退役军人作用,依托塆组夜话、板凳课堂等载体,开展群众说事、百姓议事,兴办实事86件,处理矛盾纠纷300余个。在红星之家设立“小讲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金家铺镇龙潭河村依托思想道德协会,定期开展“成才榜”“功德榜”“创业榜”“贡献榜”“孝亲榜”等五榜评选,让乡风文明由村民共建,建设成果由村民共享。

引领产业美 共做发展之事

建立乡土人才库和后备力量库,组建乡贤工作站20个,培育“田秀才”“土专家”30名。开展产业党员结对帮扶活动200余场次,引导党员产业大户、致富能手、示范户、科技中心户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助发展产业。以塆组为平台,举办创业恳谈会、投资推介会50场次,邀请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和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2300人次,为回乡创业青年搭建平台。

鼓励党员发挥自身优势,在红星之家、产业基地建立“小直播”带货平台,组织20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直播带货。红山镇乌云山村建成200平方米的英山云雾茶直播基地,在基地通过抖音直播带货,销售云雾茶、麻花、手工油面等产品,总销售额达到20万元,为优质农副产品插上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引领先锋美 共带百家争先

常态化开展“五进塆组五到户”活动,引导党员树立“比学赶超”和推动发展的意识,争做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表率。

结合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实施党员挂牌亮户、党员联户、组队服务、积分争星等活动,引导党员争当服务群众的“小帮手”,做到“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事帮着干干,有事没事常去转转”。石头咀镇水口村20名党员组成曜阳养老志愿服务队,争当“小帮手”,开展“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长年活跃在街坊邻里,散播爱心,情暖乡村,形成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