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安时期,毛主席有一次通知留守兵团司令萧劲光到家中议事

 lixj1028 2022-08-29 发布于天津
延安时期,毛主席有一次通知留守兵团司令萧劲光到家中议事。萧劲光急忙赶到毛主席的窑洞,发现毛主席盖着被子,正襟危坐接待他。等他了解原委时,不仅潸然泪下,可又无可奈何!

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八路军的主力有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另外,为了保护党中央的安全,我军从三个师中抽出一部分兵力组建了后方留守处,后来改称为留守兵团,司令是萧劲光。

虽然国共两党实现了联合抗日,我军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属于国军序列,(八路军)理应由国民政府按照约定发饷,但是蒋介石始终对我党的军队处处限制,严加防范。

1939年深秋,总后勤部长叶季壮告诉萧劲光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蒋介石下令取消了八路军一切的军饷、武器、粮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贵为兵团司令,萧劲光除了破口大骂,也毫无办法。然而,骂归骂,他还得想办法解决留守兵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冬装及吃饭问题。

他心里也十分清楚,陕北土地贫瘠,物产并不富饶,加上敌人严密封锁,老蒋又断供,这个冬天及以后该怎么办呢?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毛主席邀请他到家中议事。其实,毛主席也知道了萧劲光的困境,就及时召他面议。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萧劲光看到毛主席正襟危坐接待他,十分不解。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毛主席礼贤下士,接人待物十分周到,不会坐在被窝里接待“客人”。

他还以为是毛主席生病了,就急忙招呼警卫人员去叫医生。毛主席连忙制止道:“我没生病,喊什么医生啊!”

看到萧劲光依然疑惑不解的样子,毛主席笑着解释说:“我只有一条棉裤,不巧的是刚让人拆洗了,还没干,为了不光着屁股见你,只好坐在被窝里了!”

萧劲光听到这话,鼻子不由得一酸,眼泪在眼窝里直打转:“主席,您受委屈了,我立马让人给你调一套新棉衣来!”

毛主席严肃地问道:“给我调一套新棉衣很容易,你能给留守处所有人都能弄一套新棉衣吗?”

萧劲光如实回答:“依现在的条件,我做不到。”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做不到,我为什么要搞特殊?等那条棉裤干了,不是照样穿吗?”

萧劲光牢记毛主席的嘱托,之后他在留守兵团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也不能搞特殊”。言归正传,毛主席送给萧劲光解决眼前困境的锦囊妙计只有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此,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拉开帷幕,1941年3月,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挺进南泥湾,硬是凭着双手,数年时间(至1945年6月)将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建成了“陕北好江南”,也孕育了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以农业为首,工业、手工业、运输业与畜牧业次之,商业第三的生产运动。按照当时的规定,谁也不能搞特殊,所有的高级干部都要揽活,萧劲光也领回一个纺纱机进行纺纱。

作为兵团司令,萧劲光除了要负责武装保卫陕甘宁边区,还有负责筹粮、筹钱、筹物资保障边区的吃喝拉撒。然而,无论工作再忙,他每天都要纺纱。

晚上的时候,他困得两眼直打架,依然坚持劳动,刚开始纺的纱太粗或太细,后来经过虚心学习和勤奋练习,萧劲光纺纱不仅效率高,而且纺出来的纱,比女同志纺的也丝毫不差。

当时的生产劳动分为很多生产小组,各个小组之间还进行比赛,和萧劲光一个生产小组的周恩来都对萧劲光纺出来的纱赞不绝口。

从历史教科书上,我们记住了王震的359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的巨大贡献。其实,萧劲光率领的红色御林军(留守兵团)参与人数更多,高达3.4万人,创造出的物质财富超越了359旅。

仅1942年,陕甘宁边区就开辟出耕地1338万亩,生产的粮食184万石,棉花173万斤。这些数字的背后浸透着留守兵团将士的汗水、萧劲光大将的智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

尤其是毛主席的伟大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不是自封的,而是举世公认的。谁都不能搞特殊,他老人家一辈子不仅要求别人这样做,自己更是如此,甚至更为严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