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

 用字记录生活 2022-08-29 发布于新加坡

季羡林先生有数万册藏书,七八间的书斋,还如是说,坐拥书城意未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现在居家大多有书房,简陋的就做个书架。

你有书架吗?最近读完《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封面上有句醒目的话:在一个充满书籍的房间里,没有人会感到孤独。深以为然。对于爱好阅读的人来说,一本好书,是珍贵的精神产品,充实头脑,抚慰身心,一座书架,既是一个人的小世界,也建立起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书籍就成为你的全世界。

如果说,我曾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图书馆当个管理员。因为学生年代,温饱刚解决,家中几乎没什么余钱去购买课外读物,读书只能向学校图书室去借。那也是一简陋的房子,图书并不多,读过的书,也带有时代的烙印,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尽然如此,小小的年纪还是很憧憬长大了能去图书室工作,看书多方便啊。

当退休的我来到新加坡时,我竟然真的去了图书馆工作,做过几次义工。现在的我不论在家乡宁波,还是客居他国,图书馆是经常光顾的场所。流连于那书架前,或新或旧的书籍笔墨飘香,那安静的环境,如此舒心。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确实如此。选择看什么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你的小世界,并且这个小世界因年龄、爱好等变化着。可能在生活中备感束缚,所以不得不在书海小憩,或许是充满好奇心,探究世界,抑或是解除疑虑,扩大见识,丰富自己的体验……“读书不是为了巧言辩驳,也不是盲目信从,更不是为了寻找谈资,而是为了度情衡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人们面前是浩如烟海的书卷。如何选书?《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收录了一篇美国前总统写于1916年的《假日的户外读物》。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位探险家、作家、自然学家,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他说,从广义上看,读者本人的独特品味一定是选书的主导因素。同时,他也告诫:“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摒弃阅读低劣书籍取乐的习性。同样也要明白,浅薄和粗俗的书籍带来的快乐远不足抵消它们造成的伤害。”他推荐:“和其他人一样,我很容易展开连续性阅读。如果我对某个主题有兴趣,我会阅读与之相关的不同书籍,并且可能还会拓展阅读它所建议的相关主题。”

《书本与阅读》是叔本华的文章,告诉我们如何读书才能更高效、更有收获呢?他在文章中提出,读书要伴随“深度思考”,否则就会“越读越蠢”。他认为,如果看书的人没有自己的思考,他的大脑就会被一个又一个作者的思想所占据,最后变成一个便笺本,被书本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地写上又划去,划去又写上。毫无疑问,要边读边思考,书才能读成“自己的”。

他还说,在阅读这件事上,懂得几分克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克制的技巧在于,不要仅仅因为一本书风靡一时就盲目跟风。更确切地说,为愚人写作的作家总是不缺读者;所以要小心规划并限制你的阅读时间。

《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收录了四百年间,11位有影响力人物的文章,在书里分享他们对书籍、对阅读的思考与感悟,涉及到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藏书、如何弃书话题。

关于弃书。书中有论述,当爱书之人也将弃书时,个中的感情更加复杂。约翰·斯奎尔的文章,写于1919年,作者本人的弃书经历,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20世纪初期的英国貌似没有“收废品”这个工种,他“找来一个麻袋,把书塞进去,扛在肩膀上,走下楼梯,隐入黑夜”,趁黑夜把书丢入河中。他一边走也一边害怕起来,担心路上遇到的警察会怀疑他的麻袋里都是赃物。这画面还真有点犯罪现场的既视感,很精彩。最后,斯奎尔顺利把那袋书沉入了河底。对于弃书,还是逃脱不了罪恶感,他说,“我对你们太残酷了,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

正如吉卜林在《读书的用途》文章中说的,“生命太短暂……但是,我们可以从书本中了解一些普遍的、基本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看清楚在生活这场竞赛中,最优秀的运动员是如何取胜的”。阅读《一个人的世界在书架上》,其意义也在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