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对效率影响深远的坏习惯?

 新用户42633339 2022-08-29 发布于安徽

在学习上,我所能看到的一个最大的所谓坏习惯,叫做「不舍得反思」。

一个学生,辛辛苦苦做题,一套卷子接着另一套,这对于一个努力学习的人,没什么难的,是常态。

如果你告诉他:反思很重要的。

他也一定双手双脚认同:哦。

此时如果你告诉他:做完题目之后,一定要对错题进行总结反思,看自己错在哪里,看看是否能够归纳出规律和某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他会跟你说,好,但你别指望他会真的去做。

他不会,你也不会…….大家都喜欢做题,都认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性,但身体都很诚实,没有人会真正去践行后者,做反思和总结该做的事。

为什么无法真正践行总结和反思这个环节?

其一原因,叫做「不会」。

说「不会」,是因为反思和总结,是需要能力的。

这种反思总结的能力,需要长期培养,最好变成一个习惯,这样长期才能够从这个习惯中受到滋养。

反思和总结水平高的,就越发的能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有益的结论。

你让一个高手,去复盘一件事,他就能够给你说出1234点的关键,学霸能够总结某一类题型的解决方案,对应的,菜鸟无法看出其中门道,甚至无法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处。

所以,越是高手,就越能够执行反思和总结,因为他们能够从中受到更多的益处,而尚未入门的小白,就只能是三分钟热度。

其二原因,叫做「不舍得」。

要知道,解决新题目多有成就感啊,你做了100道题目,哪怕其中错了20道题,在你的功劳薄上也就记上今日干翻100,这多有成就感啊。

对比之,如果你让他投入时间,去好好研究反思,集中精力去分析为什么其中20题做错了,他们是不愿意,不舍得的花这个精力。

因为即便搞明白为什么20题做错了,最后的功劳薄依然是今日干翻100,成就感不增。

或不但不增,反而更可能是大打折扣----因为之所以那20道题目做错了,就是因为知识结构有缺陷,或者是难以克服的难点导致的,你让他们去面对这些错题,等于是摁着他们头皮去一次次面对自己的缺点,谁也不想被这样鞭尸

所以,既然没有人逼着他们去总结反思,而自己又可以选择不去做,那,自然他们就不会选择去做那些让自己有痛苦体验的事情。

面对这20道错题所要经历的漫长的思维纠缠,以及随时看到自己知识点上的缺陷,这个过程所带来的痛苦和阻滞感,可以轻易的把今日干翻100所带来的成就感冲刷得一干二净。

所以,他们不想去做这样的买卖。

你让他们去反思总结那20题,还不如让他们再去做另一份试卷、另一个100题。

-

之所以,我认为不注重反思和总结,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坏习惯,那是因为这个习惯的缺失,导致我们的努力付出会有巨大的浪费。

其一,因为你总是得花时间在重复解决一些曾经错过的题目。

这个「重复解决」,包括「重复思考」。

就因为某些关节没有打通,所以再一次遇到那些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思考怎么解决......何况,还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而这些用于重复思考的资源,原本可以留到别的问题上面。

有两种思考者,一种叫做「学霸型思考者」,一种叫做「普通但努力型思考者」。

学霸型思考者,他们思考的主战场用在平时。

普通但努力型思考者,他们把思考的主战场留在考场。

两者相较,你会发现,学霸型思考者在考场上的思考量,一般是不会有普通但是努力型思考者的思考量多的,后者真乃把考场演化成了战场,那颅内的焦灼与战斗之激烈程度,哎,太激烈。

所以,实在建议考完试感到脑子发胀症状的同学,不要太得意,认为自己在考试的时候多么的拼命了……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习惯于在考场拼命而不是平时拼命,恰恰说明你的学习模式存在巨大的问题。

一定的一定,要调整作战策略……你是喜欢把大量的思考留在考场呢,还是留在平时?

看你选择。

其二,因为你无法有效的分配精力。

我们总说,学习中要学会分配精力,那怎么分配精力?

或者,怎么分配精力,做到精确的程度?

我则认为,错题就是精力分配精确度的浮动指标。

如果你不去检查错题,不去深度解剖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你就不会知道对于你而言,致命的知识缺陷版图是长什么模样的。

这个时候,无法根据自己具体的知识掌握程度来做题,那么练习试卷的时候,就只能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题一题做,不会的题目会花去你的时间,会的题目依然会花去你的时间。

往往只要不是成绩太差的学习,一张卷子,一个学生会做的题目肯定是比不会做的题目多的…..聪明的学习,应该学会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在那些无法熟练解决的难题和易错题身上。

说个论断,如果你在某一学科上,平时每次考试都是100分里的80分以上,那说明平时练习卷子的时候,值得你花费脑细胞的就只要50%的题目,另外50%是不值得花费过多精力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做!

作业也是如此!

另外,给出的50%,我认为已经是很保守的数字了。

有人会说,一个题目不亲自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做?

不是的,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真实的知识掌握程度,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的强势板块和弱势板块分别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只要看到题目,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自己会不会做。

而且这种直觉力,会随着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增长,时间一长,判断会变得越来越准确。

很多人抱怨高中压力大,主要一大原因就是作业多课业大,但是高手或者说是学霸,越是到后期,越能有一种神奇的能力产生,叫做挑题目做的能力。

他们不会乖乖全部去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更不可能像那些表面上学得极认真的同学一般,把作业或者卷子写得满满当当工工整整,他们能根据作业本身的营养价值,去挑能够给自己带来提高带来带来突破的题目去做,而对其他的题目则避而远之,只是有时候担心手生,稍微做一些来练手而已。

是的,只要你不是基础太差的学生,只要你的成绩不是差到不及格的地步,任何一份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任何一份平时让你练习的卷子,都没有完整做的必要。

因为平时的练习,完整去做一份卷子,便意味着你做了很多没有没有做的题目,看似认真努力,实则是把大量时间空耗在那些没有必要的题目上面,这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时间浪费…….这是你造成的,因为你不会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

除非你的基础真的很差,否则,没有任何一份作业或练习卷子值得你去完整做完100%的题目。

根据学习区的说法,一份作业中,有些题目,对你来说是舒服区的题目,有部分是学习区的题目,有部分是恐慌区的题目……舒服区的题目,恰恰是最多的,你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学习区的题目上面。

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学霸有抄作业的行为,但他们成绩依然那么好?答案是,正因为他们会抄作业,所以成绩才能维持在高水平。

有一类同学,一定要引起十万分的注意,就是:如果你经常每天晚自习都处在一种赶作业的状态,那么,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特别是寄宿式学校,晚上整个班级有统一的时间进行自习,那自习课的时候干嘛?

大家都得做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争我赶,每天晚上的自习,沦为一次次挑战,这挑战是什么?

这挑战叫做我要在小组长收作业的时候及时上交,所以每天晚上的自习课,都搞得如火如荼,甚是热闹!

但是不知有没有人想过,这种挑战实际上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异化?!

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及时上交作业这个目标牢牢吸住......但你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赶这些作业的吗?

不是的,你最终目的是想要考高分。

但是在这种模式这些,你几乎就只能麻痹自己,只能说服自己去相信一种逻辑,叫做每天完成作业=将来考试中可以考到好分数

你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被赶着完成作业这个指标牵引着,偏离了方向。

因为原本这些时间和精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着重的花在知识的巩固和查漏补缺之上。

白天,跟着任课老师上课,这种牵引是必要的,但晚自习又要因为一份份亟待上交的作业所带来的急迫压力,让学生在自习课的学习自主性大为丧失……

我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努力而成绩无法得以提高,跟这么模式有很大干系。

所以,如果你就是那个在自习课中,为了赶作业而着急忙慌的,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这个信号基本上预示着,你目前的成绩基本上就是你的上限、就是你的瓶颈,因为你已经太久没有认真的审视自己。

审视什么?审视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并以此来分配时间和精力。

本质上,一个成绩上能够有不断突破的,其学习时间一定拥有自主度,可以自主的调配精力——而你这样只会被每晚的晚自习牵着鼻子走的,基本上,你就只能焦灼的持续处在这个模式中,没希望了。

所以,知道吗,一些学霸「挑题目做」甚至「抄作业」的行为,他们不过是在尽量的争取所谓的自主度而已。

看到这里,大家的理解要跟上,我并不是鼓励你去抄作业----单纯抄作业,有弊无利。

更不是鼓励家长去无视孩子的抄作业行为,如果你发现孩子存在抄作业的情况,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抄,如果只是为了蒙混过关,自然不可姑息,而如果是本文说到的这种,则恭喜你,你有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

学霸们把挑题目做的本事练得炉火纯青的时候,自然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从而拥有自主度,根据自身具体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进一步的查漏补缺。

一晚上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如果共计50题,需要学霸去认真做的题目就可能只是所有题目中的30%40%,则想想看,他会比那些老实写作业的人多出来多少宝贵时间?

你争分夺秒,在组长的催促之下,唯恐作业来不及完成,而他们争分夺秒的为自己节省时间,只为了去进一步查漏补缺,这两种行为的差异,就会导致最后成绩上出现很大的不同。

能做到挑题目做,还要克服一个心理障碍,叫做作业被老师批改后发现错了很多

发现错误很多,感觉很没有面子,尤其是被同桌看到,是吧?

那么是否应该重视这些错误的反馈?

既然你是挑题目做的,那么,一定要记住:

其一,只需要在乎你在乎的那些题目的错误就可以。

这指的就是那些你挑出来做的题目,至于其他的题目,一些学霸会各显神通的去敷衍,比如抄作业,但没办法的时候,他们甚至会胡乱编造答案,选择题的话,他们则几乎随意选。

作业下来,他们不会去在意那些原本就不在意的题目的错误,胡乱造的答案能不错误吗?

不过,要是全然都是胡乱造,多少会影响心态,所以最好学会抄作业。

其二,需要知道,你挑做的题目,错误率本身就会高于其他。

需要在意的是那些挑出来认真做的题目的错误,这类题目之所以容易出错,那是因为你挑的题目,对你来说本身就有易错体质,这也是你挑选它的原因啊。

所以,心态轻松一点。

-

最后,错题需要搜集,但是重心是总结和反思,而不是搜集错题本身,这是很多人容易最容易犯的毛病。

很多人所谓的总结和反思,实践到现实,就变成了搜集错题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这是很要不得的,切记!

知道一个人为什么不能长久的坚持反思和总结吗?恰恰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所谓反思和总结,就是搜集错题......把一道一道题目腾挪到笔记本上,看着错题本渐渐厚实起来,字写得好的简直都成工艺品,就差拿到市场去拍卖了.......这单纯的劳动会让他们觉得多么成就感啊!

然而这种成就感是多么的虚假,多么的短暂,因为这么做,并不能真正的帮助你成绩提高上去——一件事情,如果无法让你从中获得实际益处,自然不能长期持续。

1.错题的确要搜集。

先说怎么搜集。

其一:及时!当天错题一定要当天处理,否则越积越多,因为第二天也还会有很多错题招手等你。

其二:不要手抄!你撕也好,剪也好,让你的试卷四分五裂也好,总之尽量不要让自己手抄,实在太傻了,手抄速度极慢,而且字写的不好看,十分影响观感.....实在是因为字写太丑,自己都不愿意去看啊!

不要怕剪试卷和作业,你多少会觉得这试卷留着,以后会去看,别说别人了,就说你自己,你以前这样做了吗,你做到过吗?如果以前做不到,凭什么以为以后会这样做?

所以,不要心疼那些卷子,绝大多数信誓旦旦说会回顾的人,根本做不到如期回顾!

其一,因为人性。其二,就是实在每天有太多的作业和试卷,你每天都自顾不暇,哪有太多时间让你去专门回顾啊?没有!

所以,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该撕则撕,该剪则剪......如果有条件,自己做的试卷可以买两份,这样更减下了撕和剪的步骤,一份试卷做,另一份试卷专门标注错题,往后直接做错题就可以。

当然,学校配套的那些作业,你实在不敢在上面粗暴的撕剪的话,也还有另一个几乎完美的办法,就是打印!

到复印店去,把整本作业进行影印......

要复印就直接印一整本,而不是一次去印一张一页的,来回跑多浪费时间啊;影印整本,确实需要一点钱,可能需要十几二十来块,整个学期的作业一次性复印完的话,百来两百块,但我觉得这个投资巨值啊!

如果所有作业都一式两份,也就做到了「正本作业正常做,影印副本拿来标注错题」的效果,不需要裁剪了,因为裁剪的话,也还需要比如黏贴这般的手工活,也是时间啊。

2.错题的重点是用以反思,它是查漏补缺的风向标。

你的重心一定是错题、错题、错题!

想要考高分,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消除错误的过程,一份试卷,你考得好,自然好,但是你应该洋洋得意的不只是你考出来的好分数,而是那些没拿到的分数,也就是做错的那些题目,因为你终于又找到了进步的方向!

考学生涯,无论何时,都应该以寻找缺口,填补缺口为要点,错题越多,尽管对人的信心是个打击,但本质来讲,能找到错题是好事,高手就应该不断的去穷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想方设法的加以完善。

你所有的有用功,都应该是以「错题」为核心,以查漏补缺为最终使命。

毫不夸张的说,查漏补缺,就是学习的终极法则,就是精力分配的唯一风向标。

请以查漏补缺,查漏补缺,查漏补缺为准绳,去衡量自己的学习活动。

-

自觉上期文章很有意义,不过因为取了很稀烂的题目,导致很多人错过了,是公众号阅读量历史最低的文章,可以去看看:坏习惯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