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我没钱了。”

 漂在一座城 2022-08-29 发布于上海

如需转载,请联系水哥授权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300篇文章

从未说出口的一句话

是孩子,都跟父母要过钱。

这似乎是个天经地义的事儿。

想买个游戏机,买个零嘴,想跟朋友出去玩,然后说“妈,给我点儿钱”。

但这么正常的事儿,我竟然一次都没干过。

初三毕业那年暑假,我想买个手机,就去夜市摊上给人摆桌子端盘子,下午六点到凌晨,一天十块钱。

高二的时候,我想要换手机,就跑到我们学校食堂打工,因为这样食堂会管饭,我就能把生活费攒下来买手机。

所以从小到大,从父母的视角,就是我从来没跟他们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不贪玩,不乱花钱。

他们欣慰于我的懂事。

但等我长大之后,跟父母关系越来越疏远之后,再回过头来才发现:

哪有孩子不跟父母要钱的?

▼ panyixuan  作品 ▼

我记得大概是初中的时候,我在公交车上帮同学付了两块钱车费。

回到家后,跟我妈说了这个事儿。

可能是我当时说这件事情的语气,过于漫不经心和吊儿郎当

这让我妈觉得我有当败家子儿糟蹋父母血汗钱的潜质,就很是阴阳怪气地说了一些话。

什么“不是自己挣的钱不心疼”你这就开始糟蹋钱了”之类的话。

但其实,我会这么干,是因为某次和她们一起坐公交的时候,看到她帮同行的阿姨付车费。

所谓言传身教,看到她这么做,我也觉得我这么做是对的。

但当时年幼的我并没有注意到,俩人“真情实意”地让来让去,最后这个车费,还是那个阿姨自己付了。

这大概就是成年人之间的心照不宣吧。

只是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在被我妈数落之后,诸如“不心疼”“糟蹋”之类的词,深深地刺痛了我。

大概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对“财务独立”这个概念有极其强烈的向往。

我的整个青少年时期,幼稚、冲动、叛逆、不成熟……这些都没有

这不太正常。

因为我想的很清楚,经济不独立,啥都是白扯

学校,父母给出的学费和生活费,那就好好上好了。

衣食住行,父母给提供的,我也没资格挑三拣四。

父母会觉得我很懂事,但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

等我自己能挣钱了,我不花你的钱,我想咋糟蹋就咋糟蹋!”

panyixuan  作品 ▼

所以成年之后,我对自己挣钱有一种执念。

高中毕业之后,我自己去找了个烧烤摊夜市给人打工,确定了才跟家里说。

我爸知道后大发雷霆,直接领着我找到烧烤摊老板跟人说不干了,然后给我找了个快餐店,说你跟这儿打工吧,有熟人在这儿。

我当时的心情很屈辱。

上了大学之后,需要父母每个月给我打生活费。

刚开始好像是每个月800,后来是1000。

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我当时以为自己上了大学,可以去兼职挣生活费,但还是想的简单了。

大一周末出去发传单,一天80,还要刨除来回的车费和午饭钱。

大二尝试着摆摊和开淘宝店,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搭进去大概小一千块钱,还被骗了300。

大三开始在网上给人写东西,每个月能有个三四百,稳定了一些,但依旧不够生活费。

所以整个大学期间,我还是得靠家里人给钱。

最后的倔强,大概就是不主动要,啥时候没钱了,或者有啥东西要买了,自己想办法挣,然后等到时间家里给打钱。

当然,这不是经济独立,但却是我最后仅剩的那点儿自尊了

▼ panyixuan  作品 ▼

大学毕业是一个我跟家里关系的分水岭。

因为不用再靠父母养着了

我当时去了新疆当志愿者,前三个月补贴发的晚了,我去的时候身上就带了1000块,早花的差不多了。

但我没有跟父母说。

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天天靠着白面条拌黄豆酱,还有蹭单位和同事的饭,撑到了发补贴。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跟家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我那会儿挣的钱,跟能让我去“挥霍”和“糟蹋”差的很远,但我很开心。

与其说我是对赚钱的执念,倒不如说我是对独立的执念。

心里仿佛有一个小人在掐着腰,趾高气扬地对父母说:

老子现在,自己可以挣钱了!

哎,我想咋花我就咋花!

你管我啊?!你管不了我啦!

……

好吧也没那么嚣张,但确实是有点儿放飞自我了。

在离家两千公里的地方,哪怕兜里只有十几块钱,但你知道你在上班,下个月就会有钱划到你的银行卡里。

这钱,是你自己挣的。

不会再有人来说你“糟蹋钱”,也不用再去体谅父母“挣钱不容易”

这个执念有点儿可笑,毕竟可能我妈已经完全忘了她当年跟我说的话。

但,它就是死死地,刻在我心里了

▼ panyixuan  作品 ▼

在我经济能够独立之后,家庭对我的影响就约等于零了,任何方面都是。

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在什么地方生活,还是考研考公等等。

往往都是我做决定了,跟家里说一声。

我妈一度很失落,还念叨过“这孩子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之类的话。

在他们印象里,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怎么一长大,突然就无法无天了呢。

哪有什么听话的好孩子呢?

让“孩子”听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要么是装的,要么是怕的。

这两年,父母好像接受了我现在的新人设,也习惯了适度有距离的相处方式。

而我,毕业五年了,大部分时间都漂在外面。

我其实对混成什么样,没有期待,也不想着说什么衣锦还乡。

所求不过,自己顾好自己。

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也和心里那个一心想要独立的“孩子”渐行渐远。

所谓的“没钱了”,也不再是一种索取,而是适当的示弱和寻求依靠。

曾经的父母是一座压在头上的大山,但当你慢慢长成一棵树的时候,这座山,也慢慢风化成了一堆碎石。

而你终有一天,也会长成参天巨木,给碎石遮挡风雨。

-
 “妈,我没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