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婚要多少彩礼合适

 漂在一座城 2022-08-29 发布于上海


如需转载,请联系水哥授权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327篇文章

“都2021年了”

前两天,我在抖音上看见个桥段。

就是女主的妈妈找到男主,递过去一张卡,嘴里说着:“xx都30岁了,我们也希望她早早稳定下来,希望你能理解……”

然后男主就回去跟女主分手了。

……

怎么的,现在抖音流行文艺复兴吗?

我上次看到这种桥段的时候,中国还没申奥成功。

真的会有人喜欢这种东西吗?

我带着深深的疑惑,点了个“喜欢”。

……emmmmm

刚才控制我的手点亮那颗小红心的,不是我睿智的大脑,而是隐藏着灵魂深处的人性。

很少有人会幻想拯救世界。

因为不管是内裤外穿,还是变身成绿油油的大肌霸,那场面比较辣眼睛。

但很多人都幻想过,自己的对象,是个隐藏的超级富二代,突然有一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把一张存着巨额的银行卡甩到你脸上,冷酷地说:

“给你xx万,离开我儿子。我们南宫/慕容/端木家族,不是你这种小门小户能高攀的。”

然后我大喜:还有这种好事儿?

斩钉截铁地答应了下来,拿着这笔钱麻溜儿跑路,过上了策马奔腾人世繁华的生活。

太美了。

▼ Sarah van Rij  作品 ▼

大家喜欢幻想这种桥段,只是因为,现实里没有这种事儿。

你不可能遇到深情又专一的隐藏富二代,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普信男和骗炮男倒是一大堆。

现在的年轻人天天嘴上嚷嚷着“只想搞钱”。

其实是只敢搞钱。

因为爱人会出轨,老公会劈腿,只有钱才不会背着你跟别人睡。

但爱情到了一定阶段,钱又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个阶段叫婚姻。

明明两个人的事儿,现在成了两家人的事儿。

明明你们俩之前好好地在一块儿,现在却多了一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开始指指点点指手画脚。

然后你会学到一些,前半辈子压根儿没听说过,后半辈子也基本用不到的知识。

你家的彩礼出多少,她家的陪嫁都有啥;

房子买到哪儿,婚前买还是婚后买,两家人各出多少钱;

办婚礼的时候,上车给多少,下车给多少,改口费给多少;

……

一个本该因为爱情的事儿,搞得跟买菜一样。

而且还会有人过来劝你说,结婚嘛,就是这样,得实际一点儿,别人都是这么干的。

偏偏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 Sarah van Rij  作品 ▼

有多少人,因为彩礼的事情闹掰了。

这是个很古老的话题,而且讨论者彼此之间,态度很对立。

有的人觉得这就是恶习陋习,嫁女儿又不是卖女儿。

更不要说那种,拿姐姐的彩礼给弟弟娶媳妇儿的事了。

也有人说,女孩子一定要彩礼,这样才不会被男方家里轻视。

讨论来讨论去,左右不过是一个钱字。

结婚是要谈钱的。

但谈钱是因为,它是一个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尤其是新婚的小两口,在此之前,可能对钱,或者说对于一个家庭的钱,不会有太多概念。

但结了婚,就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了。

房贷要钱,车贷要钱,生孩子养孩子要钱。

现实的问题就是,你避不开。

而结婚这个过程,会让人对钱有更深刻的认知。

但你要知道,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这两个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共存的。

就像你去买东西,说是100块钱,就是100块钱,他不可能20块卖给你,除非这个东西真的就值20。

这个叫谈钱,不存在什么感情不感情的事儿。

那要是谈感情,钱这个事儿就没法谈。

什么?你卖我100?咱俩的感情连100块钱都不值吗?

什么?咱俩的感情就值100块?

……

因为钱这个东西它有数,而感情这个东西它没法有数。

所以聊彩礼这个事儿,确实是伤感情

▼ Sarah van Rij  作品 ▼

另一个,结婚都讲究个门当户对。

彩礼这个事儿,如果是门户相当的两家人,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毕竟彼此几斤几两心理都有数。

你出多少彩礼,我出多少陪嫁,最后都给了小两口经营生活。

这是个挺好的局面。

所以很多人也吆喝着,结婚就要门当户对,不然肯定走不长远。

这当然也是扯淡。

门户这个东西,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它也不是什么完全不可打破的东西。

只是说,它牵扯两个人的三观。

拿最简单的消费观,她买个口红几千块,你怎么也不能理解你一个月的工资就值这么个小东西。

这就是差别。

但这个差别在于钱,它是有数的。

虽然说阶级跃迁很难,但终归,一是一二是二,总归有个标准在。

往前二三十年,很多所谓的高门大户,不也是一穷二白吗?

他们抓住了时代的际遇,成就了自己。

那等到子女这一代,难道就一定不会发生这种,白手起家功成名就的事儿了吗?

这谁说得准。

你要非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也不是不行。

但咱是不是先得有爱情?

▼ Sarah van Rij  作品 ▼

大家说起彩礼,一般会用一个词儿,叫“我们那儿”。

“我们那儿彩礼都给多少多少……”

明明大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版图上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一视同仁。

怎么到了彩礼这儿,非要分出个“我们这儿”“你们那儿”呢?

最后搞得自己结婚,却偏偏要守也不是是从谁那儿开始的规矩。

偏偏大家还甘之若饴。

你回家跟父母说彩礼这个事儿,他们第一反应不是说:

“怎么这么多,不给了”

“咱打个折,或者分个期行不行”

“这婚不结了”

……

大部分父母第一反应是自己有没有这么多钱,如果有的话,只要孩子愿意,咬牙也得给。

他们会把彩礼这个事儿看成天经地义。

那么问题来了,这玩意儿谁规定的?

没有人。

它甚至都不能叫个约定俗成。

如果只是拿彩礼,当成对方的一种心意,或者是小家庭的启动资金,那无可厚非皆大欢喜。

但要是俩人谈了好多年,感情很好,最后却因为彩礼给多少闹崩了。

这不是扯犊子吗。

-
  买椟还珠  
  吃枣药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