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需要朋友吗?”

 漂在一座城 2022-08-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424篇文章

嘿,朋友

我在网上,扮演着很多人的朋友。

前天,微信上有个读者找我聊天,上来就是:

我当时的反应其实是:???

因为前两天好死不死清内存,把聊天记录啥的都给清没了。

而且我这边的读者,一般没备注,所以我也根本不知道我们之前聊了什么。

毕竟人家拿我当朋友才跟我讲,我要是回一句“你谁啊”也太不当人了。

没办法,硬着头皮聊吧。

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讲,我见缝插针地把话题往下接,倒也能聊得有来有回。

甚至于到最后,我自己已经把话题接过来了。

洋洋洒洒聊了一会儿,对方趁兴而来兴尽而归,我则摸了一把冷汗。

呼,好险。

虽然尴尬,但不至于社死。

▼Craig Whitehead  作品 ▼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

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找我聊天。

有时候聊天记录没了,或者说我脑子短路了,我甚至都不知道找我聊天的是谁。

2019年底的时候,我结束了三个月的闭关,回归了人类社会,然后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说人话了。

具体有聊天过程中经常陷入尴尬、给人拆台、前言不搭后语、城门楼子对胯骨轴子等多种症状。

我一看这不行啊,搁屋里憋仨月,话都不会说了可还行。

那会儿刚好因为疫情,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有大把闲工夫。

为了恢复的的交流能力,我就在好几千好友的微信号上发朋友圈,问有没有人想聊聊的。

那两个月,我疯狂地在网上跟人聊天,也没有什么目的,就瞎聊。

我的策略是,话说的多了,交流能力自然也就回来了。

最终,我再跟人说话,没有之前那么尴尬了。

但因为那几个朋友圈,有很多朋友,无师自通地过来找我倾诉,把我当树洞了。

本来是我想找别人聊,现在成了别人想找我聊。

Emmmmm行叭,聊就聊吧,唠嗑嘛,娱人娱己。

现代年轻人,能找我一个陌生人聊的,大多都是自己的那点儿小情绪,爱情中遇到的困惑啦,对未来的迷茫啦,生活中的小郁闷啦。

也就这些东西,总归不可能有人找我聊国际局势,聊存在主义。

甚至后来,我给自己整了个“情感博主”的标签。

啥情感博主,顶多叫唠嗑博主。

▼ Craig Whitehead  作品 ▼


我跟人说我有很多微信好友,人家的第一反应是:

那你应该有很多朋友吧。

朋友……算……吧?

因为很多人,我也说不上来,到底算不算朋友。

你朋友圈里总能看到那种知交遍天下的人。

不管到哪个城市,总有人招待,然后发一条“感谢xx的招待,好年老朋友了”,然后发一张勾肩搭背的照片。

对他们来说,朋友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词。

具体是因为有用。

比如你在职场上碰到的一个人,合作了很多年,脾气也对付,为人也欣赏,后来你离开了那家公司,但俩人的关系还保持着,彼此在生意场上也会相互照应。

这样的朋友,能在事业上给你帮助。

再比如,你的一个老同学,因为在某个事情上过来找你帮忙,然后他为了还人情,请你吃饭,然后就这么靠人情一来二去,你们渐渐熟络了起来,彼此会帮点小忙,平时也会出来一起玩。

这样的朋友,能在生活上给你帮助。

再再比如,你因为自己或者爱人的生活圈子,认识了某个朋友,大家平时会小圈子聚一下,但也都是带着各自的伴侣,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

这样的朋友,说不上有什么帮助,但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种种,你很难说这样的关系,它不是朋友。

但你也很难说,这样的朋友,有多纯粹。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 Craig Whitehead  作品 ▼


去年到今年,因为看演出,我在上海认识了很多朋友。

我称他们为“社会上的朋友”。

大家因为经常聚在一起看现场看演出,一起在livehouse里蹦迪才熟络了起来,后来也在一块吃了很多顿饭,喝了很多次酒。

真·酒肉朋友。

而且是维持一个长期酒肉朋友的关系。

里面很多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干啥的、家住哪里、年纪多大,甚至连叫啥都不知道。

但我们就是能很开心地在一起玩耍。

每次到现场,总能碰见熟人,大家打个招呼,一起开开心心看演出,看完了AP一下,然后开开心心回家。

尤其是当你们爱好一致且相对小众时,相处起来十分的自在。

大家不会瞎打听对方的隐私信息,而且时间长了,人品好不好自然也看得出来。

你不认识他,但你知道他应该是个好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与其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倒不如说是最放心的陌生人。

因为你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现实利益的期待。

你不会想着,这个人是个行业大牛,跟他一块能带我起飞挣大钱,那个人资源广路子野,多跟他聊聊说不定能有挣钱路子。

你只会跟他们聊聊音乐,喝喝酒,都是些快乐的事情。

无用但快乐。

▼ Craig Whitehead  作品 ▼


以前我爸跟我聊起来“酒肉朋友”,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交这样的朋友。

他说朋友,就得交心,能患难与共。

父母那一辈,大家都很认真,生活很认真,交朋友也很认真。

他们觉得,朋友就要是那种生死之交。

这种朋友,其实大部分人也有。

真到了危急关头,言语一声,电话一个,他就会出现,帮你挡风挡雨。

但这种朋友,平时是不怎么联系的。

或者说,平时不想打扰。

他们就好像生活的底牌,只要亮出来,就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谁平时没事儿把底牌亮出来啊。

正是因为他们很重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的情感价值会更重。

这样的朋友,变成了个力达千钧的词。

只是大家活的已经很累了,这样厚实的情感寄托,着实是承担不起。

用呼兰的话说,现代人不缺深刻,就缺觉。

谁还没两个真正的朋友啊。

但这样的朋友,平时给不了你快乐。

他们不是用来快乐的,他们是用来兜底的。

而当你平时想要出去喝酒了,找人闲聊了,想去看个演出了,你就需要一些“酒肉朋友”。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进入你生活的朋友。

但对你来说,他们是短暂逃离生活的一剂良药

-

 有朋而已  

 山水相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