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我也是曾经摆过摊的人

 淄说淄话 2022-08-29 发布于山东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摆摊,我也蹭蹭热点回忆下我的摆摊生涯吧。凭我的感觉,在淄博市作协这个圈子里,像我这样种过地摆过摊的人,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写的有些东西,也是大部分作家是没有体验过的。
想想自己以前摆摊卖过的东西还真不少——卖过瓜卖过菜卖过书卖过袜子和报纸,还卖过胶卷香烟矿泉水雪糕,但是却没有赚到过什么钱。

第一次摆摊是卖西瓜。1986年夏天,初中毕业后,家里的农活也不怎么会干,家里种了好几亩地的西瓜,西瓜大批成熟后在当地价格不高也不好卖,那时也没有领导在媒体上搞直播助农什么的,只能自己想办法。
当时村里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带着西瓜来张店城里卖,大金鹿车后面卡一个座篓,前面大梁上用袋子再装俩西瓜压着前把。一次能带二百来斤。但是四十多公里的路,当天骑个来回,太累了。
正好当时我们村里有个刘叔叔在城里跑客运,常年在一家旅馆中租着两个房间住宿,我父亲便雇了一辆拖拉机,拉了一车西瓜,加上一辆带座篓的自行车和我一起到城市里来投奔这位叔叔。
拉着西瓜的拖拉机白天不敢进城,在城外一直等到满城的灯火都亮起来了,才开到了叔叔所在的旅馆门前。就在叔叔他们的人帮着卸车把拖拉机上的西瓜一点点搬运到房间里去存放时,来了几个小混混的人找事,一个售票员姐姐没好气地丧了他们几句,没想到惹恼了其中一个,开始用各种脏话辱骂那位姐姐,真是不堪入耳。最后,大家都好话说尽,送了西瓜才把他打发走了。那个夜晚我迟迟难以入睡,还没开始摆摊呢,这个城市就用这种方式给初来乍到的我们一个下马威。
但是既然来了,就得开始干哪。第二天我们开始去西二路农贸市场那里摆摊了。父亲称瓜我收钱,卖到差不多时他就回旅馆去再带一些出来。为了尽早卖完那一拖拉机西瓜,我们从早上摆摊一直卖到晚上九点多。上午的西瓜一毛三一斤,晚上的时候急着处理掉,就会卖到一毛钱、八分钱一斤。
因为我家的瓜好,大多时候摆摊还是很顺利的。只是有时候摆的地方不对,市场上的管理员会出来行使权力,要么把秤砣抢走,或者把秤杆掰折。你想一杆秤就是十几块钱,要卖多少个西瓜才能赚回来。有一次就有一个厉害的红袖章老太太把我们的秤给拿走了,我们去讨,说尽了好话不停地认错,又送瓜给她吃,才算要了回来。


这期间还遇上了一件可怕的事。有天晚上八点半多了还有几个瓜没有卖完,父亲自己在摊上守着,让我早点回去休息。我在路灯下一个人走,身边有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路过,停了下来问我潘庄怎么走。其实后来我也知道那里离潘庄不算远,但是当时我一个初来乍到的农村小孩儿怎么会知道。跟他说不知道,他也不走,还详细地问了我为什么到这里来,家是哪里的等。我看他一副斯文模样,也没有防人之心就全照实说了。然后他就非要请我吃饭,看电影什么的。我拒绝了之后,他仍然不死心,抓住胳膊把我硬往路边的阴影中拉,说让我跟他去他跟我说点事。我好不容易挣脱了跑回到旅馆,告诉了几个同住的售票员姐姐这事件。见多识广的她们给我讲了听来的几个女孩子失踪的故事,说今晚你要跟人去了,这辈子可就别再想见到你家人了。
后来的很多年里,每当想起这件事,还有点庆幸。一个第一次从农村进城的十六岁小女孩儿,晚上八点半饿着肚子走在路上,碰上这样的诱惑没有上当,真是躲过了一劫。否则,那年夏天当这个城市里就会出现一则摆摊卖西瓜的少女失踪的新闻了。茫茫人海,家人找都没处找啊以后会遇到怎样的事,谁也无法预料了。
那几年我家还种菜,黄瓜,菜花,菠菜,芸豆、香菜等等。我十七八岁才学会骑大金鹿自行车,不卖西瓜时就去赶集摆摊卖青菜。有年冬天父亲又心血来潮要贩土豆,从滨州拉了两次土豆回家,我和妹妹还赶着驴车到处赶集卖了一冬天的土豆。近处的孙家集魏家集,远处的唐坊集、和店集,西到县城田镇,东到邻县博兴,都是我们常去的地方。
通过自己出去卖菜,慢慢地也从一个羞涩的小女孩变成了有摆摊经验的老师傅。碰到新入行不会摆摊的人还可以指导传授一些经验什么的。自己的菜卖完了还能帮别人卖点。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让我在集市上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
从前的时光很慢,摆摊的时间也很长,我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在放秤的包里还放把口琴、放本书,有时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有时是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这样呢没有人光顾的时候我也不焦虑。估计当时摆摊的人像我这么渴望成为一个作家的也不多。
也是因为爱书的原因,后来看到有个认识的朋友在县城的商场(就是一个大棚里有两排水泥柜台)里摆摊卖书,我就想卖书怎么也比卖菜好,就求了他带我一起去了趟阳信批发了些书来卖。
当年阳信有个书刊批发市场,当地村民在野地里摆摊,和批发蔬菜一样一捆捆地批发。至于那些书的来历,可以自己想。


我从那里背回来一编织袋书,挨着朋友在县城摆了几天摊卖书,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摊前门庭若市,我的摊前几乎没有人停留。什么洛夫诗集席慕蓉诗集,什么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根本就没有人买。倒是什么成功学、厚黑学、成人笑话之类我最不喜欢的书也根本不会进的书,却畅销得很。来自阳信的那批来历可疑的书,我卖了好多天,连路费也没挣出来,后来也不想再去补货了。
那年冬天,我就进城到报社打工了。那时候报社大门前摆张桌子,专门有个小同事在那卖报纸。我没事的时候就帮她,往外抬桌子往回搬桌子,数报纸收钱。一毛钱一份报纸,其实卖不了多少钱,就为了给报纸做个宣传。这种不为赚钱的摆摊,因为沾染了报纸的油墨香,让我觉得快乐无比。卖报纸的时没事就看报纸,看着看着我觉得我也能写,于是就走上了写稿投稿这条路。当时肯定有很多人不会想到,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某些文字,是出自报社门前那个卖报纸的女孩之手吧。
一起送报纸的同事,去了淄川服装城一趟,批发了些袜子、内衣和T恤回来,晚上下了班后,在报社对面的夜市上摆摊卖,我们也没事就经常去陪她,那个地点就是当年我第一次进城卖西瓜住宿的宾馆门前。但是那些小东西一晚上也卖不了几件,没挣多少钱,后来也就慢慢不干了,剩下的自己穿了。

一九九七年夏天,我后来的前夫开了家小照相馆,白手起家,创业艰难,生意惨淡时就在门前马路边上摆了个摊卖胶卷香烟矿泉水和雪糕,还有部公用电话。生意不算太好但是能勉强糊口罢了。两年后他进了报社工作,我一个人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勉强支撑了两个多月,终于关门大吉,彻底告别了摆摊生涯。

在地摊经济火起来的2020年,大家都在谈论摆摊,我把仅有的这些摆摊的经验回顾总结了一下,觉得我要是重操旧业去摆摊,还是卖高青西瓜比较靠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