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时代 不负韶华——高青一中“美女”群聚会杂感

 淄说淄话 2022-08-29 发布于山东
感谢时代 不负韶华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高青一中美女群的聚会。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高青,能考上一中的人那都是学习成绩很不错的,不说是百里挑一,大概也得十里挑一。很惭愧我在那没有考上的十分之九里。因何混进了人家一中的美女群?是前几年参加初中同学孩子升学宴的时候,被一起吃饭的几位拉进了群里。

新春来临,群里的美女们相约一起把酒畅谈。当晚恰好来了十个人,凑了个“十全十美”。因为都是同龄人,又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所以平时在群里交流有很多共鸣,线下相聚也有说不完的话。

随着牛年到来,我们这批出生于七零年的人都迈进了五十岁的行列。谈起各自的现状,有的刚刚退休,有的还在岗位上工作。有的想安享幸福生活,有的还想打拼一番事业。

席间上了一道菜煎饼,把话题引回到了当年。对着一桌丰盛的菜肴,回忆起吃高粱吃地瓜面窝头饼子的年代。

于是,聚会的发起人俊英举起杯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是啊,此言一出,大家发出了共同的感慨。感谢时代的发展,有了我们这些人的今天。否则的话,我们这十个人中,现在大概会有一半还生活在高青的农村里。

属于我们的时代,是不堪回首的时代。每当说起当年的艰难困苦,我们的孩子们都不爱听,但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怎么都抹不去的回忆。吃穿住行,和前阵子电视剧《山海情》里演的,没有多大差别。

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农民的孩子,离开土地的唯一出路就是考学。高中很难考,大学更难考。有很多学习好的同学为了早点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初中毕业就考了中专。高中是第二选择。因为考上了高中考不上大学,照样要回村去种地。只有因为父母有工作是非农业户口的孩子,才能有资格上个技校,毕业分配进工厂去工作。

别看现在这个年代没有人愿意进工厂,在当年的高青,能进个棉纺厂、织布厂、酒厂去当工作,可是很令人羡慕的。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在我们眼里就是干净体面的好职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了农村人买城镇户口。有很多父母拿出一生积蓄,为孩子买个城镇户口,买个进城工作的机会。

有人说,她当年刚来张店时,想进公园商场去当售货员,还要交一万块钱才能办。想想那时候一个村里才几个万元户啊,一家人种几十年的地的收入也不一定能攒上这个钱,就放弃了这个机会。谁想到后来没几年公园商场就破产了,里面的员工也不知都去了哪里。

九十年代以后,进城的工作机会多了,但是外来妹想在这城里扎根也着实不易。

座中的谁说,当年来张店时年龄不小了,不好找对象,她和另一个同学就结伴跑到婚介所去征婚,没想到看到有些人的征婚条件上直接注明:沂源和高青的不考虑。因为这俩区县离着张店最远,又是农业县,条件不好,所以在婚恋市场上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另外一个也说,当时有人给她介绍了个对象,男方的妈妈连她的面也不曾见呢,就说,高青?那地方可是很穷啊。就因为那句话,那门亲事也没有成。

大家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追今抚昔,几十年就是沧海桑田。

属于我们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年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在这个离家乡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相聚,把当年的辛酸泪都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我们感谢时代的变革,同时也感谢那个在时代努力中的自己。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熠熠发光。

我们的家乡高青以黑牛产业远近闻名,我们这些高青走出来的农家孩子,从小与牛为伴,身上也同样蕴含着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牛”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聚会的十个人身上也有体现。

这其中有几个是通过考大学走出来的。当年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能考上大学的都是既聪明又特别自律特别能吃苦的人。她们现在有的成了医生,有的成了高校教师,有的在国企里工作。

而我们这些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人,路就走得比较曲折。打工,做生意,学技能,努力寻找各种机会……正像那句话说的,没吃学习的苦,只能吃生活的苦。但是也凭着一股“牛劲”,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各自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庆幸我们没有辜负时代,时代亦没有辜负我们。

今年是牛年,上面提倡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我们,一帮年已半百的女人,在牛年新春一个温暖的夜晚相聚,举杯互勉,新一年里定当不负韶华,“牛”转乾坤、“牛”气冲天!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愿新的一年,大家都会有新的开始,新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