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找到了打开乙肝大门的“钥匙”,离攻克乙肝还有多远?

 James5291 2022-08-29 发布于北京

如果说医学界的老大难问题,乙肝算一个。一方面,它至今未能完全攻克,在我国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另一方面,是诱发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世界每年约9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再一方面,乙肝人群数量庞大,世界约有2.3亿人,我国约7000万人。世卫组织预计2030—2035年攻克乙肝问题。

乙肝治不好、不好治,有4点避不开:

1、乙肝病毒虽然仅有纳米级大小,即使10的8次方病毒加起来也只有筷子头大小,但它与肝细胞核结合生成“乙肝病毒母体”,能源源不断复制病毒,很难清除,寿命长达14年,乙肝发作要长期斗争。

2、乙肝病毒不会引起肝炎,问题是人体免疫细胞一旦识别乙肝病毒,清除它们时,一并伤害了肝细胞,引起肝脏受损,炎症反复长期发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问题和症状。

3、乙肝病毒自然界广泛存在,生命力顽强,常温下至少存活25天,低温环境下长期生存,60度热水中至少存活30分钟,100度沸水中也能生存5分钟。

4、乙肝药物开发难以得其门而入,目前一线、二线口服药物均是“转行”而来,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原先是治艾滋病的,转过来对付乙肝,但均不能根治,需长期服药。

乙肝病毒很早就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发现,七十年代才看到真实面貌,虽然发现晚,但其造成的后果令人色变,以我国为例,肝癌是长期名列前茅的致死病因,其中80%由乙肝引起。科学家们围绕乙肝展开大量探索,乙肝的兄弟丙肝,已被攻克,但乙肝迟迟未现曙光,没有找到乙肝大门的钥匙。

近些年,打开乙肝大门的钥匙,被一个中国人率领团队拿到了。

他叫李文辉,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李教授做了两件引人注目的大事:

第一件,2003年在哈佛大学期间,与同事一起在世界上首个发现了非典病毒受体ACE2,至今在对抗新冠疫情中还作为重点研究攻关对象。

第二件,2012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乙肝及丁肝病毒入侵细胞的共同受体NTCP,即“牛黄胆酸钠共转运蛋白”,被誉为乙肝至今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李教授2020年获得美国乙肝基金会授予的全球乙肝研究领域最高奖,今年8月获我国未来科学大奖。

为什么李教授的重大发现——受体NTCP,如此重要呢?

通俗来说,病毒能侵蚀人体,大量复制和攻击器官,是找到了进入人体细胞的密码,但细胞具有一定防护能力,而且还可得到免疫细胞的支援。决定细胞是否遭到病毒入侵,就是受体。受体相当于挂在细胞上的“钥匙”,如果找不到钥匙,那么细胞可免受入侵,而且免疫细胞可及时消灭“不得其门而入”的病毒。

即使病毒找到了门锁,而且利用受体打开“锁头”混进室内,甚至反锁大门逃避打击,只要有药物,药物与受体匹配,就能顺利开锁,病毒就暴露在药物下,受到攻击。在药物和免疫细胞的双重打击下,逐渐被清除。

关于乙肝受体的理论研究,持续了好些年,但科学家找到的都是“似是而非”,或证据不足的受体,所以要么是“门开不了”,要么是“只开一小道缝”,要么“药不对症”,这就解释了这些年不少乙肝药物获批临床,甚至上市,但不能完全杀灭病毒,或副作用较大、耐药、需要长期服药避免反弹等问题。

李教授找到了准确的乙肝受体,意味着拿到了打开乙肝之门的钥匙,被业界承认。

这个重大发现的意义在于指导了乙肝药物的研发,保证在正确道路上进行,而不是再寄希望于“老药新用”或“瞎蒙”、“大概这样子”。由于该理论是2012年就问世,这些年来围绕NTCP受体的乙肝药物研制,相信在进行中了。

不过,药物的研发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且李教授的重大突破是理论阶段,研究局限于体外开展,从病毒学来看,有三大跨度:

1、生化水平向细胞水平跨度。

2、细胞水平向动物模型跨度。

3、动物模型到人体临床试验跨度。

每个跨度之间有相当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药物研发需要探索,离不开大量财力、物力和团队协作。但沿着正确道路,一定会到准确的终点,而不担心走岔了、跑错了、搞反了。能在2030年—2035年攻克乙肝,希望还是挺大的。

老一辈知道,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向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大步,数学的最高明珠只差了一步。同样,证实了正确的乙肝治疗方向,找到了钥匙,那么离打开门就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