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绿皮报刊亭

 清池片语 2022-08-29 发布于陕西

ps:作品首发《少年月刊》2022年第3期。关于现在走上写稿这条路纯属意外,是本职工作文案策划衍生出的副产品。不过追溯源头,却也是一部漫长的书写历程——初中时候,《少年月刊》在我的案头堆了一厚沓,高中忙着考试,没细究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写作仅限于每周一次的语文作文上大学那会儿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看杂书以求心理安慰,跟着大四随波逐流注册博客,然后工作之余竟然坚持写了六年,恶补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第一篇投稿是在9年前,偶尔看到《女友》杂志征收主题稿,把博客时代的一篇稿子修改后投过去,不想顺利过稿,15年定居咸阳后有阵子待业在家,才想着要么写写稿子吧,然后才有了后面几年零零散散、写写停停的生活,不算勤奋,对自己不够狠,更谈不上职业,可却也是这些细碎的书写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好像一路迷茫跋涉的征途看到了灯塔。


前阵子,放假回家路过初中,看见校门口重新装修一新,左右两侧新栽了两排木槿,位于西侧角落的报刊亭被遮挡着瑟缩在那里。报刊亭四周拉下绿皮栅栏,它被包裹成了一只方正的铁匣子,醒目的“转让”如同一张判决书。

报刊亭要转让了,我的记忆闸门却“轰”地打开,那些和报刊亭有关的记忆如泄闸的洪水汹涌而来。


在我刚读初一时,那间报刊亭就已经在那了。两平米左右的低矮小店拥挤狭小。店主是个高大白胖的中年男子,置身店里,显得格外局促,似乎一个转身都能让店里的东西像“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小店内摆满各类学习用品,临街墙壁挂满花花绿绿的期刊杂志,进出口处还有一只“小天鹅”冰柜。一到放学下课,报刊亭时常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

那时候的我喜欢看各类杂志书刊,写的作文时常会被老师当做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那种感觉轻飘飘的,又有些不好意思。最初,文字带给我的除了阅读的快乐,就是写作文后带来的一点点虚荣。

偶尔,喜欢看报的班主任会差我去报刊亭买报刊,我也顺便在杂志前久留,习惯看着被塑封的杂志封面,看着标题、作者、图案猜度书页里面的精彩。

时常,一有新报刊上架,店老板就会在小黑板上写下刊名和期号,一些刊物会成为抢手货。随后,教室里也会上演“争夺战”,跟抢“武功秘籍”一样,时常好几个人凑到一起围观。《体坛周刊》是男生们的最爱,时常一帮人对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争论不休。时常杂志在教室被传阅几圈,等到最后回到主人手里时,已经脏旧一团,书角卷起泛着黑……

除了校门口的刊物,作为团支书的我每个月还能从校团委领回一沓《少年月刊》,再给自己留一本,当做办板报的参考。看过一期期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杂志,我会对着书上的作者猜想他们年方几何,身在何方,做什么工作。偶尔,我还会临摹那些插画,甚至将自觉不错的文章誊写到黑板报上。那些珍贵的杂志被我整理收藏,闲时取出细心翻看。

有时,我会挤出一点零花钱去报刊亭买杂志,仗着买主的身份,光明正大地一本本翻看。时常,老板忙着招呼其他人,只是让我把钱放到一个零钱筐,杂志任由我挑选取走。那些杂志错落有致地平铺着,像一颗颗缤纷诱人的糖果,让人不禁生出全部打包带走的贪念。

我们的中学时代,除了偷偷藏藏看杂志,依然中规中矩地默诵课文,誊写单词,撰写作文。对于文字的那点幻想,还不足以撑死一种名叫梦想的东西。甚至,你不会想到后来它会狂肆疯长。而一切一切的起发源,是在那间报刊亭里被点拨苏醒的,像被开启的“潘多拉魔盒”。

(以下标蓝字体纯属虚构,哈哈)

那是一个下雨的午后,我又一次在报刊亭前逗留。老板笑着寒暄:“看你经常看杂志,是不是这里面有你写的文章啊?”

“还有学生在这本杂志上发表文章?”惊愕中,我睁大眼睛问道。

“当然喽,”老板笑着说:这本杂志的作者很多都是像你这样大的学生,我还认识几个经常跑我这边买杂志的呢,他们有时候一过来,直接就跟我说封面上那个谁谁谁就是他自己。”

看着一脸微笑的老板,我忽然觉得他好像那个随时可以从口袋产出魔法的胖子叮当猫。我的世界忽然落入几滴雨水,并快速润泽心中埋藏已久的种子。

我怀抱“惊天发现”找到几本经常阅读的杂志,照着上面的投稿地址,将一篇自觉不错的文章誊写在信纸上寄了出去。

那是我第一次写信,也是第一次投稿,心像飞去了另一个世界,久久不能回归。等待回信的同时,我更加频繁去报刊亭看最新的杂志封面,奢侈一把抱回几本,反复阅读上面的文章,掂量自己和那些作者的差距,时常猜想在这个几百号学生的校园里,谁是厉害的隐没小作家。

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杳无音信,石沉大海的茫然让人沮丧。报刊亭里依然会不时上架新的书刊,而我却像蔫儿了的皮球,没了再去尝试投稿的信心。

后来,我还会去报刊亭替老师取报纸。老板的生意越来越忙,简单招呼几句,顺手递上来报纸,我逗留的时间也变得短促。

转眼初三,学习异常忙碌,我们每天在题海大战中厮杀。书写成了我偶尔喘息的着陆点,大概每次月考结束都会写一篇,再一股脑全部投进绿色的邮筒。偶尔,我会从班长手里接过几封件,全是退稿信,想过放弃,但一看到信中满满的回复和“期待来稿”几个字眼,就又重操故技。

中考前,我还是没能按捺住内心的声音,再一次将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投寄出去。所有的努力都已经付诸,结果就静待时间给你答复吧。

中考如期而至,用一场四平八稳的考场表现给自己的中学时代画上句号,然后如释重负地离开,奔赴新的天地。

那篇投稿自然没有下文,少年时代我们都有那么些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等到再走几程路,再读几车书,才能些许看清世界,看清自己。

后来几年里,我还是会创作,但都只是自娱自乐贴在自媒体上,就连第一篇铅字上稿,也只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发表在校刊下。心里自然很暖。

如今,那份报纸依然被我用心收藏着,就像母亲珍藏孩子的胎毛。后来,工作原因,我的文章开始陆续发表,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回首,那家报刊亭就像梦的催生剂,让梦之籽生根发芽。
作者简介
清池,文案策划、期刊写手,努力得自由,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交流合作。

清池06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