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往事:1200名日军围攻200远征军36天,最后反被围歼仅活13人

 凯撒历史屋 2022-08-29 发布于湖北

在滇缅大反攻中,中国远征军的新38师114团的将士们,和随后来到的112团,相继又开进了野人山,他们看到两年前远征军倒下的躯体,此刻已经变成累累白骨。

白骨层层累积,最下层的埋进了沃土,最上层的覆着枯叶,他们跪倒在地,收殓骨骸,然后掘土安葬。在安葬远征军遗骸的旁边,树立了一块巨大的山石,他们勒石为记:“此恨不雪,枉为炎黄后裔。”

所有的将士们肃立在墓碑前,脱帽致哀,然后,举起如林的枪支,打完了枪中的子弹。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印度整训后的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力让美国人史迪威震惊,让英军震撼,让日军惶恐。几十年来,英国人和日本人都会提起新一军的李克已营。

李克己营,其实当时不足一个营,只有一个加强连,不足200人,他们是由营长李克己率领的。这个加强连在野人山的大龙河岸边,与日军一个大队对峙36天,日军这个大队也是加强大队,人数多达1200人。

1200名日军围攻200名中国军队,时间长达36天,比例高达6:1,不但没有消灭中国军队,自己反被增援的中国军队全部剿灭,一个不留。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引为“此生最痛之耻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新一军要穿越野人山,先要进入胡康河谷。胡康河谷有四大河流:大龙、大奈、大宛、大比。大龙河是新一军需要度过的第一条河流。

112团在进攻大龙河的时候,盟军的情报机构说,大龙河没有日军的主力部队,仅有200名缅甸人组成的“伪军”和几名日本军官防守,伪军是没有战斗力的,在中国是这样,在缅甸还是这样,在世界各地也几乎都是这样。

然而,实际上防守大龙河的不是200名伪军,而是55师团和56师团的两个联队。

112团1营营长李克己最先向大龙河畔的日军阵地发起进攻,他们迅速占据了一个叫作于邦的村镇。于邦地处水陆交通要道,三面是茂密的森林,一面是大龙河,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李克己营在于邦刚刚布防完毕,准备迎接后续部队渡河,日军55师团的一个大队就将他们团团包围。现在,李克己营退无可退,甚至连回旋的余地也没有,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守,等待援军。

援军在哪里?援军在野人山的另一面,而且还被其他日军死死纠缠。盟军错误的情报让李克己营走入了险地,甚至是死地。

营长李克己将全连人分成了八组,每组把守一个据点,每个据点都可以用火力互相支援,第九组是预备队,哪里有险情,就去哪里。一连有九班,刚好一班一组。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组和组之间的空隙都埋有手榴弹和手雷,手榴弹和手雷用细细的线连接着,在枯藤遍地的丛林里,即使仔细观看也看不出来。另外,他们还砍伐树木,堆积在路口,建立了六处路障,即使坦克也无法开过来。现在,他们严阵以待,就等着仇家上门报到了。

于邦的北面有一棵巨大的榕树,主干直径一丈有余,枝干多达几十条。生长在南方的榕树与所有的树木都不同,榕树长大后,枝条上就会长出很多气根,气根垂直向下,触及地面,又会长出一棵小树,小榕树在阳光雨露中苗壮成长,又长出了气根,而实际上,它还是紧紧团结在主干周围的一棵大树。

于邦的这棵大树后来成为了传奇。爬上这棵大树防守的那一位战士也成为了传奇。这棵大榕树成为了战士们的瞭望哨,他们藏在密密的树枝树叶背后日军的所有动向一目了然,而日军却看不到他们。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战士们还在树上建立了一个轻机枪阵地,轻机枪可以旋转360度进行阻击,而日军的枪弹无法打进粗壮坚韧且潮湿多汁的树身,炮弹也对密密层层比牛皮更为柔韧的枝叶无可奈何。

这棵大树,就是最好的防御阵地,就是一面硕大无朋的盾牌,可以抵挡任何常规武器的盾牌。

整整36天,日军始终没有放弃对这棵大榕树的进攻,却始终没有攻下大榕树。白天,树下的日军尸体堆积了一层又一层,血水肆意流淌,浇灌草木;夜晚,日军把这些尸体拉回去焚烧,举行沉痛的哀悼仪式,恶臭弥漫在丛林之上,星空之下,久久不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大榕树成为了日军的噩梦。李克已营以200人之力之所以能够抵挡日军一个大队1200人的进攻,还在于飞虎队的支援。

当时,飞虎队不但要协助驼峰航线运送外援物资,还要保护西南上空的安全,配合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痛击日军,仅有的数百架飞机让飞虎队捉襟见肘,但是,飞虎队没有忘记李克已营这一连人,每隔几天,就有一架小型运输机飞临于邦上空,把给养和枪弹投往大榕树上。大树,就是空投的最好标志。

但是,空投的物资还是太少,战士们只能吃个半饱,而枪弹更要节省着使用。曾经有一天,那架小运输机被日军打伤了翅膀,摇摇晃晃地落在了野人山的那一边,此后的几天,战士们只能挖掘芭蕉,取根果腹;砍开葛藤,取水止渴。那几天,日军的进攻前所未有的猛烈,可还是无法突破战士们的封锁线。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李克己营被围的第36天,孙立人亲率114团从野人山的另一边赶来击退了围攻的日军,解救了这些在包围圈中苦苦支撑的战士。大树外杀声震天,李克己营看到援军,群情振奋,一齐冲出。

激战一个时辰,日军一个大队无一逃脱,就连联队长藤井小五郎也被击毙,剩下的13名伤兵全部做了俘虏。

打扫战场时,战士们从很多日本新兵的衣服口袋里看到有“千人针”和“鬼符”之类的玩意儿。从日本本土补充而来的新兵,早就听说过新一军的威名,他们害怕成为异乡的孤魂野鬼,就寄托神灵保佑他们能够活着回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老兵吴作勇回忆说,新一军渡过大龙河后,沿途看到路边贴着很多歪歪斜斜的字条,上面写着:“中国兄弟不要追吧。”“我们不在这里和你们打了。”新一军战士看着这些日本人书写的字条,全都笑了。

日本鬼子死尸的身上,除了“千人针”和“鬼符”,有的人口袋里还有一张素描画像,画像上的人物身材高大,足蹬马靴,头戴布帽。新一军的将士们都不明白,日本鬼子的身上为什么要带着这样一张素描画像。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13名日本伤兵中,有一个名叫今田宽敏的战俘,侦察连通过审讯今田宽敏后才知道,画像上的人物是孙立人。田中新一要求18师团的每个狙击手和机枪手的身上都揣着这张“孙立人”的画像,以便在战场上对孙立人施放冷枪。

可是,田中新一不知道此时孙立人的外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肤色熏黑,满脸胡须,打着绑腿,头戴钢盔,和士兵们一起冲锋。远征军开始反攻的时候,孙立人就发誓说,打不通胡康河谷,决不剃须。在正面战场的将军中,孙立人就是一个另类,一个传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