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征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

 兰州家长 2022-08-29 发布于甘肃

作者:洪荣昌 来源:《红藏视界》

我在阅读福建博物院编的福建博物院典藏系列《红色遗珍》(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版第160页)时,看到一张非常罕见的红军临时借谷证,让我为之震惊。

文章图片1

红三军团供给部使用的红军临时借谷证毛泽东版壹千斤券

原因之一是,这张红军临时借谷证所借数量特别大,是壹千斤券。红军临时借谷证的面额只有伍拾斤、壹百斤、伍百斤、壹千斤4种。壹千斤券非常之少。由于借谷数量巨大,使用起来缺乏灵活性,只有大部队在行动中使用,小部队吃不了那么多。而当时红军大部分运用的是运动战和游击战,人员相对比较少。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苏维埃政府当时印制的数量本来就不多。

原因之二是,这张红军临时借谷证的落款,与现在收藏市场上出现的大多数红军临时借谷证不同,是“主席 毛泽东、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 林伯渠”,收藏界称之为“毛泽东版”。据考证,毛泽东版红军临时借谷证,是在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之前印制的,具体的使用时间段是1933年9月底至1934年1月底的4个月时间。当然,实际上这种借谷证在1934年2月之后也还在用。但“二苏大”成立了国家粮食部,此后使用这种以前印制的借谷证,都会在上方用手工加盖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的印章。这种毛泽东版壹千斤券,目前全国仅发现两张。所以,在收藏市场称之为粮票的“票王”。

原因之三是,这张红军临时借谷证盖了一个使用单位的印章,虽然在书上看不太清楚印文,但据书的介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供给部”。军团级的印章级别够高的了,中央红军当时总共只有一、三、五、七、八、九6个军团。纵观已经发现的红军临时借谷证使用单位印章,绝大多数都是师级及其以下的单位,加盖军团级使用单位印章的非常稀少。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成立于1930年6月,军团长彭德怀,政委腾代远,下辖第五、第八两个军6个纵队和一个随营学校。不久,纵队改为师,第五军下辖第一、第八师,第八军下辖第四、第六师,增加了一个第十六军(下辖第七、第九师)。

长征初期,红三军团的编制是第四、第五、第六3个师9个团,是仅次于红一军团的主力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政委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德清,政委徐策。其中最年轻的是第四师师长洪超。

文章图片2

洪超

洪超,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一个农民家庭。17岁参加革命,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朱德的警卫员,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转入红五军工作,任红五军第一纵队中队长、大队长,红八军军部参谋,红五军第一师师长,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四师师长。1933年3月在草台岗战斗中,洪超身负重伤失去了左臂。1934年1月在攻占沙县县城战斗中,他担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内,歼敌3000多人,荣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2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示,时任红四师师长的洪超率部作为先头部队通过赣县塘坑口,向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挺进,准备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

洪超率领红四师作为右翼先锋,走在最前面。一路上,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斩关夺隘,为后续大部队的前进开辟道路。

文章图片3

洪超在指挥战斗

有史料记载,此役也称之为“中央红军长征后取得的第一个胜仗”。不过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战斗,给红军也造成不少损失,牺牲3700余人,付出的代价也不算轻。

21日上午10时,红四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百石附近的制高点,架起机枪,向守敌发起猛烈的攻击。百石守敌根本抵抗不住红军的猛攻,不久就弃守碉堡,收缩在村里一座建筑坚固的祠堂里,被红军包围。红军开始劝其投降,里面的敌军却不停地向外打枪,把喊话的红军战士打死。此时,洪超带着一个警卫排准备赶往红十一团与黄克诚政委会合,恰好路过这里。他马上到前沿观察,命令调集迫击炮消灭围墙内的敌人。话音刚落,不幸被围墙内的敌人射中头部,当场牺牲,年仅25岁。

彭德怀的部下、山西省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张平凯在《忆彭大将军》一书中这样写道:“洪超作战英勇,是三军团有名的猛将、年轻的指挥官,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他为红军突破第一道防线,立下了首功。彭军团长失去了一名爱将,非常沉痛,他亲自赶赴现场凭吊,然后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切齿仇恨,踏着烈士们的血迹,继续率部西进。”

洪超的牺牲,毛主席也十分痛心,惋惜地说“他才二十五岁!”

1974年11月,彭德怀临终还嘱咐说:“不要忘记洪超,他是我们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个师长。”

战斗结束后,一名红军战士遇见当地村民陈观音,请求对方帮助埋葬他们的首长。百石村受尽了国民党军的欺凌,陈观音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最终,红军战士、陈观音和村民一起,将洪超的尸骨埋葬在离战场不远的围栋山山腰上。但这位战士并没有明确告诉参加安葬的村民,这位首长叫什么名字。安葬完后,因为没有报酬,战士送了一件军棉衣给陈观音,这件军棉衣实际上是洪超唯一的遗物。尽管当时陈观音并不知道这位红军首长姓甚名谁,打那之后,每年清明都会到墓前烧香扫墓。解放后,陈观音当老师的儿子,每至清明时节,也都带着学生给这位无名烈士扫墓,祭奠英灵。

战争年代通讯不发达,加上红军经常转移战场,洪超的家人自他参加革命之后,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在做什么。

直到1954年的春天,洪超的一位同乡和战友回乡带回噩耗,但这位老乡却不知道他牺牲的确切地点,更不知洪超骨埋何处。家人多方寻找,都毫无结果。

2005年,当年洪超部下第十一团政委张爱萍上将的女儿张小艾,根据父亲生前嘱托,来到信丰县要求为洪超修建烈士墓,得到当地政府的响应。当地政府经过多方寻找落实,才确定洪超牺牲的地点和安葬的位置,并建立起了纪念碑。2006年清明节纪念碑完工,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也是洪超部下,时任红四师第十团三营营长)题写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文章图片4

洪超烈士之墓

2006年6月初,洪超牺牲近72年之后,洪超的儿子在看焦点访谈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画面中有个洪超烈士之墓,而且电视中还说出了烈士墓的地点,才知道自己的父亲牺牲和安葬的地点是江西省信丰县。在信丰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洪超家人祖孙三代一起到百石村祭拜洪超烈士。在百石村围栋山腰洪超烈士墓前,洪家人长跪不起,嚎啕大哭,悔恨来晚,令围观者泪流满面。

洪超烈士之孙洪球柱先生感慨万千,他说:“我们来到百石村,看到爷爷纪念碑时,第一是感动,第二是感激。我们特别感激新田镇百石村的村民们,出于对洪超烈士的敬意,把洪超烈士埋葬在百石。感谢信丰县委、县政府,一直那么重视洪超烈士,为洪超烈士修建纪念碑,而且在每年的清明都组织群众来祭拜洪超烈士。”

在长征中,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红军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作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牺牲的人员中,红军师以上高级指挥员就达80多人。如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余永寿等等。

洪超烈士的一生很短暂,但是他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精神。他很小就参加了革命,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在战争中,他虽然在草台岗战斗中负重伤,失去左臂,但身残志坚,依旧冲锋在前线。在百石战役中,他中弹后仍不忘叮嘱身边人要坚决消灭敌人。

洪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壮大和发展,付出了他毕生的精力。他是一位红军优秀的指挥员,又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