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蛋白,咱老百姓有验方

 图书 馆员 2022-08-30 发布于内蒙古

尿蛋白,咱老百姓有验方

现代医学证实,尿蛋白存在,是肾脏有损,血浆蛋白随尿渗漏。 在治疗上达到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即消失,是为痊愈。古人认为肾主封藏,肾虚封藏失职,脾精渗漏,与现代医学血浆蛋白随尿渗漏,名异而实同。
1.治蛋白尿特效方。
处方
:
芡实,生黄芪、菟丝子,山药、百合,白术、党参、枇杷叶,茯苓、金樱子、黄精。(每味药基本用量3-9克,每人体质不同用量也不同,需在当地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功效主治:
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主治脾肾两虚型蛋白尿,症见面色苍白,
气懒言
,疲倦乏力,腰酸腿软,食纳不振,腹胀便稀,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舌淡边有齿痕,脉象沉缓。
点评:
  肾炎患者尽管水肿消退,但蛋白尿经久不愈者,一般均有脾肾两虚之证。
芡实、金樱子益肾固精
;菟丝子性平质润,不温不燥,也不滋腻,既能补阴,又能益阳,并有固精之功;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益气健脾;山药既能补脾又能养肺肾而固涩;肾水充足,蒸腾化气以固精,故加入肺经之药百合、黄精,滋补肺金,以助肾水;枇杷叶入肺,以清降为功,肃降肺气,所谓“保柔金而肃治节”.
此方为基础方,用料用量有所加减。
2.三味药治疗蛋白尿
固肾除湿汤:
山萸肉6,白扁豆15,黄柏2克。
[用法]:
一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二诊
: 连服三十剂,经几次尿液检验,蛋白及其他项目均为阴性,食欲渐增,颜面渐显红润。嘱其再服以固疗效。
三诊
:又服二十余剂,近日连续尿检三次,均为阴性。饮食活动一如病前,是否停药,希诊断酌定。诊之: 脉缓,观患童精力充沛,嘱其停药观察。
[按语]:肾炎疾患,在祖国医籍为水肿病 一般治到水肿尽消,精力充沛,即算治愈。方中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白扁豆和胃健脾,化湿调中; 黄柏燥湿益阴,清泻相火。共达收敛元气、健脾固涩之效。
尿潜血、蛋白尿,不注意这些肾病=白治
   肾病和用药、休养、调养都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事项不注意,很容易引发肾病;如果已经有了肾病,还不注意调整,肾病会很容易加重。只出现蛋白尿、潜血和腰酸腰痛,但是肌酐没有太大变化的朋友们需要注意:
1低盐饮食,每天的盐摄入总量3g以内;不要吃腌制品,如果吃了腌制品,用的盐就需要减量。
2多喝水,少喝饮料 尤其是多喝白开水,能帮助肾脏清除体内毒素和垃圾,帮助肾脏减轻负担。
3避免碰凉东西。 凉水、游泳、冰的食物等等都不要去碰。
4避免久坐,多走走,多活动、多运动。肾功开始有变化的朋友们需要注意:
5.避免吃牛肉、羊肉、马肉、狗肉、猪肉等“四条腿的食物;可以吃鱼、鸡肉、鸽子肉等补充蛋白质。
6.补充各类维生素

7.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熬夜、过度劳累会加重肾脏负担,加快肾功能衰退的节奏。

浅析中医对蛋白尿的治疗
尉氏县第一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摘要]:中医学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虚弱为主,邪实以风邪、水湿、湿热、瘀血为主。主要治疗方法有:补脾益肾法、祛风胜湿法、清 利湿热法、疏滞气机法和活血化瘀法,各种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轻重和证情,灵活运用。
        [关键词]:中医,蛋白尿,治疗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的主要临床 表现之一,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 致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吸收 能力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从一定程度上看,
尿蛋白的持续时间的长 短和量的多少与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治疗和控制蛋白尿已成 为治疗肾疾患,保护肾功能的关键一环。
        一、中医对蛋白尿的病因理解
        事实上,中医学中并没有 “蛋白尿”的称谓。但文献研究显示, 蛋白与中医中的“精”、“津”、“液”、“膏”的概念类似,蛋白尿可 归于 “精气下注”、 “精微外泄”范畴。尿中蛋白量的增加是脏腑 整体功能失调,体内精微外泄的表现。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 实,正虚以脾肾虚弱为主,邪实以风邪、水湿、湿热、瘀血为主。
        在中医学理论中,精、津、液、膏等是人体气血以外的一些“精 微物质”的总称,“夫精者身之本也”( 《金匮真言论》) ,宜藏而 不宜泄。由于这些精微物质失于封藏,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可形成 蛋白尿 。有专家人认为,肾性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及脾、肾亏 损有密切关系。外感风邪,内伤于肺,肺气壅塞,也可酿湿生热, 蕴结下焦,清浊不和,尿下蛋白。他们以阴阳开阖理论来研究肾性 蛋白尿的成因,认为包括太阳受邪,膀胱经气不利,厥阴不和,肝 经疏泄失常; 太阴失开,后天运化失常; 阳明失和,胃肠受传失常 。寒、 湿、热、毒等邪常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损伤肾脏。肺卫主表,为人身 之藩篱; 肾主水,并主一身阴阳之气,司二便之开阖。风邪袭表,卫阳 被遏,循经脉入里,损伤肾气,开阖失司,水湿泛溢; 或封藏失职,精 微失固,导致肾性蛋白尿 。慢性肾病患者多数病程已久,迁延不愈,也 必然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久闭成痹,导致肾络瘀痹,进而使痰瘀互 阻,精气不能畅流,涌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血瘀是肾病发 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肾病加重、难愈的一个重要致病因 素,脾肾虚损,形成湿热瘀血交阻的病理因素,久病失治,虚则更 虚,湿热瘀血难去,造成病情发展,迁延难愈 。
        二、中医对蛋白尿的治疗方法
        (一)补脾益肾法
        有的患者临床体检发现蛋白尿,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乏力, 纳差,舌淡,脉细无力,就可以用人参、
黄芪合水陆二仙丹、五子 衍宗丸加减,以健脾固肾。若阴阳出现偏颇,就会出现阴虚、阳虚、 阴阳两虚的证状,可分别用知柏地黄汤、真武汤、济生肾气丸为主 要方进行治疗。清热利湿治其标,临床上有些患者蛋白尿长期不消, 用健脾益肾的方法难以取得效果时,便可加上用清热利湿解毒的药 物,如苍术、玉米须、黄柏、薏苡仁根、白花蛇舌草、茯苓、蒲公 英等等。同时活血化瘀要贯穿始终,因为活血化瘀的药物具有改善 血液黏稠度、并、扩张肾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治疗上看, 瘀血之初应用益母草、赤芍药、川芎、丹参、参三七、川牛膝等药。 如果瘀血比较长久,一般活血的药物奏效甚微,就应该选用一些如 僵蚕、全蝎、水蛭、地龙、土鳖虫、鳖甲等。
        如果是蛋白尿属脾气虚的患者,有浮肿,
尿蛋白反复不消,乏 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应该注重健脾利湿,药 方可选用防己黄芪汤。若浮肿严重,可以加进车前草、泽泻。如果 有大量蛋白尿,可以加进金樱子、芡实。如果是泄泻明显,可以进 合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如果是脾阳虚突出,有较为严 重的浮肿,形寒肢冷,纳差便溏,小便不利,按之凹陷,舌质淡润, 舌苔白,脉沉弱的患者,就可以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温阳利水, 健脾祛湿。如果是肾阳不足的患者,眼睑及下肢会轻度浮肿,腰酸乏力, 形寒肢冷,便溏或便秘,舌质淡且薄白,尿检蛋白长期阳性,可以用金 匮肾气丸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如果蛋白尿较多,就可以加加进金 樱子、桑螵蛸,并可加重附子用量。如果是属于肾阴亏虚的患者,浮肿 就会不太严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时痛,心烦不寐,舌红少苔, 脉沉细,就应该滋肾养阴,可以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祛风胜湿法
        风邪为患是肾脏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因 。许多蛋 白尿患者常常因为外感风邪而导致蛋白尿的病情反复和加剧,蛋白 尿的重新出现或增多,就是是典型风邪鼓动的病患现象。许多患者 的蛋白尿多起病于外感风邪,初期固宜祛风解表,袪邪外出,但是 如果失治误治,或治不得法使得病情迁延,风入血络则潜伏难出, 而使病情痼顽 ,蛋白难消,临床甚是棘手。
        外风致病常常会与其他病合并出现,例如会出现风寒、风热等 等不同的病患。如是偏于风热的患者,会伴有咽喉红肿热痛,脉浮 滑数,舌质红,可以用越婢汤合荆防败毒散,达到散风清热,凉血 止血的作用。
如果是风寒患者,会出现
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 浮滑或紧,这种症状可以用麻黄加术汤加减,以达到祛风散寒,宣 肺利水对减少尿蛋白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出现风邪入里, 风瘀合邪阻于肾络,尿蛋白持续的患者,可以选用地龙、蝉蜕、僵 蚕、乌梢蛇等祛风通络的各种虫类药物。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积聚》 所提出的“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 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不难看出, 虫类药物善于走窜搜剔、熄风通络、将潜伏于内的风邪剔逐于外, 也可起到通经活络。对于蛋白患者来说,风邪蕴伏不解,会常常使 病情反复无常,只有祛风邪,蛋白尿才会消除。
        (三)清利湿热法
        清利湿热法也是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是用 于蛋白尿患者由于湿热下注,伤及肾气,肾不固精而见蛋白尿长期 不清,患者的症状往往表现为腰部不适,舌苔黄腻,舌呈红,脉尚 有力。对于这类患者,用之前所讲的补脾益肾法,采用益气健脾固 肾药物很难奏效,因此,应该加进清利湿热的药物,如果是由于反 复感染,也可导致湿热内蕴,三焦水道不利,全身则会浮肿且皮肤 绷急发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尿液混浊,泡沫增多,这种病情 必须加进清利的药物才能起来效果。常常会用到的药物是黄芩、白 茅根、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蒲公英、
车前草、荠菜花、荔枝草、 苏叶、黄连、杏仁、蔻仁、苡仁、半夏、陈皮、河白草、防已、大 蓟草、猪苓、土茯苓、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玉米须、蒲公英、金 钱草、荠菜花、白茅根、连翘、淡竹叶、车前子等等。
        (四)疏滞气机法
        许多蛋白尿反复出现的患者,常常会有肝脾不和,气机郁滞的 现象,久而久之就会损及肾气而致精气不固,尿蛋白反复出现不愈, 伴肢体水肿,胁肋满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这类患者 有时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持续不退,有的甚至伴有高血压、 浮肿的现象,但是湿热、瘀血表现却不显著。常常会出现腰酸腰痛, 心烦口苦,咽干而痛,头昏目眩,胸胁胀满,情绪多不稳定。对于 这种患者的治疗,应该疏利三焦,调理气机,一方面要采取调整情 志方法,另一方面必须运用疏滞气机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
柴胡、佛手片、八月扎、黄芩、枳壳、路路通、广郁金、白莲须、 白芍、香附、生熟苡仁、川芎、泽泻、青皮、陈皮、广木香等。治疗上可以取小柴胡汤加减。如 果是少阳三焦枢机不利,水湿内蕴,就可以合五苓散加减,在气行 水行的同时可增强去湿消水的力量,如果是少阳郁滞,枢机不利,郁 久化毒,宜合升降散加减 ,取其 “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 顿消矣” ( 《伤寒瘟疫条辨》) 。采用疏滞气机法,应该守方加减,坚 持服用药物治疗,才能看到效果。
        (五)活血化瘀法
        有的蛋白尿患者,久病多瘀,病程较长,多会兼夹血瘀,往往 瘀血表现明显,浮肿日久不消,面唇肤色晦滞黧黑,脉涩,会有血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等等病状。对于此类蛋白尿的长期患者, 应该用活血化瘀法,常常可以取得一定疗效。常常用桃红四物汤加 减。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
川芎、赤芍、丹参、茜草、积雪草、 丹参、泽兰叶、益母草、桃仁、赤芍、鬼箭羽、鸡血藤、丹皮、当 归、马鞭草、参三七、广地龙等等。

        当然,临床运用以上各种蛋白尿治疗方法是需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权衡轻重和证情,灵活运用的。在用药分量上,用药量常较大,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用药疗程上,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服药,直到 病情稳定后,可以使用丸剂、膏剂等药物长期地巩固治疗。需要指出的 是,蛋白尿患者应选用优质蛋白食用,控制蛋白的摄入量,防寒保暖, 避免疲劳,以防导致蛋白尿的增加,加重肾脏损伤。同时,还需要控制 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一般在120/75 mmHg 左右最好。

 血尿、蛋白尿怎么办?一文详解慢性肾炎调肝治疗法

“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明确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学术思想,是中医体系中五脏相关理论之一,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形成了“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同治”之法,在临床具有实际意义。

理论基础 肝肾母子相生

中医运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进行归属:肝属木,肾属水,肝性条达,主疏泄,恶抑郁,为刚脏,易亢动,而肾水涵养肝木,能使肝保持正常状态而发挥其生理功能。《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言:“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说明了肝与肾的母子相生关系。若其中一脏病变,则可出现“母病及子”“子盗母气”之病征传变。

肝肾精血同源

中医认为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有“精血同源”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指出肾主藏精。《素问·五脏生成》言:“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黄帝内经》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认为:“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由于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故称“肝肾同源”。

肝肾经气相通

《灵枢·经脉》中记载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可见肝肾两脏经气相互贯通。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阴肾经皆循行于身体内侧,并交会于输穴“三阴交”。奇经八脉又加强了肝肾两经的联系。肝肾经气互通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肝病或肾病应用肝肾两经同治的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1]

肝肾统司相火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曰:“君火唯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肾与肝。”肝肾同藏相火,正常的相火是生命的动力,肝肾阴虚,不能涵养寄居肝肾的相火,可致相火冲逆上炎,而相火妄动必耗阴精。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言:“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提示相火为肝肾两脏共同专司,其宜潜藏。肝肾精血充足,肝肾之阴充盛,相火得以制约,宁静而守位于肝肾。

肝肾阳气互温

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体阴而用阳,其“用”具体表现为肝气和肝阳是肝脏的功能活动。肾为五脏阴阳之根本,“气属阳,主煦之;血属阴,主濡之”,故肾阳对诸脏腑有温煦推动作用,同样,肝阳也离不开肾阳的资生和温煦[2]。何梦瑶《医碥》云:“肾受肺之生,则水愈足,为命门之火所蒸,化气上升,肝先受其益,是为肾水生肝木。”《傅青主男科·虚劳门》云:“肝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故肝阳肾阳互相温煦,息息不断。

辨证论治 慢性肾病之血尿,重在平肝清热、凉血止血

五志过极,七情所伤,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肝火灼伤肾络可致尿血,或因肝失疏泄,藏血失职而外溢,或因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损伤血络溢入尿路而致尿血。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胁肋胀满,口干口苦,眩晕头痛,舌质黯,苔黄腻,脉弦滑。治宜平肝泻火,清热止血,选方天麻钩藤饮与四生丸合方化裁治疗,处方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珍珠母、生荷叶、生地黄、小蓟、柴胡、夏枯草、菊花。

慢性肾病之蛋白尿,重在疏肝理脾、滋肾养肝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肝本横逆克犯脾土,脾之升清降浊失常,精微下注而成蛋白尿;乙癸同源,肝肾病日久,水不涵木,肾阳虚可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又可累及肾阴,终至阴虚火旺,甚至相火妄动,虚火上炎灼伤肾之脉络,封藏失职,精微下注而成蛋白尿。若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纳呆,大便不调,小便浑浊,舌黯苔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养血健脾,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处方组成:柴胡、炒白芍、当归、白术、青皮、云苓、防风、芡实、葛根、陈皮。若临床表现为骨蒸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肝益肾、滋阴降火,选方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处方组成:知母、黄柏、山茱萸、云苓、泽泻、山药、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

病案举隅 病案一

患者,女,15岁,2012年12月4日初诊。

主诉肉眼血尿10余日。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给予激素治疗,紫癜消退,后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肉眼血尿,给予抗感染治疗,肉眼血尿未见好转。现症见:精神一般,情绪低落,纳眠可,手足心热,口干,尿色如浓茶色,每遇心情不畅则晨起尿色较前日加深。舌红,少津,苔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尿血;辨证:肝郁化火,血热妄行。治宜平肝泻火,清热止血。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柴胡10g,白芍6g,当归12g,茯苓15g,白术10g,薄荷6g(后下),牡丹皮10g,栀子9g,荷叶10g,小蓟10g,白茅根10g,茜草10g,炙甘草6g。水煎服,取汁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同时注意调畅情志。
服药10剂后,尿色淡黄色。查尿常规:潜血(+),红细胞15个/HP,后未见肉眼血尿。
按语:患者受毒热邪气,热邪内盛,迫血妄行,故见皮肤紫癜。因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且患者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热,热盛伤津,故见手足心热,均为口干阴虚内热之象;热盛则迫血妄行,血不寻常道,故见尿血[3]。舌红,津少,脉弦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故宜疏肝解郁化热、凉血止血,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吴谦在《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认为“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若内热,外热盛者,加丹皮解肌热,炒栀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再加小蓟、白茅根、茜草以达凉血止血之效。
病案二

患者,女,48岁,2016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间断尿中有泡沫伴腰困2年余。现症见:乏力,腰困,口干口苦,时有遇事烦躁易怒,眠差,双下肢无水肿,尿中有泡沫,大便不调。舌质黯,苔白,脉弦滑。多次复查尿蛋白(+~++),肝肾功能正常。2年前曾诊断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1.5~2g,给予激素治疗6个月,效果不佳停用。
中医诊断:慢肾风;辨证:肝郁脾虚。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益肾。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处方组成:柴胡12g,当归10g,白术12g,茯苓12g ,陈皮12g,炒白芍10g,川芎10g,香附12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先煎),山药15g,芡实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牛膝12g,甘草片6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2016年3月28日复诊
患者精神、睡眠稍有好转,口干口苦不明显,仍见烦躁易怒,腰困,尿中有泡沫。舌质暗,苔白,脉弦滑。复查尿液示:尿蛋白(++),予上方加酸枣仁20g,远志15g,续断片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继服2周。
2016年4月11日三诊
患者精神好转,睡眠改善,心情较前舒畅,复查尿液示:尿蛋白(+)。后随访半年,患者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5~0.8g。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思虑过甚,肝气郁结,乙癸同源,肝肾同病,水不涵木,肾阳虚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又累及肾阴,终至阴虚火旺,甚至相火妄动,虚火上炎灼伤肾之脉络,封藏失职,精微下注而成蛋白尿。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司疏泄,维系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通畅,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之。诸郁起之皆由于肝,肝性升发,郁而不伸,用柴胡、白芍、香附、川芎等疏肝药以达之。心主神,心神失养,则宜用煅龙骨、煅牡蛎、远志、酸枣仁以养心安神;白术、茯苓、芡实、当归以健脾养血;女贞子、墨旱莲、牛膝以养阴益肾。诸药合用,以达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益肾养阴之效。
小结

“肝肾同源”理论为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了思路,对指导中医临床有重大意义。临床应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临证时要明确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可获效,故应多读经典,夯实理论基础,多学名医辨证经验,以拓展思路。

肾炎及尿蛋白高偏方
材料:
黄耆200克、百枝150克、金英子150克、毛草根500克、中灵草200克、红梗草150克。
高血压患者,加黑参150克;水肿者,加猪苓30克、茯苓50克。
            用法:
            以上,为一服药。
            将这些药,浸泡一夜后,慢火水煎3次。
            每次,煎出药汁500毫升,三次即煎出1500毫升。
            将这些药汁,分成5天服用,每天服2-3次。
            每次储藏时,放在冰箱保鲜室,防止药物变质。
            献方人称,这个方子多人试用,有效率能达到85%。
            一般患者,坚持服用1-3个月,尿蛋白基本恢复正常。
            服用此方期间,患者忌辛辣、烟酒及油腻的食物。

            献方人称,这个方子,是他家祖传的,没啥副作用。

治尿毒症方、消尿蛋白方--国医大师—邓铁涛方
治尿毒症方
〔组成〕 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焗服)(或桂枝10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猪苓30克,云苓皮30克,益母草30克。
〔功效〕 温阳利水。
〔主治〕 尿毒症。
注:宜与灌肠方同用。
灌肠方
〔组成〕 大黄30克,槐花30克,崩大碗30克,苏叶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煎至200毫升,紫金锭3片,熔化,保留灌肠。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尿毒症,昏迷,脓毒血症。
消尿蛋白方
〔组成〕 黄芪30克,龟板30克,淮山药15克,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
〔功效〕 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主治〕 蛋白尿。

治尿毒症方
〔组成〕 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焗服)(或桂枝10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猪苓30克,云苓皮30克,益母草30克。
〔功效〕 温阳利水。
〔主治〕 尿毒症。
注:宜与灌肠方同用。
治尿毒症灌肠方
〔组成〕 大黄30克,槐花30克,崩大碗30克,苏叶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煎至200毫升,紫金锭3片,熔化,保留灌肠。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尿毒症,昏迷,脓毒血症。
方源:邓铁涛 / 国医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