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国兴:“知者乐,仁者寿”解读

 妙趣横生 2022-08-30 发布于黑龙江

“知者乐,仁者寿”解读

    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关于“仁“的表述很多,这是其中很著名的一段,孔子把“知”与“仁”并列,而不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我们在理解上就应该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孔子不是单纯地提倡做一个知者或做一个仁者,而是提倡做一个既知又仁的人。前两句话是有连带关系的,水是动的,因此知者乐水,也乐动;山是静止的,因此仁者乐山也乐静。第三句本身具有连带关系,知者快乐,而快乐的人就能长寿。

    说到“仁者寿”有人会提出反驳的意见,民间有“好人没长寿”的说法。有人以很多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寿命都不长这一现象来支持“好人没长寿”的说法。这是非常错误的、亵渎英雄模范高尚行为的的说法,这种说法完全出于狭隘的、极端的自私自利思想,这种说法迷糊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把具有思想和灵魂的人等同于一般的动物,显然这种说法是卑劣的小人之说。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对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爱国主义的屈原、岳飞,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他们生存的年龄都不是很长,但是他们在人民心目中是永存的。在当代的英雄人物中,雷锋活了22岁,焦裕禄活了42岁,这样的好人都没有长寿。而五十多年来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一直广为人民群众所传诵,可以说他们依然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我从那些长久地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模范和杰出人物身上,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作为有思想、有灵魂的动物,其生命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自然的生命形态,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生或死;另一种是精神的生命形态,一般人精神的生命形态是与自然的生命形态共存亡的。当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形态结束的时候,他的精神生命形态也随之而结束了。但是对于那些英雄模范和杰出人物来说,他们的自然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精神生命的结束,他们的精神生命形态会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与天地齐寿。雷锋、焦裕禄他们的生理生命虽然很早就结束了,但是,他们是死而不亡的,他们的精神并没有死,而是一直活在人民的心里,中国人称此为“长生久视”,他们的生命不会因呼吸和心脏的停止而嘎然而止,他们将永久地活在人民的心中。这是一种更高格局上活着的人,他们生命的意义是值得赞美褒扬的。

      对于生命的意义,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对于我们诠释“仁者寿”有一定的意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我想,孔子所说的“仁者寿”一定也是指的这样一些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毛泽东同志曾经把这样的人概括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我们可能当不成“长生久视”的英雄,然而“仁者寿”却是实实在在的,仁者确实能延长人的自然生命。一个人如果能按照仁的标准去做,仁者爱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能够做到这些,人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而“心态平和”是国际上公认的四大健康基石之一。这说明,“仁者寿”不仅仅具有教化的作用,还具有科学基础做支撑。“仁者寿”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善良的人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