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癌温度又降啦,家里的热水壶到底应该设到多少度?

 齐烟九点0531 2022-08-30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管颜青


“喝温度过高的热水致癌”的消息已不是什么新闻,但究竟不能超过多少度呢?

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在过高温度的热水的长期刺激下,会使食道黏膜产生损伤,进而可能诱发癌症。

如今,这个温度可能要下调到54℃。近日,《英国癌症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热敏型发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亚型2(TRPV2)在54℃的反复受热或在激动剂作用下可激活HSP70/27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恶性行为(增殖、迁移、入侵和血管生成等),并显著促进肿瘤形成和转移。

致癌温度又降啦,家里的热水壶到底应该设到多少度?

对温度敏感的TRPV2是TRPV通道家族的一种钙渗透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多种人类癌症的发生,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和肝细胞癌等。但TRPV2在食管癌,尤其是ESCC中的作用,却鲜为人知。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食管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相比,TRPV2在ESCC细胞株中转录和翻译均上调,临近ESCC的癌旁组织中也有部分细胞TRPV2表达阳性。而在ESCC患者中,与低表达组相比,TRPV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这些结果表明,TRPV2在ESCC中高表达,在ESCC的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热刺激和TRPV2特异激活剂O1821刺激ESCC细胞,发现二者取得了类似的效果。在54°C的热刺激下,TRPV2在体外实验中可明显增强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促血管生成等恶性细胞行为,而体内实验则可显著促进裸鼠皮下成瘤和尾静脉注射的肿瘤转移。反之,在敲除ESCC细胞的TRPV2基因后,这些促进ESCC的恶性行为均显著减弱。

而在非瘤食管鳞状细胞NE2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类似在ESCC细胞上的效果。用热(54°C)和O1821对NE2细胞进行短暂而频繁的刺激后,可显著促进NE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侵袭,并可在裸鼠皮下成瘤,说明过表达过激活的TRPV2可使非肿瘤细胞转向肿瘤化。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RPV2在ESCC进展中的作用主要由HSP70/27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行调节。同时,研究人员提出TRPV2-PI3K/Akt/mTOR是一个有希望的预防和治疗ESCC的靶点

值得关注的是,激活TRPV2的热刺激的温度(54 ℃)通常要低于很多人日常的饮食温度。这样看来,要想降低患ESCC的风险,高温的食物和热水得少碰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