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宗洛:当不了人艺舞台上的男一号,却成了不可或缺的龙套大师

 佳易博览 2022-08-30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山佳
最早知道黄宗洛,还是因为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他在里面扮演一位老佛爷身边的红人常公公。当白家二奶奶为收回白家老号,送给常公公一套四合院,还有两个姨太太时,他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就这样还颤巍巍地说:“长得可真俊啊!”
虽说黄宗洛演绎的常公公是个配角,但将一个大太监塑造得如此出挑,实在颇见功力。当我得知,黄宗洛与他的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合称为“黄家三杰”时,不禁感慨:小龙套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天地……

01
黄宗洛,1926年9月26日出生。手足七人,上有三个姐姐(瑞华、燕玉、宗英),两个哥哥,他是家中的老六。兄弟四人,老爸按“江淮河汉”命名。大哥宗江,二哥宗淮,本来应是宗河的他,却成了宗洛,下面就是弟弟宗汉。
黄家,祖籍浙江瑞安,是典型的书香门第,祖辈一门有四个进士。到了老爸黄曾铭这儿,更是赶了个尾,清末最后一届洋翰林,后留学日本,回国成为电机工程师。
老爸酷爱看戏,就在北平戏院租了个包厢,闲暇时就带着妻子儿女一同观看。潜移默化间,黄家的孩子们都爱上了艺术。
后来,黄家从北平迁往青岛,又从青岛迁居天津,作为标准小戏迷的黄宗洛,就把每月的零花钱攒起来买票看戏。刘宝全、白云鹏、小蘑菇、侯宝林等梨园界大师的精彩表演,他都赶上了。回到家,黄宗洛还不忘唱念作打,复盘一番。


02
1946年,黄宗洛考入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但随着内战的爆发,黄宗洛无心读书,1948年他辍学奔赴解放区。
那时的黄宗江与黄宗英,已在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当上级部门了解到黄宗洛竟是他们的同胞手足时,想当然认为他也有表演天分,于是就将黄宗洛分配到文艺学院。后来,他进了文工团。
1952年,北京人艺正式挂牌,黄宗洛成了第一批元老。院长曹禺的新作《明朗的天》,焦菊隐担纲导演,黄宗洛出演男主角陈亮。
本来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但黄宗洛却将陈亮塑造得毫无生气。来看彩排的曹禺不禁感慨:“陈亮不亮!”得,男主角易人,黄宗洛在剧中演起了一个小特务。
别看小特务不起眼,但黄宗洛一点儿都不敢掉以轻心,他咬文嚼字,故作斯文,竟将一个反派演绎得令人叫绝,骨子里的那种坏。导演焦菊隐一看,“这个燕京的小学弟,有戏!”
看来黄宗洛驾驭不了大角色,但小角色还是可以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人才可用!”

03
老舍的力作《龙须沟》,黄宗洛得到一个群演的机会。燕京老学长焦菊隐启发他,“你就模仿一个卖酸梨的老头”。
从此,黄宗洛就跟酸梨干上了,不光自掏腰包买梨,还跟着卖梨老头走街串巷。卖梨老头边吆喝边劝黄宗洛:“年轻人干什么不好,非要卖酸梨?要是有辙,谁干这生意?!”
黄宗洛为了这个卖酸梨老头的角色,硬是每天记笔记分析角色,实操卖梨。其实,他在舞台上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黄宗洛慢慢找到了演艺的门道,也让导演焦菊隐对他刮目相看。
老舍先生的《茶馆》,成为北京人戏的经典。而黄宗洛出演的松二爷,也成为他最知名的角色。
松二爷,旗人子弟,胆小怕事,还爱扯闲篇儿。于是黄宗洛就从旗人习俗入手,揣摩这个清朝遗老。黄宗洛穿着长袍马褂,前往北京市隆福寺、安定门一带还存留的茶馆。日子有功,有天一个老头悄声相问:”爷,您是正红旗还是镶黄?“哦,真把黄宗洛当成八旗子弟了。
黄宗洛每天全套行头,挖耳勺、荷包、玉佩、烟壶……专门泡在茶馆里,研究喝茶人的身份、地位、举止、言谈,并登门拜访旗人,跟他们学习打千请安的方法。
《茶馆》第二幕,松二爷多年以后见到常四爷,恍若隔世。他拍拍四爷肩膀,忽又想起忘了行礼,于是立马补上旗人打千礼节——退二步进一步。之后,又记起进门时忘给王利发王掌柜行礼,于是一边行动,一边嘴里不忘念叨“还有太太、少爷呢”,演活了这位拘泥可笑、而又善良懦弱的清朝遗老。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人艺的《茶馆》赴海外演出。在日本,观众戏称黄宗洛为“鸟人松二”。黄宗洛大笑道:“松二爷这个人物附体了,附到我心里了,我与角色合二为一,这样演戏没法不动人。”

04
在北京人艺,黄宗洛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既然自己长得寒碜儿,演不了主角,但红花还需绿叶配,自己就演好配角,当个龙套得了,人贵有自知之明。
时间一长,黄宗洛就被誉为“龙套大师”。一个演员以演龙套而出名,可想而知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有人问起有何诀窍,黄宗洛就坦言:“没别的,笨干、苦干、傻干!当绿叶更能练出演员的真本事,要让观众在几分钟内记住你,非有绝活不可!”

在兄弟姐妹们,毫不起眼的黄宗洛,却成了黄家演艺生涯最长的一位。一个人只要执着于某件事,并坚持到底,终会成功。2012年6月30日,黄宗洛离世,享年86岁。
重温82版《茶馆》,依然忘不了那个丰满、传神的松二爷,凄然回头,王掌柜,别忘了照看我那黄鸟啊……
滴水之力之所以穿石,靠的就是专注的力量;雨水之势难作为,只因力量太分散。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