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有奖征文】致敬田青老师 致敬打工文学奖\陈振栋

 扬美文化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七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编者按:8月24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怡锦社区纪委书记、书法家陈振栋和纪委委员张监军一起,专门驱车到位于坂田街道的龙景科技园田青山居拜访深圳本土作家、《杨美文化》报创始人、“田青打工文学奖”发起者田青先生,表达他们多年的崇敬之情,参观了《杨美文化》报的编辑环境和众多为打工文学创作者举办的交流、颁奖活动图片,了解办报历程和“田青打工文学奖”的相关情况,并聆听了田青先生讲述他亲历“东江纵队”的抗日故事,以及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见闻。

田青原名刘煌友,创作出版了《泥腿大亨》《特区少妇》《烽火大鹏湾》《深圳拳王》及《同乡》等近十部长篇小说,事迹常见各种媒体。近20年来,田青先后创办了为打工文学爱好者服务的《坂田文艺》和《杨美文化》报,发表广大打工作者的文学作品,鼓励他们创作积极向上的作品。后来,他又自己出资创立了名为“田青打工文学奖”的文学奖项,已连续6年给众多优秀打工作者颁发奖金,受到全国各地文学创作者的关注和喜爱,被坂田街道评为“最美坂田人”,被深圳市龙岗区政府授予“感动龙岗”人物称号,得到通报表彰。

田青先生有一颗坚定向善的文学情怀,影响、感动着很多在社会成长的文化人士。读者从陈振栋拜访田青先生前写就的这篇《致敬田青老师,致敬打工文学奖》一文中可见一斑。

图为龙岗区横岗街道怡锦社区纪委书记、书法家陈振栋(中)和纪委委员张监军(左)在田青山居拜访深圳本土作家、《杨美文化》报创始人、“田青打工文学奖”发起者田青先生(右)。

致敬田青老师

致敬打工文学奖

陈振栋\深圳市龙岗区

田青老师,我之前不认识他。甚至至今为止,我也没见过他。

但深圳打工文学奖,却在我脑海里非常深刻,而且在许多年前就吸引了我,让我产生亲切感、敬佩感和羡慕感。

对于下海创业、谋生漂泊的打工者来说,有了打工文学奖,就有了文学乐园、有了文学慰藉、有了文学激励。漂泊、疲惫、迷茫的心情就有了曙光、有了驿站、有了出路。

我深刻地记得,1995年初下深圳打工时,那时的布吉镇南岭村非常重视外来打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委旁边篮球场边上设置有文学爱好者专栏,让一些最底层的普通打工者们有了文化追求和精神去处。

我当年在工厂打工时也投过稿,但未能张贴在南岭村篮球场边的宣传栏上。也许,来稿太多,我的稿件排不上号;也许,我的文学水平不够,没入选;又或许,我的文章平淡如水不感人,没让编辑看上。尽管有些失意,但我仍然对已上榜的作者心生极大的羡慕,因为她们的书信和心情之诗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写出了我们广大打工者的心声,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们打工者的现状,工厂生活的艰苦、加班的疲累,对未来的迷茫,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的彷徨。

那时,我就想,如果有谁能为我们打工者创设更多的文学阵地和投稿机会,就是我们广大打工者们最大的福音。

此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三起三落:进过工厂,睡过集体宿舍,经常通宵加班,3元钱一份的三丝炒米粉就是最奢望的宵夜;而且失过业,流过浪,在深圳大街上睡过马路天桥。之后的之后,在企业做过写字楼文员、人事助理、行政经理、工会主席,内刊主编……后来,人生机缘巧合,入职了横岗街道一社区居委会,之后做社区纪委委员、党委委员、街道纪工委案审员、区纪委抽调培养干部……现为社区纪委书记。

图为田青先生向到访嘉宾赠送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泥腿大亨》《烽火大鹏湾》《深圳拳王》等。

前几年,也曾进入横岗街道文学创作协会、龙岗区作家协会。也因为文学之缘,我有幸认识了李智杰老师,得知李老师认识田青老师,便渴望李老师能帮助引见,希望有机会去上门拜访一下田青老师,向田青老师表达敬意、羡慕、崇拜之情。

在深圳,田青老师并不是最有钱的人,也不是写文章最厉害的人,但田青老师的文学情怀是最令人敬佩的,他做了许多有钱人、写文章很厉害的人没有做、不敢做和做不了的事情。田青老师自费设置深圳打工文学奖,帮助一批又一批爱好文学的普通打工者圆了梦。打工文学奖,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符合敢想敢干敢闯的深圳精神,特区精神。田青老师有敢为天下先的文学担当,有心怀广大打工者的博爱情怀。

能有机缘拜访、请教田青老师,是我陈振栋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

2022年8月23日

本期首席义务摄影师:李智杰
    注:歌曲《家总在不远处》作词、 作曲、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