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明朝诗人蔡汝楠《答岑
2022-08-30 | 阅:  转:  |  分享 
  
明朝诗人蔡汝楠《答岑山人见问》赏析男蔡宏伟撰问余何事谢京华?远向南州寄一家。兴似步兵缘嗜酒,地如勾漏为丹砂。枫看江上三秋叶,荷挹湖中几度
花。欲识此来兼吏隐,抱关仍得傍烟霞。{赏析}诗题“答岑山人见问”,意谓“回答岑山人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南京去衡阳做知府”。“岑山人”估
计是那时的一个名人,沈炼有《送岑山人出塞》,疑是同一人。嘉靖28年,即公元1549年,蔡汝楠35岁,年富力强,在丁母忧后,他原本可
回南京,继续在刑部任职,但他选择去湖南衡阳任知州。这首七言律诗,既是向朋友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也抒写自己不以利禄萦心,热爱山水的
恬淡心境。首联中的“京华”指南京。明朝有北京、南京两个都城,北京为“行在”,南京倒是正宗的“京华”。“南州”指湖南衡阳。蔡汝楠在衡
阳任职五年,兴利除弊,发展教育,广受好评。后升任四川按察副使,临走,衡阳士民依依不舍。下面三联交代“远向”的原因:自己像阮籍(曾任
步兵校尉)一样喜欢喝酒,在朝廷做官怕误事。自己又像葛洪一样热衷炼丹(勾漏是广西的一个地方,有丰富的炼丹的矿物),所以要找一个炼丹资
源丰富的地方。衡阳不仅炼丹资源丰富,山水景物也饶有风姿,秋天的枫叶,夏天的荷花,均美不胜收。在这里做官犹如隐居,履行职务(抱关,意
为看门)的同时依旧与山水景物为伴。诗中透露出蔡汝楠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慕。
献花(0)
+1
(本文系枫泾蔡宏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