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正在将西方拖入“中等收入陷阱”

 aobaodingding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中等收入陷阱”最近经常被提起来,一些人的潜台词不外乎是看衰中国未来,至于为什么看衰、是不是真的看衰,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是“中等收入”和“陷阱”并没有必然联系,这不过是西方列强专门打造的概念,目的是掩盖列强剥削其他国家、阻碍其他国家继续发展的本质,意图利用占据绝对优势的舆论影响,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停滞乃至衰退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人口中,往往把“中等收入陷阱”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腐败与两极分化等等负面词汇挂钩,更特别强调在混乱环境下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然后既得利益集团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和大多数财富,进而导致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等等负面影响。

文章图片1

还举了一系列例子,比如巴西、阿根廷、土耳其、菲律宾、墨西哥、泰国、南非等等,看起来似乎颇为契合。

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说经济发展停滞就会掉入“陷阱”,那么现存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以外,有多少国家长期GDP原地踏步?比如德国、英国、法国,其GDP从2008年开始已经基本停滞,德国表现最好到2021年13年间累计增长不过12.5%,至于日本更是跌回了1994年。

文章图片2

如果说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那是不是也可以说除美国以外的几乎全部发达国家陷入了“高收入陷阱”。

同样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陷入瓶颈,凭什么发达国家就不叫掉入“陷阱”?

我们还是要看本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一个国家因为某种优势达到一定收入水平以后,没能成功转型升级,无法在技术或者成本上与其他经济体相竞争,所以导致出现经济停滞。

本质就是成本和利润导致被卡在一个阶段,而不在于处于什么收入水平。

当然,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它们还要面对诸多不利的影响,那就是发达国家“拆桥断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常常以“中等收入陷阱”讽刺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些发达国家可曾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过真正有价值的技术?真正有用的工业?就连搞基建也不过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的,还要绑定各种经济发展以外的苛刻要求,借此控制这些国家的产业,逼迫僵化建立并不适合国情的西方民主制度等等。

这也罢了,吃干抹净之后,还要炮制“中等收入陷阱”试图转移矛盾,培养一群学者、内贼粉饰、鼓动,让这些国家彻底丧失翻身的可能,彻底沦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地,被列强轻易的收割。

但是这一套碰到中国的时候失效了。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体系,有实力保持自身独立自主,更关键的是中国太大了,往往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新东西出现,从内部带动其他领域和地区发展。

中国有14亿人口,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为不平衡,整体上中国仍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但是顶级的几个大城市已经有近亿人跨入到“高收入阶段”,在大量存在低端制造业的同时,中国在尖端领域已经站在世界的前列,已经开始向全球输出,客观上压制了大多数国家在这些领域独立发展的可能。

典型的比如光伏,又比如即将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任何新兴产业,只要在中国没有大规模生产,就一定没有竞争力,典型的比如特斯拉,如果没有中国,特斯拉现在能否存在都是个未知数。

如果说发展中国家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那西方何尝不是呢?建立在资本逐利、吃他国财富基础上的畸形发展模式,不可能长久,当有一天把能吃的都吃完了,再也没法培植新的可以被剥削的市场,建立在沙子上的城堡也将很快崩塌。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习惯了轻松的来钱方式,再想改回去的难度可想而知,就拿美国来说,上世纪就搞出来了F22生产线,但是现在想要重启生产线却极为困难,曾经依赖的庞大供应链和技术人员都需要时间重启或新建,这哪里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关系国家安全、不太在意成本的军工领域还可以拼一下,但其他领域呢?

自2008年以来,中国GDP增长386%,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蛋糕被中国吃下了,而中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中,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一家研究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8到2020年三年里,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而在体现论文质量的被引前1%论文中,中国也占据了27.2%,同样超过了美国的24.9%,全球第三的英国仅占5.5%。

文章图片3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越美国了,毕竟中美两国各有所长,论文也不完全代表科技实力,中国仍然有很多底层问题需要解决。

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钻指标空子刷排名的问题,比如典型的曲阜师大通过大量发论文、交叉引用,竟然数学系排名中国第一,但是中国存在这种情况,外国就不存在?谈整体的时候,还是要从整体去评估。

而科研水平,本就是突破“中等收入”的关键,也帮助中国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就吃下了更多原来吃不下的全球经济蛋糕,此消彼长之下,又会发生什么呢?

拿法国对比,2008年法国人均GDP是中国的近13倍,而到了2021年仅是中国的3.52倍,是北上广深的1.5倍左右,而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总数已经是法国的1.2倍,这还没算紧跟其后更加庞大的二线城市。

有时候,我们的思路需要打开,看上去中国的确在“中等收入”阶段出现一些问题,似乎要掉入“陷阱”,但换个角度,何尝不是我们把西方多数发达国家拉进了“高收入陷阱”,到底最后谁能从“陷阱”里出来,还尚未可知,起码我们优势多一些。

但是,也不能过于自信,庞大的体量是优势也是劣势,如果发展差距持续存在甚至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头部进入了“高收入”,中部停留在“中等收入”的坑里,尾部还在“低收入”挣扎,时间久了,越拉越长绝不是好事。

越到这种时候,越需要解决发展的公平性问题、推进体制改革、打破阻碍进一步发展的利益格局。“中等收入陷阱”理论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片面追求增长的旧逻辑已不适用,需要被可持续发展替代。

可持续不仅仅是国家和产业的可持续,更是人的可持续,核心就是要解决收入的问题,关键就是蛋糕怎么分的问题,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做好劳动保障,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基础,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疫情确实是催化剂,将一些问题更快暴露,但是就算没有疫情这些问题照样存在,甚至如果没有疫情的加速,反而有可能在关注不够下不断发酵,反而会出大问题。

最近有很多舆论新闻,背后都与既得利益和分配、公平有关,有不少人对未来能否变得更好比较悲观,认为既得利益者很难打破,甚至有的既得利益者还把自己的小利益包装成“国本”。但是利益有大有小,国家持续向上的发展才是最大的利益,阻挠这一根本大势的,不过是螳臂当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