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刻 | 写给高考结束之后的你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为 遇 见 每 一 次 不 变 的 纯 真

本文共2531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你好。展信佳。

此刻的你,心情如何?忐忑,平静,还是释然?

南方周末曾经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高考结束之后,全然不同的你》

此刻,你的笔已搁下,卷子已被密封,高考结束了。

人生的一件大事落幕了。

估分,填志愿,你和你的父母,已在谋划未来。

未来会怎样?

到美丽的校园,体验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或者就此走入社会,开始为生活耕耘奔波?

不管怎样,此刻,时间在这里打了一个结;过去与未来,在此刻汇聚。黑洞一样的三天结束了,它吸纳了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一个浓墨重彩的惊叹号,陡现在你的人生。

就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我想跟你分享一些特别的想法。

1.

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聊天,她说近几年接触的来访者里,有不少是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大一新生。

也许你会觉得很意外。但在这位朋友眼里,反而觉得很正常:

“恰恰正是这一类人最容易被“假我”或集体意识所蒙蔽和裹挟,一旦幻象破灭,随之而来是巨大的空虚和痛苦。”

可能你会问,怎么会呢?都上那么好的大学了,那可都是天之骄子呀。

其实,跟我们很多人一样,这部分学生都有一个潜在想法,那就是很大程度上以为考上名牌大学就意味着一定能怎么样,或者一定要怎么样,而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之后,反而有一种很深的无意义感。

她还给我看一份数据:

据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2.

我更想告诉你的是,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这些学生个体造成的,而是父母、老师乃至社会所灌输的逻辑(或集体意识)造成的。

不妨想想,从小到大是不是一直被教育说,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似乎一劳永逸,上好大学被设定为一个终极目标,替换了人生的意义,而当成了完成任务之后,迎来的却是巨大的迷失和空虚。

不久之前,我在一则新闻里看到,说一位高考状元上了大学之后,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这种情况,现在流行的说法,叫“空心人”。

讲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位同乡,当年是潮州市的文科状元,考上了中山大学一个很不错的专业,可第二年竟因抑郁休学了。复学几次失败之后,家人让他退学回家治疗,后来在一个小超市当收银员……

不知道当年他究竟出了什么事,只是心里替他十分惋惜。

不仅是大学新生,如今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

非常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3.

去年有一档纪实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叫《奇遇人生》(高考之后有时间不妨看看)。这个节目通过嘉宾的过往,为其定制独特的人生探索之旅。

其中有一期的嘉宾是范晓萱。这个唱过“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的歌手,依然青春不老,她在节目开头,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

“自己到底是什么?当你没有这些的时候,你可以爱自己吗?你可以接受自己,不管优点和缺点吗?你可以跟自己相处吗?”

正是这些扪心自问,戳破了一个个人生泡沫,让她一步步回归真实的自我。

越来越觉得,而其实成长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不断地戳破虚幻的自我,去勘破层层包裹在外面的东西,去活出真我,不为“名”所累。

这也许也是人们常说的“活明白”。

许多人的内在世界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压力不是所谓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而是一种虚构的自我对真实自我的残酷统治,比如要让所有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学生,一个纯洁的好男孩,一个听话的好员工,一个孝顺的好儿子……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很多人的遭遇境况,倒成了这一举动意味颇深的陪衬。

无论何时何地,活在错误的价值观中有多么可怕,而真实地活着又是多么艰难和重要。

4.

我并不觉得跟你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反倒觉得十分必要。

回想起自己高考,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里,那个夏天似乎是个分水岭,从此就要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慢慢学会独立生活,从学生变成职人,从少年变成大人,逐渐形成自己专属的人生观,在挫折中选择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高考,这是一个“立人”的起点。

你曾问我要一些建议:高考之后可以做些什么?

也许,除了解脱般的疯玩,你也可以静静地找个地方,把这三天,这一年,这十二年,在脑海里过一遍,这大概是你人生中最为纯粹的青葱时光了。

之后,你再睁眼看看这个世界,或许会发现一个迥然不同的时空,迥然不同的自己。

许多原本封闭的可能性,已在你面前敞开。

也许,你也可以趁这段时间,好好看一些当初没时间看的好书、好电影(有兴趣可以看看《楚门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告别枯燥至极的死记硬背,告别一切围绕高考成绩的工具性存在,回到真实的事物本身。

人生并不像教材那样设定标准答案,不妨去拥抱各种涌现出来的意义。

也许,你可以来一场旅行。不一定要走太远。就前辈们建议的,像买一张火车票,农村的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城市,城里的孩子到乡下的亲朋好友家里。既是散心,舒张这十二年来的沉闷,也让城与乡的巨大差异,洗刷掉你对日常生活的习焉不察,重新激活你内心的好奇与疑问。

毕竟,生活有比高考更残酷的一面。

……

总而言之,到更辽阔的人生里,一步步寻找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生活,这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我最想给你的话,希望你一直记住。

说到最后,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回到原点,回到“人生三大终极问题”上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是你上了大学之后,以至终其一生都要思索追寻的事情。

5.

高考结束了。一切才刚开始。

无论你考上什么大学,我想说,上大学,哪怕是考上名校,只是意味着你获得了一把刀(或许比较锋利),但不代表你一定能够砍得到柴。

曾经有一位清华学子毕业后去当了木匠,别人不解,好不容易考上清华,怎么跑去当木匠了?

他平静地说:我考上是我想读清华,去当木匠是我想当木匠。

这个回答我很欣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刀”吧?

总而言之,用自己的刀,砍自己的柴,过好自己的人生,如此就好。

这次就写到这里吧,等你上了大学,真正投入大学生活,有什么体会想法再跟我交流。

对了,不管怎样,还是要预祝你考上理想大学,到更坦荡辽阔的世界里,去好好体验和展开你的“奇遇人生”。

等你好消息。

你的学长

2019年6月8日

p.s. 有空来找我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