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 小刘的眼泪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看见生命的光    成为自己的光
本文约3605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得知小刘要代表退伍老兵上台演讲,跟得知他要退伍一样突然。

队长说,这家伙肯定会哭。
果不然,他真的哭了。


1

小刘确实喜欢哭。

2007年冬天,入伍前的一个月,他给喜欢的姑娘表白失败,大哭了一场。

当时,高中语文老师给他写了一句话: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懵懵懂懂中,小刘带着未知与希冀,踏上了一路南下的火车。
小刘叫刘建伟,柳州支队新闻报道员,小名宝柱。从小在乡村长大,入伍那天是他第一次出门远行。
 
离别那天,父母将他送上了去往火车站的大巴。

透过车窗,他看见父亲拉着母亲的手,朝他不停地喊着,“宝柱,到部队好好干!”
小刘一路哭到了火车站。



 
2
长长的铁轨,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意味着希望和远方。

窗外青山脉脉。望着飞逝变换的风景,小刘为未来画满了蓝图。

美好的画面保持到了新兵集训。

反应比别人慢、走队列同手同脚、叠被子像个面包……小刘成了新兵连班长口中的“孬兵”。

有一次在厕所遇到队长,他一紧张敬了个举手礼,被大伙足足笑了半个月。

让大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中队组织新兵城市武装巡逻。

小刘个子高,班长让他走排头。结果到了十字路口,他楞在那儿一动不动,直到班长问他到底咋了,小刘才很不好意思地报告班长,他从小在农村,这是第一次过马路,不知道该往哪条道走。
 
好几个失眠夜,小刘偷偷蒙在被子里哭,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太适合当兵。

到了周末,他往家里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母亲“喂”了一声,他就哭了。
他想家了。
他想过当两年兵回家算了。

命运总是这样,一边是绝望,一边是希望。


新兵集训的第36天,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当时的教导员、现在的支队政委到新训大队授课。

那天政委具体讲了些什么,小刘早已不记得了,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政委身上那崭新的礼服、鲜艳夺目的红绶带和闪闪发光的军功章……

小刘两眼放光。
“从那以后,做一名像政委那样的军人,就是我的目标。”
“政委跟我一样,也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

小刘经常和战友描述起当年那个击中他内心的闪亮场面,眼里透着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这样,小刘有了目标,更有了动力。

反应慢半拍,别人练一遍他就练十遍;走队列不协调,他就一个动作定十分钟形成肌肉记忆;叠被子像面包,他就利用午休时间压被子定型,一点一点地修……

最终,小刘在新训结业考核中成绩优异,还获得新训大队嘉奖一次。

那年小刘18岁,当兵第一年。

 
3


不过,考验才刚刚开始。

2009年夏天,当兵第二年,小刘临时接任中队文书。不会打字的他,对着电脑傻了眼。

没关系,不会就学,不会就练。

为了练打字,小刘把26个英文字母按照键盘顺序,写在对应的手指关节上,每天反复记、不停练,手腕因为长期压在桌子上一片淤青。

一个多月后,小刘已经能快速打字了。

凭着这股拼劲,小刘如愿留队,成为了一名士官。戴上士官警衔的瞬间,他的眼泪又落了下来,就像刚刚滴进去的眼药水,那样多,那样不真实。




4

 
别看小刘平时爱哭,说话有些腼腆,但他可是支队小有名气的播音员。

“我从小就喜欢播音,当初也是因为播音才走上了宣传岗位。”提到自己的爱好,小刘马上来了精神。

是金子总会发光。

2010年勤务中队搞晚会,小刘上台朗诵《我是光荣的勤务兵》,充满磁性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演绎,赢得了战友们热烈的掌声。

没多久,小刘便被调到宣传科。
2011年,支队举办一次重要的现场会。几个解说员排练了大半个月,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现场会临近召开,小刘突然被叫去试讲,结果一开口,领导当场拍板,“男解说就刘建伟了。”

那是现场会唯一一个士官担任解说。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小刘还是圆满通过了这次考验,并且“一战成名”,成为了支队的名主播。

不过,小刘并没有被赞誉冲昏头脑,还是那样踏踏实实,珍惜每一次发声的机会。

2012年冬天,新兵野营拉练路上,一封哥哥写给兵弟弟的家书通过小刘播音读了出来。许多新兵都听哭了。

经过这一次,小刘更加坚信:声音是有温度的,声音是有力量的。

 
5

 
虽然成了战友们心目中的“金嗓子”,但小刘很清楚自己还只是个门外汉,离专业水准还差得很远。
 
2014年春,小刘攒了几个月工资,利用休假时间自费到北京参加播音主持培训,开始了短暂的“北漂”生活。

那一年,他25岁,中士第二年。


为了省钱,小刘住的是地下宾馆,每天只吃一顿饭,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班上同学几乎都是各地市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小刘感到自卑,更倍感压力。

为了尽快“赶上队伍”,他每天一大早到操场练声,周末同学们都去逛街,他在学校蹭课听专家授课,中途好几次被保安赶出来……
 
没有可以分享的快乐,只有独自承担的磨炼。

在那昏暗狭小的地下宾馆里,在首都那一个个孤独的夜晚,小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动不动就哭的少年了,他已学会了默默吞下眼泪。
 
“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最后成功了,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记住你的失败。”
 
顺利拿到结业证后,小刘踏上了归途列车。跟当兵那年一样,同样是一路向南,同样载着希望。

窗外青山脉脉,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不同。

 
经过加钢淬火的小刘,迎来了他播音生涯的“高光时刻”。
 
2016,武警部队战备工作集训在广西召开,小刘被抽调到总队机关,负责作战指挥中心的全程解说。“那是为全武警部队解说”,小刘讲,这是他播音生涯的巅峰。

而他自己最自豪的作品,则是给中央电视台中国武警栏目录了一期导视,名字就叫《小歪的眼泪》。

看来,小刘跟眼泪真的很有缘。

前几天,听说勤务中队有个小战士也热爱播音,也有一个播音梦,他找出了当年买的一本播音练习手册,送给这位战友。

扉页上的赠言很简单: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这是一份鼓励,一种传承。对于将要离开的小刘而言,也是一个自勉。


 
6

 
人在离别前,喜欢整理旧物,慢慢沉淀心情。

小刘是个念旧的人,这些年的火车票,他一张都没有丢,还有那写满笔记的记事簿,自己制作的剪报本,甚至连当新兵时佩戴的胸卡,他都一一保存着。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滑动查看更多

(小刘的旧物件)


18岁到30岁,我把自己十二年的青春献给了部队,我觉得很自豪。

一张张证件照,见证着他从稚嫩到成熟,从脆弱到坚强。而那一摞摞奖状,更浸透着一路成长的泪水与汗水。

担任新闻报道员的九年时间里,小刘曾创下在中央电视台、武警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上稿100多条的记录。
 
谁成想,入伍前小刘连相机都没摸过,更别说贵重的摄像机了。

第一次拿起摄像机拍视频,他把录像开关搞反了,回来剪辑视频时,发现全都是自己拿着摄像机走路时摇摇晃晃的画面。
 
那段时间,小刘花了很多工夫把素材拍回来,结果常常把负责带他的老师看吐了。

“画面太晃了,连自己都看不下去。”
 
没有别的捷径,唯有不停地练,练,练。每天扛着机子走路,练呼吸,练对焦,练到老师说的“人机合一”。
 
2015年国庆前夕,震惊全国的“9.30”柳城爆炸案爆发,小刘作为一线报道员,随总队侦查处到现场拍摄。车子开到半路,“砰”的一声巨响,离他不到100米的地方发生了爆炸!

千钧一发之际,小刘第一反应是打开摄像机拍摄。

那组画面,是当时除了监控录像外唯一的现场爆炸视频。

这一次,画面不再晃动。



 
7
 

2018年,小刘再次直面生死。这一次,是他和他的父亲。

那一天,家里来电说父亲生病了,让他马上回家。
小刘心里一沉,请假,赶车,归心似箭……

到了车站,家里人才告诉小刘,父亲得了癌症,晚期。当时,小刘脑子“嗡”的一声,跌坐在地上,哭了。
 
但这一切,唯独父亲不知道。
到了父亲床头,小刘强忍着泪水,笑着跟他聊天。一走出病房,门刚关上,他又哭得一塌糊涂。
 
一门之隔,是笑与泪,生与死。
 
小刘不愿放弃。
他拿着父亲的病历和片子,跑遍了各大医院,得知父亲的病彻底没希望了,才默默收拾东西回家。
回家路上,想起父亲对自己的好,想起他半生的不易,小刘泪流不止。

夜幕降临,火车向故乡奔驰。
窗外,华北平原上的村庄平静,遥远,炊烟袅袅。

回到病房时,父亲的病情恶化得很快,“一天一个样,几乎不能说话了。”

小刘原先请了45天假,后面又补了15天。假期结束准备回部队前,父亲特意让小刘穿上军装去见他。

“你走吧,我等你回来。”
这句话,父亲一共说了三遍,似乎用尽了所有力气。小刘忍着泪水,给父亲敬了一个军礼。
 
当年秋天,父亲就去世了,一别成永诀。
 
葬礼上,小刘再次穿上了军装。
“那是我最后一次在父亲面前穿军装了。”
 
那一年,小刘29岁,上士第三年。



8
 
时光流转,十二年军旅就这么过去了。

站在讲台上,小刘分享着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再次流下了眼泪。
那一刻,台下的掌声响了起来。

小刘的眼泪,有孤独的泪水,有喜悦的泪水,有感动的泪水,有收获的泪水,有离别的泪水……
这些军旅生涯流下的泪水,浇灌了小刘的心田,丰富了他的人生。

如今,小刘走到了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他已不再是当年愣在那儿一动不动,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少年了。

前路漫漫,他多了一份镇定与从容。

小刘脱下军装,踏上退伍返乡的列车时,他是否会想起,当年老师的那一句话: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窗外,依旧是青山脉脉。
 

 写于马鹿山
2019.11.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