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工郑小琼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60 / 100

广州天河,2021.9.2


民工郑小琼


今天最值得记录的事,莫过于加上了诗人郑小琼的微信。
 
 
正好前几天在《不求笔生花,但愿笔发光》一文里,专门提到了郑小琼对我的影响。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后,竟然与她有了链接。
 
 
生命真是不可思议。
 
 
最初知道郑小琼的名字,是我大三那年的寒假,当时我在镇图书馆一个角落里,无意间看到一本叫做《黄麻岭》的诗集,作者:郑小琼。
 
 
“黄麻岭”是我们当地一个村庄的名字。怀着好奇的心情,我轻轻地打开了这本诗集,没想到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
 
 
站在原地,静静地读着她的诗,思绪飘了出去,飘到了机器轰鸣的厂房,闷热单调的流水线,潮湿阴暗的出租屋,寒风凛冽的街头,人影徘徊的路灯下……
 
 
这是象牙塔中的我,从未认真去了解与接触的世界。虽然身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我跟这一切的距离是这么近,又那么远。
 
 
郑小琼的诗,像一束光突然照亮了被我忽略的角落,我开始主动地去了解那一个群体,通过阅读,也通过行走,我的视角和焦点开始发生改变,开始关注小人物,关注底层叙事。
 
 
那段时间我读了许多打工诗人的作品,也读了《酒吧工厂》等一系列城市文化研究专著,开始看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的电影……
 
 
像是打开了第三只眼睛,我的世界变得更加的宽广,变得粗粝又细腻。后来,我决定以郑小琼的打工诗歌作为研究课题,提交了我的学年论文《疼痛的力量》。
 
 
有评论家说,出自生命本真的敏锐的感受力,使郑小琼将比同龄人有更深刻体验的生命疼痛呈现为一种“南方经验”,真实地告知了当下的、中国的、底层群体的生存本相。
 
 
从某种意义上,郑小琼对诗歌和生活的态度,像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她的诗歌记录着作为打工者亲历的酸甜苦辣,为漂泊的青春作证,也为社会的不公发声,像一份特殊的时代证言,朴素,真实,充满着动人心魄的力量。
 

郑小琼在工厂时的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郑小琼最初的身份,是农民工,打工妹。
 
 
2001年卫校毕业后,学校不再包分配,她在一家乡村诊所干了一阵后,离开四川南充老家,南下东莞打工。先是被一家黑厂扣押了4个月工资,后换到某家具厂做仓管,上了一个月班,月底只领到284块钱。
 
 
工作之余,她拿起笔开始写诗,在仓库,在机台,在宿舍的铁床架上,就这样默默记录。她试着把一首怀念故乡的小诗《荷》投到东莞《大岭报》,没想到很快发表。“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亮色与寄托”,从此她将一切闲暇时间都用来写诗……
 
 
这是发光者的沉默,这是沉默者的发光。
 
 
在东莞那几年,她进过塑料厂、五金厂、家具厂,干过流水线,当过仓库工……


这种动荡漂泊,是郑小琼有意为之。她觉得自己必须进不同的工厂,做不同的工种去亲历、感觉,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去想象。
 
 
她既是诗人,又是民工,这种双重身份本身,是一种宝贵的艺术自觉与追求。
 
 
2007年,郑小琼以《铁·塑料厂》一文,获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在领奖台上,一席关于"断指"的获奖感言,感动了所有评委,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当我从报纸上看到在珠三角每年有超过4万根的断指之痛时,我一直在计算着,这些断指如果摆成一条直线,它们将会有多长,而这条线还在不断地、快续地加长之中,此刻,我想得更多的是这些瘦弱的文字有什么用?它们不能接起任何一根断指。

但是,我仍不断告诉自己,我必须写下来,把我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些感受,不仅仅是我的,也是我在南方打工的工友们的,我们既然在现实中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已经见证了什么,我想,我必须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番感言,直到今天依然震撼着我,影响着我对于记录的意义的理解。而据我所知,郑小琼至今一直坚持她的创作,坚持用文学记录打工女性乃至整个打工群体的个体命运,她用诗歌表达自我,用诗歌关注他人,关怀更大的世界。
 
 
广州番禺,2021.9.2


郑小琼的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独立》等刊物,出版了《女工记》《黄麻岭》《郑小琼诗选》《夜晚的深度》等十余部作品,多次获奖,还有作品被译成德、英、法、日、韩、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语种。
 
 
而在这里,我想特意摘录她早期组诗中的一首,也是我最早读到她的诗歌之一,就叫《黄麻岭》:
 

《黄麻岭》

 
黄昏中,点亮的灯火照耀
 
这个南方的村庄,点点滴滴的路灯
 
温暖着异乡人一颗在风中抖瑟的心
 
我说的爱,铁片,疼,乡音,它们
 
潜伏在我的脚步声里,荔枝叶间
 
它们起伏着,战栗着,摇晃着,
 
像那个疲倦的外乡人,小心而胆怯
 
你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胆小的人
 
像躲在浓荫下的灯光一样
 
我爱着的尘世生活,忙碌而庸常的黄麻岭
 
风张开翅膀,轻轻吹过五金厂,毛织厂
 
塑料厂……一直地吹,吹过冬天开裂的手掌
 
吹过路灯下涌出来的漂泊者的爱情
 
它们的情话让我在缭乱的生活中
 
想起闪亮的温情,我缄默的唇间
 
颤栗着,那些光,那些生活会漫过
 
我的周身,它在我的肩上拍着
 
“热爱着这平静的生活吧!” 


加上郑小琼的微信,让我平静的生活,泛起了一阵涟漪。是啊,涟漪,生命的机缘,就像圈圈涟漪,层层荡开,产生影响,真是奇妙。
 
 
十多年前的冬天,不经意翻开一本诗集,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十多年后,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那本改变了我的诗集的作者,这份链接是如此的神奇,让我由衷坚信,写作,是实现“一己之命与众生相连接”的途径之一。


而且,任何写作的最终方向,都是汇入世间万物的秩序中去,汇入大事因缘之中去,来成全各自的修行,它是一种气息,一种振动,一种频率,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
 

感谢写作,因为写作,我的生命总是充满奇遇与惊喜。

 
不过话说回来,加上郑小琼的微信,既不可思议,又平淡无奇。跟她聊天,像一个普通朋友,亲切,真实,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