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作用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135 / 200

广东,2021.11.16

本文约956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有一位作家说汶川地震之后那些天,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看书,不是不能看而是碰不了书,完全看不进去。
 
 
这种时候他总会想,到底读书的作用在那里?
 
 
这位作家有一些写作的朋友,这时候给他发邮件,说“你看,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时候还读书或者写作,意义在什么地方呢?”
 
 
确实,估计很多人都曾这么想过。
 
 
后来他引用了《道德情操论》里头一则跟地震有关的寓言故事,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故事大意为:
 
 
如果今天一个有人性、有良知的欧洲人,听说在遥远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了很多人,他会怎么办?
 
 
首先,这个人会未知神伤,尽管他不认识那些中国人;接下来他还会花一点时间去沉思一下这场地震灾害的意义所在;再接下来他可能开始想到贸易会不会受到损害。
 

读书的作用究竟在哪儿?
 
 
亚当斯密认为我们之所以要阅读,要学习,就是为了丰富我们道德上的想象力,通过阅读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你要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进去,想象你就是他,他感受他的欢喜和悲伤。
 
 
看似无用的读书,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情感,进而扩大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比如说,当中国某个地方、世界某个国家发生了不幸的灾难,正如前几天发生的芝加哥大学24岁中国留学生被枪杀,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除了谴责罪恶,很多人还会去祈祷。
 
 
这个祈祷,对于个人而言,是在祈祷者内心里完成了一件事情,一件重要的事情。
 
 
虽然这是远隔千里之外的“别人”的事,我们为之真诚祈祷并送出祝福,在意识层面做了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扩大了我们与世界的连接,一个正向的连接,一个主动的扩容。
 
 
这样的连接,不受环境、条件、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能够增加我们的世界和内心的完整性。
 
 
这种说法很独特,而在我看来,这在深受工具理性思维影响的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读书为何?
 
 
读书是为了做人,而不只是为了谋生,更不是为了炫耀。


读书到最后,是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让我们更平静地面对世界的无常与冷酷,而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温暖与善意。


写于广州

END -
印记
— 第135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