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打磨钻石一样修行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154 / 200

广州番禺,2021.12.5

本文约866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周末逛商场,到一家珠宝店看首饰。
 
 
店员很耐心地给我们介绍钻戒的常识。说从最基本的入手,可以看4C,分别是Cut(车工)、Carat(克拉重量)、Clarity(净度)和Colour(色泽)。
 
 
介绍到净度时,质量由低到高:重特征、微特征、近乎完美、完美无瑕。店员说,一旦加工,即便是最顶尖的工匠师傅,最多只能做到“近乎完美”。


“完美无瑕的状态只有在裸钻的时候才有。”
 
 
这个介绍很有意思,让我想到一个人所拥有的状态。我们出生降临这个世界,赤子之心是最纯粹的,就像裸钻一样,可以用“完美无瑕”来形容,正如老子所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初生婴儿是德最厚的时候,也是容载性最大之时。婴儿的天然本性是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即人的“良心”。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不注意保持和维护,很容易被后天的“欲望”和“偏执”所沾染。
 
 
我们逐步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后天加工的过程。一旦加工,我们不可避免地无法回到最初“完美无瑕”的本初,只能追求近乎完美的状态。
 
 


一方面,我们心存警惕,其实许多后天的教育、社会的观念等等,可能是在不断地减损我们心灵的纯度,让心灵蒙垢。


我们从零开始,随着学习成长,步入社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做加法,但最终发现,原来我们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义无反顾地奔着相反方向努力。
 
 
而修行最大的工作,并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不是向外去学习,而是向内去扫清心灵的蒙垢,重现本性的光明。中国文化推崇“返璞归真”,正是同样的道理。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接纳,接纳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完美无瑕的状态了,不必追求完美,只需在此生的修行中,做到“近乎完美”。


就像彼岸一样,即便永远不可能抵达,但我们可以不断向前追寻,在此过程中,让内心不断丰盈,不断净化,臻于至善。
 
 
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净化内心?这里不由得想起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自身的灵魂,或者说是作为人类本质的“真我”能够得到净化、纯化和深化。这便是最为正确的人生目的及人生意义。
 
 
为了让自身的灵魂、真我获得纯化、净化和深化,其关键要素之一便是“利他之心”,因此人生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实施各种“利他行为”。
 
在波澜壮阔的人生中磨砺灵魂,就像我们去打磨一颗钻石,不断修行,让它近乎完美。


写于广州

END -
印记
— 第154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