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几个便于写作的工具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187/ 200

广州番禺,2022.1.7

本文约125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我把写作过程简单拆解为:输出、输入和整理三部分,分别各自推荐2个工具。

推荐的主要原则是:操作方便,功能实用,界面简洁,能够满足日常写作所需。

 
输出:有道云笔记、知识星球
 

我有利用通勤时间写作的习惯。


在地铁上写作,用的是手机里的「有道云笔记」。为什么选它,主要是因为操作比较简单,对我来说印象笔记有点复杂。
 

有时我还会用它里面的「语音速记」功能,用说来代替写,同步翻译之后,再把文字调整梳理一遍,文章内容基本上就成型了,既高效便捷,又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何乐不为。
 

另外它还能同步导入微信文件,方便平时收集素材。
 

最近发现「知识星球」也是一个不错的输出工具。
 

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即时记录,即时修改(不限次数),这有利于平时进行碎片化写作和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排版功能太基础,插图也只能像发朋友圈那样附在文末。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有利于保持文字的简洁和纯粹性。
 
 
输入:微信读书、E-books

 
输入主要是指阅读。


相比纸质书,我现在更常用的是电子书,方便随时随地阅读。
 

我觉得微信读书做还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书方便。想读一本书就去搜索,只要有,就可以马上开始阅读,或者放进自己的书架;
 

第二,读书成本低。在微信读书上看书成本很低,经常能够领到免费无限卡,或者通过组队和阅读时间兑换免费阅读天数,几乎零成本;
 

第三,阅读体验感还不错。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背景、字体大小等,排版也比较简洁舒朗;
 

第四,方便复制、划线和分享。这对经常需要收集写作素材的我来说,非常实用,而且也能即时记录我阅读时的所思所想,相应的搜索调取也比较便捷;
 

第五,同步共享读者的想法和书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功能。阅读的过程,能够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同读者对于同一本书、同一段话的想法和评论,我经常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而且这种“共读一本书”的感觉很好,如同参加一场读书沙龙或头脑风暴,或者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的作者说的一样: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得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命面的感觉”


 
第六,有数据记录。比如读书时长(排名)、读完书籍量、想法发布数、收到的赞等等,还设计了相应的勋章,让阅读变成一件看得见、有成就的事。


不过,就目前而言,微信读书上的书还不够多,有很多没有版权或者没有做成电子书。
 

作为补充,我通常会到网上下载电子书,安装到苹果手机的E-books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