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知生活细微处的能力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279/300


本文约7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喜欢记录和分享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两个维度上持续输出:一是令人向往,二是对人有用。

接下来,除了记录日常的美好,我还会整理平时一些碎片化思考和感悟,不定期分享在公众号和知识星球上,这个系列我把它称为「莫山随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共鸣。

此为第7期。


001

无论遇到什么,

仍能葆有感知生活细微处的能力,

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世的幸福。


002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幸福即贡献感。

什么是贡献感?「主观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认为自己给身处的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就是贡献感。

 

003

犹太教有一个教义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004

李小龙总结习武之人的六种病症:

1.追求胜利的欲望; 

2.诉诸技术和计谋的欲望; 

3.把所学的全部向他人炫耀的欲望; 

4.威慑对手的欲望; 

5.扮演消极角色的欲望; 

6.根除自身所有弊病的欲望。


005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006

生活中可以尝试一下,不一定要老是一副强者的样子。有时如果你示弱一点,柔软一点,事实上会有滋养你的东西流向你。

007

君子是开启生命自觉的人;

仁是智慧和慈悲的统一。

——吕波

008

有人问蔡澜先生:“失去爱的能力,如何找回它?”

蔡澜先生回答:“到菜市场去找。”

009

生活教会我们一课: 

生活中的意外,

远比一个人愿意承认的要多的多, 

而我们仍要保持理性。

——托马斯·潘琼,《V

黄排@广州


END -
印记
— 第279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