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斯拉的新课题:保护乘客还是保护行人?

 智物科技评论 2022-08-30 发布于北京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马斯克特别喜欢重复这句话。

他说得对。2018年世界上共有140万人因交通事故被夺走生命,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16亿英里,其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共发生了5例,可以说其安全性高于传统驾驶汽车。

但是,他也只是说对了一部分。2019年欧洲E-NCAP 五星安全评级测试中,特斯拉得到了安全辅助测试94%的历史最高分,而在行人保护的测试中特斯拉也得到了74%的高分。也不差,只是比乘客保护略差。

从去年开始,《纽约客》等西方媒体精英就开始一遍遍问:如果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时,究竟是保护乘客还是保护行人?

一位被汽车开门伤到的自行车骑行者在Twitter上向马斯克建议,请求其考虑利用特斯拉的智能软件,去注意、保护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


“OK”。马斯克转发并回复了这条Twitter。


行人保护由来已久

 
在上世纪70年代,丰田便着手于在汽车的防撞梁和前保险杠之间注入塑料,使其在发生意外时,能够有效吸收动能,减少对行人的伤害。也有人曾对这一做法提出质疑,认为这样会降低车体强度,但事实表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对于车体强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现在市面上的车型基本都配备了吸能保险杠。

除此之外,本田还为部分车型为配备了弹起式发动机盖,当速度达到25km/h以上并发生碰撞时,如果撞击力度达到了预设的触发条件,发动机盖会被铰接处的挺杆弹起,这样发动机盖就有了更大的空间进行吸能溃缩,给行人提供最大程度的缓冲空间。

以安全性著称的沃尔沃,则在行人保护上做到了极致,推出了“行人安全气囊系统”,当探测到发生碰撞之后会引爆位于前风挡下方的U型安全气囊,在几毫秒内就可以完成充气的气囊也会抬起发动机盖,之后在整个风挡下方和A柱的区域释放,形成安全缓冲区域,以此来保护行人。


由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


最好的行人保护是什么?对,就是不撞人。


特斯拉在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时,会调用全车总计8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来监测四周的情况,并将周围的车辆信息显示在仪表盘上,供驾驶者判断周围的情况。同时,其配备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在检测到行人或汽车人突然出现在前方时,会立即对车身制动。

2019年的9月份的V10版本升级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能够识别更复杂的信息,包括交通灯、停车标志、减速带等等。比较有趣的是,有人曾在youtube上发布了测试视频,影片中作者穿着贴有发光条的橘黄色衣服,实打实地cosplay了一把“反光路锥”,从结果上看,特斯拉是能够分辨出行人与路锥的区别的。

除了让车辆及时发现行人,特斯拉还致力于让行人及时发现车辆。

传统汽车由于发动机引擎的声音,即使是身后来车,行人也能及时发现,但电动汽车的发动机太过于安静,在低速状态下,很多时候行人不能察觉到车辆的经过。特斯拉预计在2020年9月份,为电动汽车添加“人造噪音”,通过模拟传统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来提示路上的行人和骑车者。

自动驾驶的“矛和盾”


有许多特斯拉的车主在Youtube上发布了行车记录仪的影像,视频中特斯拉在开启自动驾驶仪时,都无一例外地规避掉了即将发生的车祸,但有人提出质疑,如果在危机发生时,面临着乘客安全与行人安全的两难境地,自动驾驶仪会如何选择?


尽管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过,但这样的担心并无道理。

在美国,如果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发现前方有突然出现的行人,通常的选择是紧急制动同时转向来规避行人,在转向的过程中,极易与旁边车辆发生碰撞,而类似的事故在其他地方发生的几率更是会大大提高。美国的标准车道宽度是3.65-3.75米,可以保证充足的横向安全距离,而像澳门这种人口密集区域,主干道的车道宽度都不足3米,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则更有可能将驾驶员和车内乘客的安全置于危险的境地。

埃隆·马斯克确认,在接下来的版本升级中,还会增加保护骑车人免受开门时意外伤害的系统,该系统会通过扫描汽车侧边的视觉盲区,在检测到有骑车人或行人经过时,自动锁死车门。

但也有人质疑,如果在危机环境下,自动驾驶仪将车门自动锁死,乘客又该如何逃离车辆?
1967年,菲利帕·福特提出了著名的“电车难题”,成为了伦理学领域影响深远的思想实验。现在看来,自动驾驶版的“电车难题”要比原来的更复杂,它所涉及到的伦理关系是多层面多角度的,究竟是乘客优先还是作为弱势群体的行人优先?在事故发生后谁来负责,是车主、厂商,还是程序制造者?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又能否满足人们心中的道德要求?

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次突破的背后,也让人们看到了情感伦理和技术发展的无情地纠缠在了一起,但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去回顾过去一百年来科技所带来的变化,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下的困境在未来一定会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杰夫 · 科尔文:人类与机器的界限终将会消失,人们也将会习惯于此

特斯拉凭什么征服了那些怀疑论者?

TCL华星副总裁张鑫:力争2023年实现TCL技术全球领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