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渔大传》中的如皋元素

 锦绣文萃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李渔大传》中的如皋元素
     蒋文祥

张奎高先生大作《李渔大传》乃第一部记述李渔文化成就与其身生之地关系的文学传记。全书上下两卷,洋洋 80 万言,八易其稿,三易书名,图文并茂,可圈可点。以如皋学者写雉皋名人,用文学大著撰文化巨匠,奎高先生斗胆尝试,可钦可佩。

捧读《李渔大传》,一股强烈的如皋气息扑面而来。《大传》开篇,无论是“形如覆釜”的如皋地貌写真,还是“外圆内方”的城河特色描绘;无论是“四市十街”的古城格局勾勒,还是“三步两搭桥,九步三座庙”的城市风情掠影;无论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人丰乐”的桥名拾趣,还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的庙对天成;无论是桃园、磨头、石庄凤鸣桥、定慧韦陀佛的神话传说,还是白蒲、林梓、丁堰丞相原、东陈会盟原的历史掌故;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本土气息、雉水韵味。

“生在如皋、长在如皋,真是我李仙侣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作者借传主之口隆重推介如皋,道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内心独白,这是奎高的高明之处。

如皋方言,古韵悠长。如皋人喜欢把“东西”叫“杲昃”。《辞海》解释为书面语,日出东方为“杲”,日薄西山为“昃”。如皋方言中一句普普通通的“神的杲昃?”还真是“神”了,“杲昃”是书面语,“居然是上书的,不是瞎粗的。”如皋人通常把“锅盖”叫“釜冠”。“釜”者,锅也,釜底抽薪、破釜沉舟便是明证;“冠”者, 盖帽也,冠盖如云、勇冠三军亦能佐证。天哪!怎么也想不到,如皋方言中的“大俗之语”原来却是“大雅之言”!作者别出心裁地将如皋方言中“女将”(女人)、“瞟瞟”(看看)、“港趴”(聊天)、“惹听”(好听)等巧妙揉进《大传》,不仅坐实了李渔本人的“渔虽浙籍,生于雉皋”之说,而且更使笠翁诗词歌赋中的本土方言有了着落和根基。

如皋民歌,源远流长。“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丈八旗杆升天灯,子子孙孙享太平。小伢拉着兔子灯,长命百岁添喜庆。大人舞着长龙灯,风风雨雨好年景……”“大河行船好下篙,脚脚踏在船头梢。岸边站着小奴儿,手搭凉棚踮脚瞟。”“龙游河水九十九道湾, 道道湾上歌如山……”“我的歌儿不叫多,旮旯里扒扒好几箩。拿到风口扬一扬,瘪的少来饱的多。杨木扁担真软和,挑担歌儿上扬州。扁担滑滑肩上搁,歌儿泼得满地流……”这些民歌,让我们从中不难触摸到如皋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如皋文化馆老馆长和文联常务副主席,作者驾轻就熟地借此交代了世界文化名人李渔出生、成长的人文环境。

如皋园林,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无论是宋代的芙蓉园,还是元代的万花园;无论是西园、逸园、露香园,还是文园、颐园、水绘园;无论是指树园、古柏园、三瑞园,还是壶领园、画隐园、霁峰园;无论是朱楼山庄、古柏山庄,还是妙饮山庄、丛绿山庄;无论是曹家花园、沙家花园,还是南池书屋、清溪书屋,这些到了作者笔下, 居然匠心独运写出了如皋园林对李渔后来造园制景产生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如皋风筝,南派代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各显神奇,各领风骚。作者在书中写道,如皋独有的板鹞风筝傲风凌云,长空轰鸣,犹如成百上千支交响乐队比赛演奏,那气势真是壮观恢弘,人心撼动。更有那蜈蚣、苍龙风筝,伸展着几十米长的斑斓身躯,伴云结彩,御风借势,与左邻右舍争奇斗艳,一争高低。“杨柳风高春已分,纸鹞头上乱纷纷。赛人全仗丹青力,放作天边五色云。”这是《大传》中“风筝奇遇”引用的李渔风筝诗句。作者意在表明,正是在如皋的一次风筝奇遇促使李渔创作出了千古传奇喜剧《风筝误》。

如皋美食,盛名远播。不用说农家清明时的杨柳摊饼,也不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丁堰脆饼、白蒲三香斋茶干和林梓老万和潮糕,更不说大户人家大宴宾客时七大盘八大碗的糟酿鲥鱼、白汁鲷鱼、清蒸刀鱼、红烧河豚、蚌螯文蛤、煨煮竹蛏、蟹包鱼腐、蟹黄狮子头,就说老百姓平常所吃的龙凤园的汤圆、四海楼的盘水面、迎春桥的龙虎斗、丰乐桥的羊肉汤、望月桥的烧饼豆腐脑、老松林的蟹黄灌汤包就足以让读者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如皋美食在《大传》中的精彩呈现,探究作者主旨,其实还是为李渔创作《闲情偶寄》(卷五)饮馔部的生活源头埋下伏笔。

《李渔大传》中的如皋元素,可以说俯拾皆是。深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典型环境造就典型人物。李渔就是如皋这一方水土滋养出来的世界文化名人,他是独特的“这一个”。《李渔大传》只有如皋人才想得出来,只有张奎高才写得出来。别的地方的人因为水土不服,即使才高八斗也是没法写的。不信,换做其他人试试?!


  作者简介  

蒋文祥,江苏如皋人。中共如皋市委党校原副校长、西安事变研究专家。军人出身。以观察细微、角度独具、文笔引人而闻名部队新闻界;因'西安事变’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使其在张学良研究上成果靡然,享誉学界。曾十多次受赴邀沈阳参加张学良研讨会。自诩“从西安军营走出来的'西安事变’研究者”。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