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奎高 | 闲聊李渔(连载十三 / 续聊李渔“家”)

 锦绣文萃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闲聊李渔



文/张奎高
一、李渔是什么人?

(上接连载十二)

(七)续聊李渔“家”

关于“巨匠李渔,集三十八家于一身”的聊天本已写了想暂搁此聊。谁知天不由人,未罢却又不能。必须再聊两句。

就在前两天(8 月 10 号),如皋文广新旅和体育局老年党支部书记水秀平、宣传委员徐远峰二同志来我家商讨有关事情。交谈中,谈到我最近连载的《闲聊李渔》,特别是李渔三十八家的连载很有普及性,关注人也不少。随即水书记连续问了我四个问题:李渔与廉政建设有关吗?李渔在公文写作上有见解吗?李渔文化与现代社会有关系吗?你花十年时间写《李渔大传》现在还在研究李渔,你到底为什么?前三问题是实用性的,较易答些,笫四个问题是灵魂性的,是对心灵的拷问,也是水书记他们冒暑登门主要目的。真可谓一言难尽。待专文以诉。暂且先聊前两个问题,算是李渔三十八家的续聊吧。




续聊一:清风李渔,一生抨击腐败,呼唤廉政

说清风李渔,是指他倡廉颂廉、品行端方,有气节;说他廉政村官,因他三年在任祠堂总理,清廉施正,福泽乡梓,美名留芳。

倡廉颂廉,天下清平,是李渔一生追求。

李渔自称其“婴年著作”即是在梧桐树上刻的诗。他说“梧桐有节可记”,“观树即所以观身。”“观我生进退”。李渔吿诉世人,我所以选择在梧桐上刻诗,就是因为梧桐有高尚光明的节操,我在梧桐树刻诗,记下我一生的进退,让人们看到梧桐就像看到了我的人生一样。

少年李渔,即以梧桐具节操为敬,刻诗其身,以明其志。其一生清风廉品、追求美好有源可溯矣!

“从来廉吏最难为,不是贪官病可医。执法法中先弊窦,矢公公里受奸欺。怒其响处民情抑,铁笔摇时生命危。莫道狱成无可改, 好将山案自推移。”

这是李渔劝世上的那些所谓“清官”,要虚衷会己,体贴民情, 千万不要说:“我无愧于天,无愧于人,就算审错案子,百姓也怨不得我”这句所谓“清官们”的话。他指责那些无才无为的官府,个个以此歪理为借口,拿来搪塞,不知阻碍了多少州县的发展,误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所以历来官场上的风俗,偏是贪官起身,有人脱靴,清官去后,没人尸祝。只因为贪官的毛病,有药可医,所谓“清官”的过失,没有人敢谏的原因。

“军气修囚,武备多年偃不修。将领们只知钱有用,都言武不消。今日闻风怕,明朝俞(遇)风跑。”这是李渔在《风筝误》中腐败军队的讥讽;“及至到了这边,才知道偌大中原,竟没有一个男子。做文官的,但知道赋诗草檄;做武将的,只晓得喂马支粮。一到守城上阵的时节,连那赋诗草檄的文官,喂马支粮的武将,都不知哪里去了, 刚刚剩下些百姓来祭咱的刀头……”(笠翁传奇《奈何天》)“列位不要见笑。出征的时节,缩进头去,报功的时节,伸出头来,是我们做将官的常事,不足为奇。宰相笑里藏刀,贪赃枉法;元帅空披人皮, 没有一根骨头;将军不过是些缩头龟蟹,这是什么样的世道?”(笠翁传奇《蜃中楼》)

“笠翁君所写戏中人物之口,大凡皆以幽默讽趣、插诨打科之词演之舞台,常人只道是戏中之词,笑而观之。但依老夫看来,其词深藏讽世抨击、痛揭深批之意,实乃不可以戏观之,须当司马来读,方解其意,方懂笠翁也。”“前后数十种,横见则出,征材于《水浒》, 按节于雍熙《金瓶》,无所斗可涩哇,而《玉茗》不能穷其缪巧。宋耶元耶?词耶曲耶?吾无得而论之矣。有读笠翁《传奇》,始而疑,既而眩,终而狂易却走,余为解之曰:予听笠翁立传奇,在此国土中,以为大言,惊而相告,……虽欲不骇眩却走,乌可乎?”这是一代文宗钱谦益为李渔传奇序言中的文字。他将李渔传奇喻为“此国土中之大言”,有骇人听闻、震聋发聩、唤醒世人的社会影响。联系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我们不难明白,钱谦益所说的大言,应当就是痛击腐败、心系百姓。

“廉吏称觞无所祝,人献广陵涛一掬。名流无个不挥毫,诗满轴, 词盈幅,舍此知非君所欲。

贺客登堂齐齐福,绣衮丛中参野服。愿君德化遍寰中,贱菽粟, 安樵牧,保我蓑衣终岁绿。”

这是李渔献给时任扬州推官王渔洋的-阙祝寿词,王渔洋深情地说:“先生此词乃元真子祝寿,非泛为颂祷,绝无烟火气也。”词中渴望廉吏、保民平安的希冀不正是钱谦益所说的“大言”吗?

“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 这是李渔在《笠翁对韵》中对东晋著名廉官饮食泉不易廉心、官富地而拒千金的讴歌;“圣朝无政不宜公,况此举乎更属抡才大典;天子命名原有意, 登斯堂也当兴顾义深思。” “矩令霜严,看多士俯仰低徊,群嚣尽息;月朗,喜胜江山人物,一览无遗。”李渔为中国古代最大考场——江南贡院(现中国古代考场博物馆)所写的对联,联联充满了对公正、公平、清廉、清明的提醒、警示与希望。若非“大言”, 岂能与康熙皇帝御笔并驾齐驱?若非“大言”,又岂能高悬至今、千秋瞻仰?

清风李渔,不仅言,更在行。请看续聊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被誉为“一身戎装的文人”。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会员,国际汉学研究会终身会员。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您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