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世灵魂悲歌——试说“如派红学” | 第九篇:如皋证梦

 锦绣文萃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末世灵魂悲歌


——试说“如派红学”

张奎高

第九篇 如皋证梦

近人诗证三生石。

冒襄水绘灵石(英山)

吴昌硕篆:巢民遗物

清末进士、近现代著名学者关赓麟有一首《水绘尚余继石诗》,诗中 直指“三生石” 。诗曰:

小浯溪畔草如茵,浴罢朝露映颊春。

总有韩陵旧时石,三生曾伴画中人。

(作者自注:水绘荒芜后尚余花石继石。)

上联写水绘园著名景点小三浯春色如茵;下联写水绘园遗石典故。

“韩陵”始于西汉,“片石”之称源于南北朝。“韩陵石”,意为绝美 的文章;“三生”,点明遗石名。将“韩陵石”的寓意直接指向《石头 记》。“总有”两字,表明作者对冒辟疆才华及《石头记》的坚信与仰慕!“三生曾伴”:这块水绘园遗留的三生石呀,曾经陪伴了董小宛、吴蕊仙等无数个画中美人。反过来理解:这些无数个画中人已镌刻在这块三生石上、人石相伴、传唱千秋了。

应当说,这首诗既是冒辟疆以石记梦的有力证明,又是《石头记》在如皋遗存的有力物证和诗证了。真事隐如皋,真是有力证!

一张如皋城地形图,在《红楼梦》大观园中几尽原貌出现。一幅如皋城水系图,让大观园水系未改一笔,连进水、出水方位流向路径也丝毫不差。

一座冒家巷东西两府一园,如出一辙地搬进了大观园。

冒府有“恩荣坊”牌楼,大观园有“敕赐大观园”牌坊;

冒府有“凝禧堂”,大观园“荣禧堂”;

冒府有“湘中阁”,贾府有“潇湘馆”;

冒府有“香俪园”,贾府有“梨香园”……

香俪园为冒家家班居所,梨香园也是贾府昆剧演员居住场所。“香俪”“梨香”不仅音同,如果将“梨香”顛倒过来,不就与香俪同音吗?你说奇也不奇?

一座被称为寺庙博物馆的如皋城,哺育出作者浓郁的宗教信仰寺观庙宇情节。《红楼梦》里许多人物都是神仙下凡,还有许多出家修心的人物。故红楼里出现了三十二座宙宇。在一部小说中写了如此众多的庙宇,可见作者为展示宗教理念是多么悉心尽力。而明清时期仅仅两平方公里的如皋城里,就有九十九座寺庙。“城不过三里,而神其半”。作者生活在这样一座“寺庙博物馆”的神道城市,耳濡目染、受其影响是必然的,其笔下的宗教信仰、寺观庙宇、神佛道仙自然逼真、栩栩如生,也就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了。

如皋板鹞鞭响红楼藏四奇。《红楼梦》中放风筝不奇,奇的是一声“玲珑喜字带响鞭”竟藏了四奇!哪四奇?

一奇,“板鹞风筝”唯出如皋!《通州直隶州志》载:“风鸢出如皋,自草虫鱼鸟以至仙佛,无巧不具”。风筝造型千姿百态,偏偏写了个如皋板鹞,奇不奇怪?

二奇,《红楼梦》里风筝断线情节,竟与一部著名传奇故事完全一致——也是风筝断线。还都写得那么细腻,那么神奇,那么如临其境。你说奇不奇?

三奇,写这两部著作的作者均是如皋人,两个如皋人都写风筝而且写了同样情节,故这奇与不奇,任君自定。

这四奇呢?就是两位作者不仅同为如皋人,而且是同年同在如城出生,后来又同树帜文坛,同成名人,同载史册,这也算是一奇吧?

试问?若非同是风筝故乡人,复能同写如皋断线筝?他们就是:冒襄著作《红楼梦》;李渔编撰《风筝误》。

正是:

《红楼梦》如皋板鹞带鞭响;

《风筝误》佐证红楼著书人!

一部如皋方言俚语图毕现《红楼梦》。一个“口床”字,引发了冒廉泉探索《红楼梦》作者三、四十年的艰辛历程;一个多义“猴”(hei 阳声)字,即使在如皋也仅流行于几个小片区作“窜动”的独特含义,成为《红楼梦》作者难得的身份印痕。尽管有“此猴非彼猴”之说,但并不影响老百姓对“猴”字俗义的认可。而一个所有典籍无载的、无典可查的、作者自创的“”(kiè)字,在己卯、庚辰、列藏本《石头记》的第三十八回中出现,其余版本中或改成“掐”甚至改成“捋”了。恕不知,此“”特指用大拇指甲与食指指甲“” 破或断的意思。这个“”字可能成为冒著红楼、令学者们无语、最为有力的铁证了。哪位不信,可也示出一例!宝玉和贾芸有一句“明儿你到书房里来,和你说天话儿……”如皋妇儒皆知这个“天话儿”是指不着边际、天南海北乱吹一通,亦即吹牛皮,就是如皋人口头上的“天话入胡话”。可红学专家胡文彬却说“原来'天话儿’和'天语’是一个意思。……” ,典载,天语:圣人语、佛语、皇帝语。胡先生的解释不仅“天话入胡话”,且对佛圣皇帝有大不敬之嫌也!

另外,文本中尚有“跐”(cī,一跐一滑)、“扔(rì ,日)崩(bèng,蚌) ”“裹肉的(村话:狗日的) ”“堪堪的”“说淡话”“顿了一顿”“一样稿子”(杲昃)等太多如皋方言,如果不懂只能莫名其妙甚至胡乱猜测闹出笶话。

如派红学所研读的《红楼梦》十二个版本中,每回少者三五个、多达七八十个如皋方言。说是偶然那是硬掰!

故有人建议搞一本《<红楼梦>中如皋方言大辞典》,这未尝不是一条好建议。

如皋长寿秘诀在《红楼梦》中体现。贾母活了83岁,刘姥姥比贾母还大好几岁,贾母去世后贾家败落。刘姥姥还身体健朗地救出了巧姐儿。可证刘姥姥至少快 90 岁时身体还好。文本中对贾母、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两位老寿星。两人养生观、养生方法的描写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见作者深谙长寿养身之道。他写两人共性是:心态达观善良,性格开朗风趣,饮食新鲜清淡,喜走动、好热闹。而不恋权位,远离俗事、慈善为怀,斋僧布施是贾母长寿个性。刘姥姥则以知足常乐、知恩必报、侠骨义胆、助人为乐而长寿。贾母、刘姥姥两位寿星的养生秘诀的共性和个性正是如皋长寿之乡的长寿秘诀。

《红楼梦》中的贴绒画源出董小宛。……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这是什么画?看上去凸(念拱)了出来?这叫贴绒画,以剪彩贴绒为画,董小宛始创。清人潘曾莹有《董小宛贴梅扇子歌》,为董小宛始创贴绒画的证据。

《红楼梦》中饮品源出董小宛。《红楼梦》中饮品多达23种,且奢侈华贵。尤以贡品“木樨清露、玫瑰清露”最为珍异。又以“饮千红一哭茶、品万艳同悲酒”最为惊心!

正是由于文中对各种露酒香茗写得神奇,故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痴红男女无限好奇地对红楼饮品的探究、猜测。可至今仍如雾里看花、迷离扑朔。其实,《红楼梦》众多奇丽饮品的源头,都在下面文字中:

“余饮食最少,而嗜香甜……姬知余意,竭其美洁,出佐盘盂,种种不可悉记,随手数则,可睹一斑也。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最娇者,为秋海棠露。……次则梅英、野蔷薇、玫瑰、丹桂、甘菊之属。至橙黄、橘红、佛手、香橼,……酒后出数十种,五色浮动白瓷中,解酲消渴。金茎仙掌,难与争衡也。”“旁及饮食,膏红露碧。桃冻瓜凝, 秋棠蜜渍。”

文出何处?何人所写?所写何人?

文出《影梅庵忆语》《亡妾秦淮董氏小宛哀辞》,冒辟疆所写;所写为董小宛创制露酒的实录。露酒出如皋!

小宛创制露酒

有人考证,说露酒来自西洋,枫露酒未考证出来。还是读书不多。尚能读读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绝不会出现上面的笑话了。

当然,冒辟疆在《红楼梦》中仅是露一小手,以告天下!

以上所列证据,据据皆实。仅此足证冒著红楼并非妄言。

最后请看第十篇“梦魂归宗”。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转业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筹)会员。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您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