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毕业那会儿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本文约10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写在前面

几年前,我通过一位书摊老板收集了一些旧信件。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时间的胶囊,保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时隔多年,我决定重新打开这些“时间胶囊”,让昨日重现,让故事流转。同时,也想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为这些流落的旧信件寻找主人,倘若有缘看到可留言联系,我会把书信原件寄还。

愿这“第二次投递”,能够给这些尘封的信件第二次生命。

缘起:但是还有书信

是为第 11 期。

@ 刚毕业那会儿,一切都是新鲜的,忙碌又充实。

同学们各奔前程,天南海北,会相互问候打听近况如何,工作是否顺利。那段时光,虽然一切都是未知,却又充满干劲,意气风发。

就像这封差不多30年前的旧信件给人的感觉,虽说刚毕业就要忙于工作、夜大学习和职称考试等,疲于奔命,但心总是热的,辛苦点也是值得的 ,一切才刚刚开始。

许多年过去,你否还记得,那初出茅庐的少年,那段意气风发的时光?

(为保护隐私,信中人名均为化名)


惠:

你好!

来信已于9.2收到,这次收信的时间蛮准的,可能由于公司搬到这半年多,邮递员熟悉了一些。

看到你说很顺利、很轻松、很舒服地到了成都,我仿佛也有种轻松、舒服的感觉,再加上你说自己报到几日中清闲地听音乐、看书,真羡慕死了。人就是这么矛盾,闲了想忙,忙了又企望偷闲。

我和志翔都已开始上课,这只是第二个晚上,第一个晚上没上课,今天开始学微积分,是经济类的。怎么说呢?毕竟是夜大,几天前的新鲜、忙乱都已荡然无存。一切都归于平静,一个晚上要上几十页的内容,多数靠自学。

九月至十月这一个多月当中,我可以说真难有喘息的机会,一边要忙于日常的工作,一边要应付十月份的全国职称考试,另外还有晚上的功课,哦,上帝呀,赐予我另一个脑子吧,多一个可以让我分身有术。

哦,写这么多倒忘了告诉你,我在财院(青山路李家庄),志祥在电大(松柏巷、去志祥家的那条路上),我们虽然说晚上读比较辛苦,但辛苦能有所收获亦是值得的,充实的我们不会再有太多的愁思烦绪,已无心理会于此。

你知道吗?我和初中同学红燕同桌,我和她倒有缘分,考试时她也坐在我前面三个位子,在这里读书又和她在一起,冥冥中真是有安排哪。(吴淑琴比我们高一届,陈志梅和我们同届,读函授,她在宜春工作。)

张洪家也开通电话了,我想她一定已告诉你了,我家也通了,只可惜没能和你通话。

记得你走之前说礼拜二走,又改为礼拜天走了。没和你说声“再见”,真遗憾。我礼拜二早上匆匆给你挂了个电话,你弟弟接的,当我听说你星期天就已走时,我怔了半天,后来转告我和张洪,说你已走了。人生聚散苦匆匆,相见时难别亦难。

下次再叙!

祝平安!健康!


94年9月6日

*书信原件
向左滑动   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